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抗戰史

陽新抗戰史

抗戰期間,陽新也是日軍侵略者進行掠奪、屠殺的重災區。自1938年8月日軍入侵陽新至1945年8月日軍投降,日軍侵占陽新整整七年。七年間,日軍無惡不作,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基本介紹

  • 名稱:陽新抗戰
  • 地點:陽新縣城、雞籠山、富池、半壁山、黃顙口、韋源、木港、排市等
  • 時間:1938年-1945年
  • 參戰方:中、日
  • 結果:解放陽新
  • 參戰方兵力:日軍20萬人,中國軍隊30萬人
  • 傷亡情況:中國軍隊死亡5萬餘人,日軍不詳
  • 主要指揮官:波田重一、龜川良夫,張發奎、盧漢 曾澤生、張沖等。
  • 武器裝備:日軍32艘軍艦和80餘架飛機
  • 當地情況:陽新縣共死亡78617人 
抗戰簡介,築起長城,浴血奮戰,血腥罪惡,殘害生命,姦淫婦女,培植傀儡,瘋狂掠奪,奴化教育,艱苦抗戰,敵後戰場,追尋和平,

抗戰簡介

這是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這是一場中、日民族之間的戰爭,這是一場令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戰爭……
在上個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讓所有的中國人都將自己的生命與祖國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在亡國滅種的緊要關頭,華夏兒女發出了最後的吶喊——團結起來,保衛家鄉!保衛全中國!
陽新抗戰史
武漢會戰,是中日雙方在繼台兒莊會戰的又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較量。
1938年7月25日,日軍占領九江。8月24日,又陷瑞昌。其後,第九戰區重點防禦轉至陽新的富河流域。
1938年10月17日,陽新淪陷。此後,這塊亘古富鐃的土地便成為侵略者掠奪的樂土,人民成為被奴役和蹂躪對像,陽新承受著亡國的屈辱和苦難。
中國人民的抗戰歷程是漫長的,同時抗日鬥爭的道路也是曲折的。武漢會戰後,中國軍隊沿幕阜山區構築起防線,日軍暫時停止了進攻的腳步,形成雙方對峙的勢態。
在陽新,日軍占據著縣城、陶港、富池、黃顙口、韋源口、白沙、浮屠街、沿埠頭、三溪、太平塘、陽辛鎮、辛潭鋪、大橋鋪、木港、楓林等集鎮以及沿江、公路沿線。原國民黨陽新縣政府退至燕廈、大畈山區,而在廣大的鄉村,則由過去的地方武裝把持。形成了多方鼎立,各霸一方的複雜局面。
1940年6月,鄂南黨組織劃歸鄂豫邊區黨委領導。1941年“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重新組建新四軍軍部,並且將新四軍整編為七個師,活動於中原地區的鄂豫挺進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下轄4個旅。1942年,新四軍五師受命開闢鄂南,執行從南翼戰略包圍武漢的任務。
1945年,隨著歐洲反法西斯戰場的結束,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迎來了勝利的曙光。1945年8月10日朱德總司令向全國各解放區發布反攻命令,開始了對日本侵略者的最後一戰。陽新抗日民主根據地軍民奉命,為爭取和平、自由進行著最後的鬥爭。

