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屋鎮

陸屋鎮

陸屋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位於靈山縣西南部,距縣城47公里;南面與欽州市欽南區那思鎮欽北區平吉鎮交界,西南面與欽北區青塘鎮相鄰,東面與三隆鎮、伯勞鎮接壤,北面與舊州鎮毗連。

陸屋鎮總面積283.01平方千米,2013年末,下轄1個社區、29個行政村,總人口105706人(2017年)。2013年,該鎮實現農業總產值6.10億元,工業總產值8.5億元。

陸屋鎮地處丘陵地貌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盛產甘蔗莪術茶葉蠶桑等農特產品,糖蔗為該鎮的支柱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陸屋鎮
  • 外文名稱:luwu Town
  •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陸屋社區
  • 電話區號:0777
  • 郵政區碼:535416
  • 地理位置:靈山縣西南部
  • 面積:283.01平方千米 
  • 人口:105706人(2017年) 
  • 方言:靈山話、白話(粵語)、客家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陸屋火車站
  • 車牌代碼:桂N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農業,工業,商貿,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教育事業,文化體育,醫療衛生,交通,文物古蹟,

歷史沿革

古時,陸屋地區屬靈山縣。
陸屋鎮北帝廟陸屋鎮北帝廟
光緒十四年(1888年)劃入欽州。
解放前屬欽縣十一區管轄。
1958年11月15日復歸靈山縣管轄,稱陸屋人民公社。
1984年改稱陸屋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陸屋鎮轄陸屋村、羅屋坪村、石子嶺村楊屋村南湖村、華麓村、陸東村新營村蓮塘村、王猛村、水茫村、新村村福星村沙塘村、廣江村、廣隆村、盧屋村、那檀村、新坪村古城村馬安村、富久村、申安村、壩基村、教坪村企石村沙田村松木山村、廣笪村等29個行政村和陸屋社區1個社區,鎮政府駐陸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陸屋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西南部,距縣城47公里,離欽州67公里;南面與欽州市欽南區的那思鎮、欽北區的平吉鎮交界,西南面與欽北區青塘鎮相鄰,東面與三隆鎮伯勞鎮接壤,北面與舊州鎮毗連;全鎮總面積283.01平方千米,鎮政府大致位於北緯22°16′,東經108°56′。

地形地貌

陸屋鎮境內屬丘陵地貌區,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之間;境內主要山峰有開峽山,海拔達350米。

氣候特徵

陸屋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7°C,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無霜期為348天。

自然資源

林木資源
截至2010年,陸屋鎮森林面積8618公頃,森林覆蓋率31%。
礦產資源
陸屋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石膏花崗岩等,其中石膏礦儲量較高。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05706人,民族以漢族為主。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陸屋鎮實現農業總產值6.1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51元;工業總產值8.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30億元;財稅收入5013萬元。

農業

2013年,陸屋鎮有耕地面積9880公頃,農業總產值6.1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51元;水稻種植面積5379公頃,糧食總產量2.63萬噸;年末有林面積8929公頃;水果面積2460公頃,總產量2.01萬噸,其中荔枝4885噸;生豬存欄3.1萬頭;家禽存欄93.97萬羽;肉類總產量7470噸;水產品產量515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莪術、荔枝、茶葉等;特色農業經濟有水奶牛養殖、人工養蛇等。其中,水奶牛存欄 2811頭,奶產量540噸;人工養蛇8.8萬條。

工業

2013年,陸屋鎮實現工業總產值8.5億元,以製糖等行業為主;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個,產值6.35億元。
花炮企業花炮企業

商貿

清朝時,陸屋圩期趕圩人數約2000多人。新中國成立後,市場發展較快。1992年後,增建了陸陽市場、城北市場、水茫市場;1997年,投資建設百貨大樓和東江賓館;2001年,港商賴子梅先生投資500萬元興建了1幢面積為3400平方米的益民市場,陸屋圩每3天為1圩,趕圩人數2~2.5萬人,貿易成交額50~90萬元;此外,陸屋鎮還有2個較大的圩場:新坪圩,每圩成交額20萬元以上;廣隆圩,高峰人流達2500多人次。2010年,全鎮有個體商販1300多戶,從業人員3000多人,貿易成交額1.3億元。2013年,全鎮有集貿市場2個。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1995年3月,陸屋鎮被國家建設部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6年,聘請中山大學對陸屋工業小區作了科學的規劃。1998年11月,被自治區列為“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至2006年,開發街道20多條,總長12多公里,其中設計標準的河東街長570米,寬長40米。2010年投入180多萬元,先後實現了永福街、光明街、中山南路、向陽路、鎮興路的水泥硬底化工程;投入資金8萬元,購置環衛車輛1台,環衛鏟車1台;新增環衛工作人員6人;投入220多萬元建設了廣隆、蓮塘、水茫、那檀等村共16.4公里的進村水泥路建設;投資1088萬元建設了水茫村人飲工程和廣隆村人飲工程、廣隆村雙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廣隆雙山水庫三面光水渠約9公里;投資220多萬元動工建設了廣隆、水茫、蓮塘3個村委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全鎮29個行政村皆建有辦公大樓。
陸屋界碑陸屋界碑

