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行舟(德國1982年沃納·赫爾佐格執導電影)

陸上行舟(德國1982年沃納·赫爾佐格執導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陸上行舟》是沃納·赫爾佐格執導的劇情片,由克勞斯·金斯基主演,1982年3月4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愛冒險的菲茨傑拉德為了在自己所住的秘魯小鎮上修建一座宏大的劇院而展開一段驚險刺激之旅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沃納·赫爾佐格
  • 編劇:沃納·赫爾佐格
  • 主演:克勞斯·金斯基
  • 對白語言:英語、德語
  • imdb編碼:tt0083946
  • 中文名:陸上行舟
  • 外文名:Fitcarraldo
  • 其它譯名:費茲卡拉多、菲茲卡拉爾多
  • 製片地區:秘魯、西德、英國
  • 類型:劇情、冒險
  • 片長:158分鐘
  • 上映時間:1982-03-04
  • 分級:PG(美國)
  • 色彩:彩色
  • 主要獎項:第35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演職員,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的南美秘魯,愛爾蘭裔白人菲茨傑拉德被當地人稱為“菲茨卡拉爾多”,在當地土語中意為“無謂的事物迷戀者”。人如其名,菲茨卡拉爾多經常做出一些令人無法理解的舉動,比如計畫建造貫穿印加山脈的鐵路、在熱帶雨林里生產冰塊等等,毫無疑問的是這些空想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菲茨卡拉爾多是個歌劇狂,極度崇拜義大利偉大的歌劇男高音卡魯索,計畫請他來亞馬遜叢林深處的歌劇院演出。
為了籌集修建設歌劇院的資金,菲茨卡拉爾多涉足了當時最賺錢的橡膠業。他買下一處蠻荒的叢林開採橡膠,計畫前往烏圭里亞林區進行收割。在情人的幫助下,菲茨卡拉爾多購買了一艘舊船,率領著船員向那片神秘恐怖的林區進發。但是,由於船不能直達橡膠林,他必須把船沿著平行的一條河流開過來,然後動用上千名印第安人抬著這條320噸重的大船越過山脊運送到另一條平行的河流上。
遺憾的是,那隻大船在越過山脊時,印第安人放開了手中的繩索。最後,大船作為祭奠神聖的河流的祭品,在激流中撞得粉身碎骨。雖然,菲茨卡拉爾多的計畫失敗了,但是他獲得了某種精神上的勝利,雖敗猶榮。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菲茨傑拉德(菲茨卡拉爾多)克勞斯·金斯基--------
莫莉克勞迪婭·卡汀娜--------
唐·阿奎里諾José Lewgoy --------
保羅·羅申布林克船長Paul Hittscher--------
站長戈蘭德·奧特洛--------
喬洛Miguel Ángel Fuentes----機械工
胡爾奎克Huerequeque Enrique Bohorquez ----廚子
歌劇院經理Peter Berling--------
坎帕印第安人的首領David Pérez Espinosa --------
在歌劇院的黑人Milton Nascimento--------
羅伯·巴倫Ruy Polanah--------
老傳教士Salvador Godínez--------
年輕的傳教士Dieter Milz--------
公證人William L. Rose--------
歌劇演員Isabel Jimines de Cisneros--------
歌劇演員Jean-Claude Dreyfus--------
歌劇演員Jesús Goiri--------
歌劇演員Veriano Luchetti--------
歌劇演員Lourdes Magalhaes--------
歌劇演員Christian Mantilla--------
歌劇演員Costante Moret--------
歌劇演員Dimiter Petkov--------
歌劇演員Mietta Sighele--------
歌劇演員Liborio Simonella--------

職員表

製作人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藝術指導服裝設計
沃納·赫爾佐格 Renzo Rossellini Walter Saxer Willi Segler  Lucki Stipetic沃納·赫爾佐格Fred Confalonieri Jorge Vignati沃納·赫爾佐格托馬斯·茂奇Popol VuhBeate Mainka-JellinghausUlrich Bergfelder Henning von GierkeGisela Storch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陸上行舟(德國1982年沃納·赫爾佐格執導電影)
    菲茨傑拉德
    演員:克勞斯·金斯基
    愛爾蘭裔白人、殖民地的冒險者,被當地人叫作“菲茨卡拉爾多”。他從來都缺錢,儘管他的夢想都很偉大,但無不失敗。他迷上了義大利男高音克魯索的歌聲,又產生了新夢想——在伊基托斯遙遠的村落里為卡魯索修建一座歌劇院。他外表沉靜但內心燃燒著灼人的瘋狂與迷戀,失敗之後決不遷怒於人,榮辱不驚。
  • 陸上行舟(德國1982年沃納·赫爾佐格執導電影)
    莫莉
    演員:克勞迪婭·卡汀娜
    菲茨卡拉爾多的情人,是他最重要的支持者,竭盡全力資助他實現在故鄉建造歌劇院的夢想,甚至用自己開妓院掙到的所有積蓄幫助他去買那艘破舊的大船。
  • 陸上行舟(德國1982年沃納·赫爾佐格執導電影)
    保羅·羅申布林克
    演員:Paul Hittscher
    “莫莉”號的船長,荷蘭人,在秘魯被人叫作“奧里諾科河的保羅”,視力不太好,但對河流了如指掌,能憑河水味道判斷河流。
  • 陸上行舟(德國1982年沃納·赫爾佐格執導電影)
    唐·阿奎里諾
    演員:José Lewgoy
    大橡膠園主,嘲笑菲茨卡拉爾多的計畫,寧願把鈔票餵魚也不相借。他提議急需用錢的菲茨卡拉爾多去蠻荒的叢林開採橡膠,並把一艘破得掉渣的船賣給對方。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還安插機械師在船上監視菲茨卡拉爾多。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電影原聲帶
1.《Wehe Khorazin》2.《Scene from “Ernani”》
3.《Engel Der Luft》
4.《Ridi Pagliacci (From I Pagliacci)》
5.《O Paradiso》
6.《Kind Mit Geige》
7.《Im Garten Der Gemeinschaft》
8.《Blasmusik》
9.《Tod und Verklärung (excerpt)》
10.《Musik Aus Burundi》
11.《Il Sogno》
12.《Quartett》
13.《Oh Mimi, Tu Piu Non Torni》
14.《Als Lebten Die Engel Auf Erden》
15.《A Te O Cara, Amor Talora》
作曲:Popol Vuh
發行時間:1982年2月14日
陸上行舟(德國1982年沃納·赫爾佐格執導電影)