築起長城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進攻。面對著自甲午戰爭以來又一次中日民族的戰爭,中國共產黨發出了:“全中國同胞和軍隊團結起來,築起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長城”的號召。經過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終於發表了延擱以久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至此,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抗日救亡,保家衛國就成為全中國人共同責任。
日軍占領半壁山要塞日軍占領半壁山要塞
國共合作使停止內戰成為可能,讓共同抗日成為現實。經過談判,原在陽新太平山、龍角山、金柯山、白毛山、紫荊山堅持鬥爭的紅軍游擊隊走出深山密林,改編成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第三營奔赴抗日前線。
在送走新四軍抗日勇士之後,中共湘鄂贛特委為了擴大陽新境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先後派出曹德茂、潘繼漢、黃全德、趙勤、馬泛舟、劉青等人到陽新建立黨的組織和新四軍通訊處。1937年12月,中共陽通中心縣委書記與陽新縣長林淵泉談判成功。一批被關壓在陽新監獄的所謂“政治犯”獲得釋放;抗日宣傳得以進行;流散的紅軍士兵加入抗日隊伍。
激昂的抗日熱情,一系列的抗日宣傳活動,將這年的冬天暄染得紅紅火火。
就在這時,南京倫陷。日本侵略軍滅絕人寰的大屠殺,令遠在千里之外的陽新民眾震驚,人們並沒有被日軍野獸般的行徑所嚇倒,而是再一次看清了日本侵略者的貪婪和兇殘,並從上海、南京逃難難民的泣訴中感受到了亡國命運的悽慘。
“如果日本鬼子打來了我們怎么辦?”
“日本強盜如果來了,我們總是沒有好日子過的。要說逃,我們又不能將田地、房屋背著走呀!逃是死路一條,要是白白等死,那還不如團結起來與他們拚。”
這是1938年初夏在陽新劉家灣宣傳晚會中的真實場景。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當年陽新的民眾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決心和勇氣。
1938年6月,武漢保衛戰外圍戰打響,中國軍隊第九戰區第二兵團進駐陽新。歷史再一次讓陽新人民展示出應有的愛國熱情。數十萬大軍分布在縣內的雞籠山、楓林、大德、排市;富池、半壁山、良薦湖、縣城、荻田、三溪;海口、潘橋、白沙各地。這時陽新的百姓又將當年對待紅軍的那股熱情,完完全全地奉獻給了抗日的官兵,送糧、送柴、送水、縫補衣裳。當年《新華日報》的記者丁一是這樣描述的:
“老百姓對於軍隊是熟悉,決不像一般鄉村民眾似的厭惡或恐怕軍隊,好的或者壞的軍隊過境,他們都會遭當地接待。送柴送米洗衣縫紉的慰勞工作,不論男女老幼都是很樂意做的。兵站運往前線的大量軍糧也就是陽新的壯丁抬運的,他們始終任勞任怨地在協助軍隊工作。當有政工人員會感激他們的幫助,慰問他們:‘老鄉,你們辛苦了’。可他們都會懇切地回答:‘這算什麼,大家都是為國家啦’,這種熱誠,決不是一般口號,是口是非心非的空談家們的高調所能比擬的。”
在富水河兩岸,在那爭取民族生存的時刻,一道同仇敵愾抗擊侵略的長城在陽新的人民心中牢固築起。無論生死與否,抗戰到底的決心已定,日本侵略者只要踏入陽新,必將付出血的代價。

