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埮

陸埮

陸埮(1932.2.23-2014.12.3),江蘇常熟人,中國著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教育家。

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81年起任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將91023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陸埮星”。

陸埮長期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教學與科研,十分注重理論與觀測相結合,他的研究領域涉及粒子物理、伽瑪射線暴脈衝星奇異星宇宙學等多個方面,提出和發展了多項新理論和新模型,特別是伽瑪暴和緻密星理論成果有力推動了高能天體物理的發展。陸埮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餘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埮
  • 外文名:Lu Ya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常熟
  • 出生日期:1932年2月23日
  • 逝世日期:2014年12月3日
  • 職業:天文學家、物理學家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物理系
  • 主要成就:中國伽瑪射線暴的奠基人
    國際天文聯合會會員 
  • 代表作品:《從電子到夸克》,《宇宙—物理學的最大研究對象》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學研究,教學成果,論文著作,社會任職,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2月23日,陸埮出生於蘇州常熟縣南門外東市河。因為抗戰時期,童年生活頗不安定,加之瘦弱多病,國小就斷斷續續讀了上海普育國小、常熟義荘弄國小、大田岸國小和米業國小四所學校。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考上常熟縣立初級中學。
1949年9月,考入東吳大學附屬高中,父親在蘇州東吳大學教務處任職,全家遷往蘇州
1952年,參加全國統一高考,以數學滿分、物理接近滿分的優異成績被錄取到留蘇預備班,3個月後因肺部體檢有結核病灶休學回家養病。
1953年,免考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57年畢業。
1958-1978年,從事科研的第一個階段。期間,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和長春防化學院從事基礎課教學11年,在南京電訊儀器廠工作8年多。在這20年中,受各種政治運動的影響,除了在大學從事基礎課教學外,還燒過鍋爐,乾過木匠,科研工作只能是業餘的,也是自費的,且往往被批評為“只專不紅”或“白專道路”。
1969年9月至1978年4月,由長春防化學院轉業到南京電訊儀器廠技術情報室,在那裡他創辦了《電子技術與數位化》不定期刊物,曾用路坦、季術、麥沖、鄭賢波等筆名發表文章介紹頻率計產品。北京計量局曾一次就買去128本,此雜誌在陸埮調進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才停刊。陸埮在此期間還將國外最新的用“阿倫方差”來表征標準頻率引進中國,為此全國頻率標準會議特邀他參加該會。
1978年,調入南京大學天文系,要是通過培養並帶領研究生,從事高能天體物理,特別是伽瑪射線暴(簡稱伽瑪暴)和緻密星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並建立起了一個已有相當知名度的研究小組。
1980年起,就應邀赴美國、歐洲和日本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進行學術交流訪問,多次應諾貝爾獎提名委員會邀請提名諾貝爾物理學獎候選人。
1981年起,任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年,開始招收第一批碩士研究生。
1984年,陸埮和他的學生研究發現夸克非輕子弱過程對奇異星的徑向振盪有非常強的阻尼效應。
1985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相對比較寬廣,包括宇宙學和高能天體物理等方面。隨後的研究逐漸集中到高能天體物理上,特別是中子星奇異星脈衝星伽瑪暴等方面。
1991年初,他應邀到香港訪問半年,結束後自己出錢買回來一台386計算機和24針印表機,並將世界上最新的伽瑪射線暴衛星數據人手一份發給所有研究生,進行科學分析和研究。
1994年,與學生韋大明、宋黎明一起提出了脈衝星輻射級聯過程的“代參數”概念。
1998年,在研究一些伽瑪暴的餘輝時,發現它們的環境不是通常認為的星際介質,而是密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星風介質。2000年,這個觀點經R.A. Chevalier等人進一步發展,星風模型便成為一個主流模型。
1999年,提出了伽瑪暴餘輝動力學演化的統一模型,可以解釋火球膨脹從早期的極端相對論到晚期的非相對論的整個演化過程。凡帕拉基斯(Van Paradijs)等人在2000年的“天文和天體物理年評”《Ann. Rev. Astron. & Astrophys.》上撰文以1.5頁的篇幅詳細介紹了這個統一模型。近幾年來,我們還進一步詳細研究了伽瑪暴的多種環境效應、噴流機制、輻射能譜、能源機制以及X射線閃等的性質和規律。
2003年,調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同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6年,任南京大學與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粒子-核-宇宙學聯合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2012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會將一顆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的第91023號小行星以陸埮的名字命名,以表彰他在天文學領域的傑出貢獻。這顆小行星是在1998年2月23日被發現的,這個日子,正是陸埮的生日。
2014年12月3日11時12分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83歲。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陸埮長期從事高能天體物理科研和教學。在伽瑪暴餘輝剛發現不久就研究了其星風環境和緻密介質環境,有力地支持了伽瑪暴起源於大質量恆星塌縮的觀點提出了伽瑪暴餘輝動力學演化的統一模型最早發現夸克非輕子弱過程對奇異星的徑向振盪有非常強的阻尼效應對於脈衝星輻射,提出了一個“代參數”新概念。
陸埮主持研製多項國家科研項目,豐富和發展了高能天體物理,特別是伽瑪射線暴(簡稱伽瑪暴)和緻密星物理理論,引領和推動了中國高能天體物理、伽瑪射線暴和緻密星物理理論等學科的快速發展,造就和培育了大批傑出人才,為中國科技事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教學成果