教育事業

清朝鹹豐六年(1856年),舉人張永淵回鄉同知縣張錫田等倡建“陸陽興讓書院”。宣統二年(1910年),興讓書院改建欽靈兩等國小堂。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創辦私立陸屋初級中學。1945年改稱欽縣第六初級中學,1952年改名為欽縣第三中學,1958年陸屋劃歸靈山縣管轄,定為陸屋中學。1978年後,鎮設有幼稚園1所,學前班30班。1986年,全鎮國小教育入學率、普及率、鞏固率、畢業率符合國家教育部的規定。1994年,建立陸陽中學,設國中12班,學生600人,教職工56人。全鎮青壯年非文盲率達99.6%。1996年,陸屋職業中等技術學校被列為欽州市重點職業中專學校。1997年,全鎮有教學樓32幢,宿舍樓10幢,總面積36930平方米。同年,經自治區驗收,“兩基”達標。2010年,全鎮有國小31所,國小在校學生總數11723人,國小教師總數459人;中學3所,中學在校學生總數4616人,中學教師總數226人;幼稚園、託兒所33所。
2013年,陸屋鎮有國小31所,在校生1.05萬人,教師428人;中學2所,在校生4794人,教師237人;幼稚園、託兒所32 所。

文化體育

解放前,陸屋地區春節期間有舞龍、舞獅、舞白鶴等傳統習慣,其他節日如嶺頭節等,則有跳嶺頭等娛樂活動。新中國成立後,先後興建文化站、電影院、新華書店、燈光球場等文體場所。1997年,鎮圖書館落成,占地面積120平方米,有60個閱覽座位,藏書2500冊,報紙雜誌14種,平均借閱圖書8050冊。2001年,把文化站改為文化廣播電視站,村村通廣播。2002年,全鎮有衛星地面接收站24個,可收看電視節目22套有線戶用8560戶。2005年,進行“村村通”網路改造,撤消原來的衛星地面接收站,只保留廣隆一個地面接受站,進行光纖聯網,電視節目增加到34套,受益用戶高達15000多戶。2008年,投資建設了陸屋文體中心。2010年,全鎮有文化站、圖書館各1個,國家向民眾發放廣播電視村村通設備7109台。

醫療衛生

1958年,陸屋公社衛生院成立,2000年陸屋鎮被自治區評為“衛生先進鎮”。2001年,成立鎮骨科醫院。2010年,全鎮有醫院2所,醫生49人,病床74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82170人,參保率達97﹪。2013年,陸屋鎮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38人,病床169張;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9.63萬人;全鎮各村均建有衛生醫療室。

交通

陸屋鎮境內有欽陸一級公路、欽浦二級公路、欽靈二級公路、陸沙公路、黎欽鐵路六欽高速公路等線路穿鎮而過。2010年,全鎮公路里程達80公里。

文物古蹟

陸屋革命烈士紀念碑
陸屋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陸屋鎮北面的放炮嶺旁,建於1967年。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二七師三八一團奉命到陸屋、舊州、青塘一帶剿匪,斃傷土匪3043名,迫使土匪3058名自新,解放軍有51名戰士在此次戰鬥中犧牲。欽縣和靈山縣政府於1950年12月在陸屋中山公園內建立烈士陵園,並建立1座小型墓碑,碑呈圓柱形,頂尖,正面有“孫總理精神不死”字樣,底座嵌4塊石碑,北面是烈士紀念碑碑文;西面是1950年欽靈兩地剿匪戰績公布;東面是51名烈士芳名靈。
陸屋鎮居民在陸屋紀念碑舉行紀念活動陸屋鎮居民在陸屋紀念碑舉行紀念活動
1955年,烈士陵園遷往陸屋西江畔的紅坎坡旁。1968年,又遷回放炮嶺旁新建烈士紀念碑,新建的烈士紀念碑呈方柱形,高8米,鋼筋水泥結構,東西兩面有隸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底座仍嵌4塊石碑。紀念碑下面立有2塊大石碑,左面書“生的偉大”,右面書“死的光榮”。1982年,靈山縣政府公布陸屋革命烈士紀念碑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