浴血奮戰

1938年的夏天,富河的洪汛如期而至。暴漲的洪水使得河湖相連,將陽新變成一個水鄉澤國。熾熱的太陽蒸烤著山崗丘陵,8月13日清晨,一群印有太陽旗的飛機鑽出雲層,再一次對陽新縣城進行瘋狂地轟炸,致使1400平民喪生,城內大火燒了一天一夜。這是日軍又一次欠下陽新人民的血債。
日軍攻擊排市富河防線日軍攻擊排市富河防線
日軍在對陽新境內的進攻主要由第十一軍所屬的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師團和波田支隊擔任。其作戰目的是攻占沿江各要塞和攻擊富河防線,並沿大幕山北麓進逼粵漢路,繼而實現對武漢的東、北、南三面合圍。其總力約20餘萬。
中國軍隊在防禦中,則以第九戰區第二兵團張發奎所屬第31集團軍、第92軍、第54軍和13軍防守沿江的雞籠山、富池、半壁山、黃顙口、韋源口以及石灰窯一線。同時以26軍團和30軍團防守縣城和木港、排市各支點。
血戰在即,陽新戰場已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為了鼓舞陽新戰場軍民鬥志,9月15日郭沫若以國民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的名義到第二兵團部進行慰問。第二天,民主人士沈均儒、張瀾、李德全率武漢慰問團再一次來到前線慰問抗戰官兵。
慰問團的到來也許只能對陽新抗戰軍民在精神給予鼓舞,但真真切切表現出了同仇敵愾的決心。以達到戰略上遲滯日軍,消耗日軍的目的。
9月19日,日軍開始向黃橋、坡山的中國軍隊第54、13軍陣地猛攻。當晚,守軍除留少數部隊正面誘敵,其他各部轉向陽瑞公路兩側,形成包圍態勢。此時,日軍將主攻目標轉向北翼守衛雞籠山第18師陣地。激戰中,18師師長李芳郴未能抵擋日軍攻勢,擅自將部隊撤至富池一線,致使圍殲日軍計畫落空。
日軍在占領楓林後進而攻占木港,至此,陽新戰場呈現出左、中、右,即沿江、縣城、排市三個攻防區域。
在沿江方面:日軍以海軍及波田支隊為溯江部隊,沿江進攻富池和半壁山要塞,同時其陸軍101師團繼續向沿雞籠山向富池進犯,並且配以飛機、艦炮對中國軍隊陣地進行轟炸。9月23日,國民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電令18師師長李芳郴死守富池地區,以鞏衛半壁山要塞。當晚,李芳郴召開旅團長會議,提出突圍建議,遭到部下的反對。深晚,李芳郴則率少數官兵臨陣逃跑,18師群龍無首,於24日退至半壁山,富池陷落。
富池的失守,半壁山要塞就直接暴露在日軍炮火下,同時也為日軍沿富河而上提供了通道。
9月29日,江北田家鎮要塞被日軍攻破,半壁山成為孤立據點。守軍193師和要塞炮兵,在這不足2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與日軍展開了浴血廝殺。
日軍的艦炮將成砘的炮彈送到這自1852年修建的炮台要塞,瀰漫的硝煙和震耳欲聾的槍炮聲不僅在考驗著古要塞的壁壘,更是在考驗中國軍隊的意志。
從9月29日至10月4日期間,日軍用海軍艦炮和飛機對半壁山進行毀滅性的轟炸,這其中夾雜著大量的毒氣彈。瘋狂的轟炸,讓半壁山這彈丸之地成為焦土。守軍1124團二營在營長高濟川的帶領下,冒著日軍飛機、大炮、毒氣的攻擊,進行了英勇的抵抗。戰至10月4日,全營僅存60餘人,其餘全部壯烈犧牲。當日,要塞失守。
在縣城方面:9月10日,第九戰區直屬隊和第26軍團53軍進入富河北岸陣地,同時對富河南岸公路、橋樑進行了徹底破壞。24日,日軍第9師團一部突破守軍在木港防線,進至大垴處,直逼縣城。當時河湖相連,形成寬5華里的水面。為進攻縣城,日軍開始扎制浮橋。
10月1日,中國軍隊炮兵對日軍扎制的浮橋進行炮擊,迫使日軍放棄扎橋涉水的計畫。
10月4日,半壁山失守後,日軍派出大批汽艇進入富河,協助步兵渡河。在後來的數十天中,中日軍隊在富川門一帶進行了激烈的攻防用戰。10月15日,日軍偷襲文峰塔高地得手。17日,由於縣城兩翼河防均被突破,縣城無固守能力,第二兵團命令守軍撤出縣城。千年古城落入敵手。
在排市方面:9月19日、中國軍隊在楓林地區圍殲日軍計畫落空後,守軍第60軍團各部在木港、排市一帶利用山地丘陵層層阻敵。9月30日拂曉,日軍第9師團大舉進攻石梯。守軍184師1085團團長曾澤生親自戰前沿,與日軍進行頑強抵抗。日軍在進攻受挫後便施放毒氣,致使守軍紛紛倒地,傷亡殆盡。師長張沖急命1086團增援,最後兩團所有勤雜人員全部投入戰鬥,給日軍重創。
次日,守軍退至仰天堂一線,184師此時已成為日軍重點攻擊目標。60軍,這支來自雲南的抗日隊伍,具有堅強的民族精神。當面對三路日軍攻擊的時候,軍長盧漢同所有官兵面對日軍毒氣、炮火,表現出中國軍人的氣節。10月6日,當日軍在華塘渡河成功後,60軍仍在富河南岸與敵激戰,並全殲丸山支隊吉松部。10月8日,60軍奉命撤至陽辛鎮休整。
至此,中國軍隊在富河達到殲滅日軍有生力量戰略目標後,相繼轉入大幕山和九宮山繼續阻敵。10月25日,日軍占領武漢。
中國軍隊在陽新富河流域的阻擊戰,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武漢會戰後,日軍不得不放慢戰爭的腳步。中國抗戰的迎來了相持階段。