陸埮親自領導學生一起創建了“南京伽瑪射線暴科學研究團隊”。在南京大學工作期間,他開設了《宇宙學》、《近代物理講座》等課程,特別是他培養學生的成才率、優才率非常高,已畢業的博士中有5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3人獲科學院百人計畫資助,1人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主持國家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項目,1人被聘為萬人計畫,1人被聘為長江計畫特聘教授,2人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3人為創新工程首席研究員,1人任國家天文台書記,1人任國家重大工程LAMOST的總經理。

論文著作

在1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與羅遼復仍堅持合作,通信達2800餘封。如果包括與楊國琛的合作,通信數超過3000封。
著作
序號人員作品出版社時間
1
陸埮、羅遼複合著
《從電子到夸克——粒子物理》
科學出版社
1992年
2
陸埮
《宇宙——物理學的最大研究對象》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年
3
陸埮、羅遼復
科學出版社
2005年
論文
序號人員作品刊物時間
1
中微子靜質量的宇宙學效應
《物理學進展》
1982
2
戴子高陸埮,彭秋和
強磁場對吸積中子星殼層中電子俘獲反應的影響
《中國科學: 數學 物理學 天文學 技術科學》
1983
3
強作用對奇異星觀測效應的影響
《天文學報》
1995

社會任職

1978年至1993年,連續當選第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1年,起擔任中國物理學會《物理學進展》副主編,中國天文學會理事及該學會第四屆和第八屆高能天體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1982年起,成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
2004年起,任中國物理學會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分會主任。
2006年,任南京大學與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粒子-核-宇宙學聯合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獲獎記錄

榮譽稱號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2008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傑出貢獻教師稱號獲獎
1998-02-23國際永久編號為91023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陸埮星”獲獎
1978獲全國科學大會授予的“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獲獎
所獲獎項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2008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天文學獎”獲獎
2007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獎
2004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獲獎
2003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獎
2002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
2001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獲獎
1998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獲獎
1998獲中國天文學會張鈺哲獎獲獎
1996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
1992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獲獎
1987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獲獎
1980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一等獎獲獎

人物評價

陸老真的是一個對工作非常認真、對學術非常執著的人,陸埮卻以工作室為家,這種對學術研究的專注與投入是很多年輕人無法做到的。(蘇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任職陳靜華評價
陸埮為青少年題詞陸埮為青少年題詞
三十年來,您和學生們一起在伽瑪射線暴、脈衝星、奇異星等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在國際上產生重要的影響。(科技日報
一個人的成功,不光要學問做得好,為人也要好。愛人者,人恆敬之。(2002年當代天體物理及相關物理前沿研討會評
陸埮是中國天文學界的奇異星,誨人不倦、平易近人、為人正直、待人熱情。(蘇州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紀順俊
陸埮一生熱愛祖國、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淡泊名利。他為人謙虛謹慎,作風正派,做事認真,待人誠懇,將全部心血奉獻給了物理學和天文學教育和科研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中國科學界公認的良師益友。一生堅持把科學前沿知識傳播給公眾,引導青少年的科學興趣,鼓勵年輕人投身科學研究事業。他的科普著作在年青學子中享有盛譽。陸埮用生命譜寫了精彩的人生,為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陸埮的逝世,是中國天文界、物理界、教育界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重大損失。他的卓越成就、科學精神和高尚品格受到國內外科學家的廣泛讚譽和敬仰,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並將激勵我們在落實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畫中,推動紫金山天文台的跨越發展。(中國科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