陽石殿

陽石殿

陽石殿,舊錫(讀陽)氏殿也。漢鹽水侯錫光裔之家廟,祀錫氏祖靈也。位於安康市五里鎮越河(又名月河)南岸青峰寨鯉魚山北麓,一脈蜿然,奇石怪兀,林木蔥鬱,環境清幽,寺廟沿山傍石而建,現存有戲台。

又據當地毛灣村和李灣村人傳說此地名為洋師殿,據說是為了紀念一位洋和尚為民除害的故事,傳說歸傳說,既然有相關傳說,就一定有它的出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石殿
  • 別名:舊錫(讀陽)氏殿也
  • 類型:歷史遺蹟
  • 位置安康市五里鎮
陽石大殿,簡介,建築介紹,陽石殿歷史依據,史料,傳說故事,

陽石大殿

簡介

陽石殿,舊錫(讀陽)氏殿也。漢鹽水侯錫光裔之家廟,祀錫氏祖靈也

建築介紹

廟址自中軸線而上,分別建有樂樓、天王殿、佛殿(正殿)、觀音殿,最後為祖師殿,祀真武大帝。廟後又有眼光殿及七級浮屠一座。廟宇毀於1958年和文革中,遺址上倖存樂樓,亦於2003年坍圯,另有大量殘碑斷碣,記述歷代重修事,其中一通《大乘運載》碑,記述大乘佛教在安康流布情況,棄置於黃龍潭,2004年發現,現沒於沼澤泥淖中。

陽石殿歷史依據

史料

據清光緒安康縣舉人羅雲錦《月谷聞見記》載:“陽石殿,舊錫(讀陽)氏殿也。漢鹽水侯錫光裔之家廟,祀錫氏祖靈也。宋景定元年(1260年)改廟為寺,因寺旁有巨石,當朝曦初露,陽光披照,一抹金光,俗謂朝陽石,故有‘陽石殿’之稱。”
據此則廟當創於魏晉之際,歷代皆有修葺,至宋末而為佛教寺院,明清發展成大廟。清初安康詩人劉應秋《月谷宿陽石殿》云:“沉氣夜當靜,激風響角鈴。林留色擁翠,石奇摩雲青。舊時錫氏殿,今翻貝葉經。深雲入古剎,月川上懸星。”

傳說故事

據陽石殿周邊世居毛灣村李灣村的人傳說,當地人又稱陽石殿為洋師殿,說是紀念一位外國來的洋和尚。相傳古時在鯉魚山北邊馬河口石嶙峋,半山腰樹密的地方有個山洞。洞裡有一條大蛇即將修煉成精,大蛇為了能早日修煉成精,每天傍晚時候就趴在洞口吸食過往的人。久而久之,陽石殿附近就沒人敢路過了,陽石殿附近也變得很荒涼。這樣毛灣村李灣村的村民們家家戶戶到了傍晚時候也關門閉戶不敢出門。
由於大蛇吸食了許多人,功力也開始漸長,陽石殿附近沒人行走了,大蛇就開始吸食遠隔在越河北岸五里鎮上的人。五里鎮周邊的人想盡辦法想除掉這條大蛇,於是四處打聽會法術的道士和尚前來降妖,可是來了很多和尚道士都被大蛇給吃掉了。
突然有一天不知道從哪裡來了一位洋和尚,這洋和尚全身綁著利刃,站在馬河河口等待天黑,那天人山人海,周圍的村民都擁簇這去給洋和尚壯行。終於天黑了,大蛇出洞看見馬河口站著洋和尚,張開血盆大口將洋和尚吸進嘴裡。由於洋和尚全身綁著利刃,大蛇將洋和尚吸進嘴裡方知是計,想吐出來為時已晚。洋和尚順著大蛇的嘴往進肚子裡去,一路將大蛇身體刺穿,大蛇就這樣被洋和尚除掉了。
為了紀念洋和尚除掉大蛇,陽石殿周圍的民眾紛紛集資,將大蛇住過的洞口封住,並在封住的洞口蓋了一個小廟年年祭祀,還建了一個戲台,每年忌日都要在戲台上唱戲三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