血腥罪惡

日本帝國主義早在發動戰爭之前,就已經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做好了準備。從目前發現的日軍進攻陽新時使用的五萬分之一地圖就可見一斑。
在陽新屠殺抗日烈士在陽新屠殺抗日烈士
1938年,當這些戰爭機器拿著標有山川、河流、村莊地圖,在飛機、大炮、毒氣的幫助下,豺狼般地闖入富川大地後,他們開始為進攻陽新付出的代價而瘋狂報復。

殘害生命

在武漢會戰的陽新戰場,日軍在所有的村落遭受到了頑強的抵抗,並且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此,他們一路闖來,一路屠殺。據資料記載。1938年9月至10月間,日軍先後對木港、富池等地手無寸鐵的百姓進行滅絕人寰的大屠殺,致使1800餘人倒在日軍的機槍掃射下。
9月30日,日軍第9師團與中國軍隊60軍在排市石梯激戰,日軍傷亡慘重。當日軍占領後,便兇殘地將在山中避難的100多名百姓殺害,其間包括6個月大的嬰兒。
同年12月19日,占據大橋鋪日軍池田部進攻龍港遭到中國軍隊的打擊,其後日軍竄至洋港進行大肆燒殺,使縱橫30里房屋和百姓蕩然無存。
日軍占領陽新後對陽新人民更是實行法西斯統治,據統計,在占領陽新的7年時間中,所進行的百人以上的屠殺就達240餘起,殘害生命7.8萬人。

姦淫婦女

日軍占領陽新在縣城修建日華館,並在全縣各地挑選年輕女性,供其發泄獸慾。在富池、白沙、三溪、大橋鋪、辛潭鋪、木港等地的日軍更是經常竄到鄉村進行燒殺姦淫。
1938年12月12日,駐獲田日軍塞木部闖進柯家灣,大肆追捕年輕婦女,但卻遭到柯董氏、柯金氏、柯陳氏、徐柯氏、洪舒氏、陳樂氏、陳桂姐等9人的抵抗。她們用土槍、槍擔做武器,退到山洞之中寧死不從,最後竟被日軍用柴草活活熏死在山洞之中。

培植傀儡

日軍在對占領區實行法西斯統治的同時,也積極培植其漢奸傀儡政權,實行“以華制華”的策略。
1938年10月,率先投靠日軍的是漢奸朱達泉。他在日軍的支持下,攏絡一群民族的敗類,成立起“地方治安維持會”,並將倫陷區劃分為十個區進行統治。
1939年3月,漢奸劉廣滋將“地方治安維持會”改名為“陽新中央治安維持會”。他自己擔任會長,由董修文、易長青擔任副會長。馬驥、石貫玉、李名鏞分別擔任統征處、警察局、食鹽戒菸局的處(局)長。並且將全縣劃分為11個區、31個鄉、296保、3197甲。1940年,駐陽新日軍頭目龜川又扶持另一親信黃龍飛進行偽政府和偽參議院的籌備,將各區維持分會改稱為區公所,各鄉設聯保處。
1941年7月30日,漢奸石先緒受偽省政府何佩蓉的派遣,在陽新成立起日軍走狗的陽新縣政府。開始了為國人所不容的可恥行徑。

瘋狂掠奪

陽新豐富的物產,是令日本侵略者垂涎並為之瘋狂。倫陷期間,日本侵略者通過其控制的漢奸政權,在豐山進行銅礦的開採,大肆掠奪陽新的金、銀、銅等礦產資源。
他們惡毒地利用食鹽的專賣,迫使倫陷區人民用穀物和經濟作物兌換食鹽,每年以食鹽掠奪的穀物就達百萬斤,折款59.99萬元。至陽新的老百姓以辣椒代鹽,生活苦不堪言。
鴉片專賣也是日本侵略者榨取陽新資產的又一種手段。由日軍操縱的戒菸局,名為戒菸,實為專賣。大批的煙館成為日軍搜刮民脂民膏的場所,每年銷售鴉片達萬餘兩。

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對占領區的統治是從來不會放過對青少年的奴化教育。當“以華制華”策略出籠時,用大和民族的文化和“大東亞共榮”的慌言來奴化倫陷區青少年就成為最險惡、最常用的手段。
一時間,日語學校、興亞國小以及日語專科、日語專班成為陽新倫陷區必須的模式,日語假名取代了傳統的漢語拼音,《大東亞解放設計單元教學綱要》是每位學生與老師不能迴避的教材。
為了給日本侵略者罪惡行徑塗脂抹粉,陽新日偽政權還成立所謂的“華中東亞青年聯合會”,極力大東亞宣傳新秩序進行。
今天,當我們回顧這段倫陷亡國的屈辱歷史,我們不能不激起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在控訴日軍罪惡的同時,更應當知曉民族與國家的命運是同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緊緊相連的。

艱苦抗戰

抗日戰爭進行入相持階段,其艱苦性和殘酷性越來越日顯出來。自日本侵略者占領陽新的那一刻,反侵略的鬥爭從未停止。
日軍飛機轟炸陽新大橋鋪日軍飛機轟炸陽新大橋鋪
1938年11月,一支共產黨武裝來到陽新七峰山深處的項家山村,準備與陽新第二區區長馬華樹、聯保主任馬振亞進行合作談判。也許是這些共產黨人太希望聯合各方力量共同抗日了,放鬆對馬華樹、馬振亞應有的警惕,談判中沒有識破他們陽奉陰違的嘴臉,致使在大敵當前之時發生不應有的慘案。劉青、馬泛舟、郭亮等15名共產黨員被馬振亞殘酷殺害。不久,馬華樹、馬振亞率部投靠日軍,成為可恥的漢奸。1950年,馬振亞被人民政府槍決,項家山血債終於得到血償。
抗日戰爭進入艱難階段,是對每一位中國人意志的考驗。
1938年底,中國軍隊退至九宮山區後,相繼成立起湘鄂贛邊區挺進軍,陽新的地方武裝被統編為第19、20支隊,分別由尹蘭軒和程金門擔任司令。這兩支武裝雖存在地域和利益上的分爭,但在對待抗日的問題上則表現出中國人應有氣節。
1940年5月11日,19支隊奉命破壞陽大公路進攻縣城任務。11日晚,其所屬第1、2兩大隊在破壞公路橋樑、通訊設施後,向縣城發起了進攻,並攻占城外桃花奄高地。
從1940年至1941年,19支隊曾多次配合中國海軍在半壁山到沙村江面成功布放魚雷,使日軍艦船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
柯禹門,20支隊大隊長1940年12月21日,在韋源口與日軍龜川部的激戰中,為突破日軍的包圍率領一個班的戰士向敵發起衝擊,戰至最後與全班戰士共同捐軀。
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陽新民眾無論是手無寸鐵的百姓,還是年逾古稀的老人,面對日軍的屠刀,依然是那樣的寧死不屈,從骨子裡散發出一股民族豪氣,令侵略者膽寒。
樊應方、樊應亮、樊興啟是陽新縣三溪樊家坊的普通百姓,1939年11月8日,陽新、大冶日軍出動3000餘人,分左、中、右三路進攻中國軍隊。當左路日軍貴川少佐部進至樊家坊後遭到抗日武裝的襲擊,惱羞成怒的日軍將樊應方等七人捉住命其帶路,樊等七人寧死不從。日軍先將樊應方、樊應亮殺害,企圖威逼樊興起等另五人就範。然而,結果是令日本鬼子萬萬沒想到的,樊興起、樊應來、樊興文、樊興仁、樊乾山五位壯士,將身體撲向日軍的刺刀,結束自己的生命,誓死不當漢奸。
馮伯竟的事跡則更是讓人稱道。他是一位前優貢生,歷任縣高等國小教員、校長。日軍占領陽新後,他避居深山開辦私塾。日偽政府成立後,為了網路賢達,多次聘請他充當中學教員,並以縣誌主編要職相許,馮伯竟卻堅決不從。他說:“吾年逾七十,值大敵當前,雖不能抗以武力,何難抗以死,屈身負國,寧死不為。”
這些殺身成仁的勇士,面對日軍的屠刀,雖然不是以武力相對,卻以中華民族不屈精神與侵略者進行抵抗,令侵略者真正了解:占領,僅僅是土地,人心是永遠不能征服的。

敵後戰場

從日軍占領華中的地域來看,陽新算得上是日軍長江運輸線的重要區域。同時,這裡又是中日兩軍對峙的中心地域。儘管日軍占領著城鎮和交通線,但在廣大的農村形成日偽、頑軍對峙的緩衝地帶。或者說是雙方勢力的夾縫,當1942年新四軍五師14旅渡江南進的時候,這些夾縫就成為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立足地區。
1945年陽新解放1945年陽新解放
1942年5月14日夜,伸手不見五指,14旅主力在旅長吳林煥、副旅長熊作芳的率領下,從田家鎮的銀山壠登船,目標直指陽新的沙村、王樹。行至江心,突遇日軍巡邏艇,雙方展開激戰。英勇的新四軍憑藉著手榴彈,硬是將日軍擊退,勝利地到達江北。
新四軍的到來,不僅使陽新、大冶的日軍恐慌,也讓盤踞在陽新金海地區的程荊門坐立不安。這位自稱“金海王”的地方勢力,起初想以武力把新四軍趕回江北,但經過較量,自知不是對手,又給新四軍送來豬肉和信函,企圖“禮送”新四軍過境。對於程荊門這樣的地方勢力,14旅嚴格地執行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42團政治主任路登,當即回信重申我黨抗日政策,並希望程荊門及20支隊與新四軍一道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共同抗日。
有理有節的鬥爭,讓所有的地方勢力放棄對新四軍的敵視,也使老百姓看到希望。在大王店,開明紳士和商人們聚集一起正聽著一個叫桂平的新四軍講解著統一戰線。人們從他那慷慨陳詞中似乎看到了當年紅軍的身影,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飽嘗亡國奴之苦的人民,已經是站在了死亡的邊緣,無路可走,無路可退。團結起來,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建立自己的武裝,建立自己的政權,同日本鬼子不共戴天。
就在這年的夏天,中共陽(新)大(冶)縣委成立,陽(新)大(冶)支隊成立,陽(新)大(冶)政務委員會成立,就連程荊門也成為政務委員會的一員,20支隊成為與新四軍共同抗日的友軍。
陽(新)大(冶)抗日民主根據地團結著所有愛國的力量,把槍口共同指向日本侵略軍和漢奸走狗。
8月上旬,陽大支隊與14旅手槍連配合,在赤馬山成功伏擊白沙日軍,取得殲敵40人,生俘6人的勝利。
下旬,根據地武裝對韋源口日偽軍發起進攻,開始懲治漢奸活動。程清泉、黃衛兵等11名漢奸的下場,給偽軍以極大的鎮攝,迫使部份偽軍拖槍投誠。
在鞏固陽大抗日根據地的同時,新四還相繼開闢出了陽新與瑞昌邊境地區的陽(新)瑞(昌)抗日游擊根據地,以及陽新與通山交界的陽(新)通(山)根據地。這些抗日根據地不僅是鄂南抗日民主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殲滅日本侵略者的戰鬥堡壘。
1943年6月29日,遠在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冀魯邊區傳來令人痛心的噩耗。擔任冀魯邊區副司令兼八路軍115師教導第六旅旅長黃驊,由於叛徒偷襲,壯烈犧牲。這位來自陽新木港農村的抗日將領,血灑齊魯,把自已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了渤海之濱。
1945年2月,八路軍359旅南下支隊,在王震、王首道的率領下跨過長江進入陽新。2月26日與日軍激戰大田畈,斃敵百餘人。但是,南下支隊一大隊一營二連連長朱新陽壯烈犧牲。這位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征和南泥灣大生產洗禮的八路軍,最終也把一腔熱血拋灑在陽新的土地上,成為一名抗日英雄。
1945年4月至8月,陽新境內根據地面積進一步擴大,在日軍投降前夕,根據軍民共對日、偽軍作戰百餘次,殲敵3千餘名,共收復失地1200平方公里,讓20萬陽新百姓獲得自由。

追尋和平

1945年的春於似乎來得早了一些,農曆正月剛過,陽(新)大(冶)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中心——大王店那不大的街市上,商人們早早地打開店鋪木門,滿面春風地迎接著新的一天。熙熙攘攘的人群、熱鬧的街市,表現出了根據地人民對未來的勝利充滿著自信,這種自信來自於陽新抗日鬥爭形勢的發展。
這一年,陽新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已經擴大6倍,陽(新)大(冶);陽新;陽(新)通(山);湘富;陽(新)瑞(昌)等根據地已對日軍在陽新的個據點進行了有效的分割,此時,陽新的日本侵略者已處在人民戰爭汪洋大海之中。
8月初,陽新各根據地軍民遵照新四軍五師的命令,開始向日軍據點發起反攻。中共陽通縣委和陽通縣大隊,以三溪、太平溏日軍據點為打擊對像,利用黑夜將日軍炮樓炸毀,迫使日軍投降。陽大縣委和陽大總隊在桂平、乾鴣的率領下對韋源口、黃顙口的日軍據點發起攻擊。至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時候,陽新的抗日民主根據地軍民已從日軍鐵蹄底下解放國土面積達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28萬。
1945年9月2日,日本府政在投降書上籤字,經歷8年戰痛苦的陽新人民終於迎來了獨立、自由的時刻。飽受侵略者奴役的人們終於揚眉吐氣,在勝利的鼓樂聲中盡情地喧泄著心中的喜悅。
然而,在那鼓樂聲中陽新人卻不能忘記這樣一組統計數字。
生命損失:78617人
房屋損失:10113棟
糧食損失:5067.36萬斤
大宗牲畜損失:50049頭
棉花損失:70萬斤
而那些在戰爭中被日本侵略者掠奪去的金、銀、銅、鐵和竹木等自然資源,以及武力徵用的勞役則無法統計。
在這場中華民族首次戰勝外來民族侵略的戰爭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陽新人民也遭受了深重的災難。
今天,我們不能忘記那場戰爭,不能忘記戰爭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的傷害,不能忘記落後就被挨打的教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