幕後花絮

  • 該片的歷經四年才得以完成。
  • 主人公菲茨卡拉爾多一開始是由傑森·羅巴茲扮演的,但在影片大約拍了40%時,傑森·羅巴茲因病退出拍攝。赫爾佐格考慮過由傑克·尼克爾森代演,也想過自己親自出演主角,不過,最後還是由與他合作過多部影片的金斯基代替傑森·羅巴茲主演該片。
  • 原本在片中扮演菲茨卡拉爾多好友的滾石主唱米克·賈格爾因要參加樂隊的演出而退出劇組。赫爾佐格覺得沒人能代替賈格爾,便乾脆刪除了那個角色。
  • 片中有個鏡頭,當輪船好不容易開始向上移動時,又滑了回去,把幾名印第安人壓在下面。影片上映後有人認為真有群演被壓在船下,指責導演罔顧人命。而實際上,那些群演根本沒有受傷。
  • 在進行外景拍攝時,劇組中當民眾演員的印第安人曾受到當地阿梅華卡斯人部落的攻擊,其中一個人被箭射穿了喉嚨,而他的妻子腹部中箭。隨後劇組裡的50名印第安演員集體出發準備實施報復性襲擊,但最終他們沒有遇到阿梅華卡斯人。
  • 電影的製作過程被萊斯·布蘭克拍成了紀錄片《夢想的負擔》
  • ·導演維赫爾佐格銷毀了所有賈森·羅巴茲和米克·賈格拍攝的膠片,當多年後他想把其中的一些膠片用在電影《我的魔鬼:克勞斯·金斯基》時,發現只有在萊斯·布蘭克的紀錄片中保留了三段。
  • 赫爾佐格帶領劇組真的把一艘重340噸的蒸汽船運到山頂,只用了一輛推土機而沒有使用任何特技效果。
  • 拉船所用的零件都從邁阿密運來,劇組把船拉到山頂後,另一邊山腳下原本15米的水位降到了只有0.6米,他們只好把船留在山頂上放了六個月,然後又用了幾周時間完成了大船下山、重新入水的鏡頭。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結果
1982年
第35屆坎城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沃納·赫爾佐格
提名
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沃納·赫爾佐格
獲獎
第32屆德國電影獎
銀質電影獎-傑出故事片
《陸上行舟》
獲獎
1983年
第3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電影獎-最佳外語片
《陸上行舟》
提名
第40屆美國金球獎
電影類-最佳外語片
《陸上行舟》
提名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靈感來源
在拍攝《陸上行舟》前很多年,赫爾佐格為某部影片挑選外景而來到法國布列塔尼海岸一個叫卡納克的地方,當地翻山越嶺連綿數英里的史前石碑群給他帶來震撼。他對史前人類如何豎起這些巨大石碑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冥思苦想兩天后,他琢磨出來了用簡單工具將一塊石碑運到兩公里以外的方法。隨後,一位曾幫他籌集資金拍攝《阿基爾,上帝的憤怒》的朋友建議他再回亞馬遜叢林拍攝一部電影,而且把南美冒險家阿塞·費明·菲茨卡拉爾多的真實故事告訴了他。在赫爾佐格看來,阿塞·費明·菲茨卡拉爾多不過是個生活在世紀之交的黑心商人,但故事裡的一個細節引起了赫爾佐格興趣:菲茨卡拉爾多曾在河岸把一艘船拆開,然後從陸路運到相鄰的平行河道中再組裝起來。赫爾佐格從這個細節獲得靈感,結合卡納克的石碑,想出了菲茨卡拉爾多為在叢林中建歌劇院藉助土著的力量把大船拉過一個山頭的故事。
陸上行舟(德國1982年沃納·赫爾佐格執導電影)
“陸上行舟”
在剛開始構思《陸上行舟》時,赫爾佐格就意識到要拍這個故事,必須把一艘真船實實在在地拉過一個山頭。20世紀福克斯公司對該片表示了濃厚興趣,但他們建議用船模和假山來完成拍攝,赫爾佐格沒有同意,堅持不使用任何特效。
陸上行舟(德國1982年沃納·赫爾佐格執導電影)
在拍攝中,劇組找到一條340噸重的汽船,將它拉動1600多米翻越一座陡峭的小山。按最初設計,山的坡度是60度,後來他們把要求改成40度。小山位於叢林中,與之相距最近的城鎮也在1200公里之外。拉船翻山的預算只有600萬美元,而且開拍時絕大部分資金還沒有到位,所以赫爾佐格一開始是自己投錢運作整個項目,期待項目初見端倪後能吸引投資人。
由於擔心無法完成計畫,為赫爾佐格提供後勤服務的巴西工程師退出了劇組,赫爾佐格不得不在沒有工程專家指導的情況下繼續完成原定計畫。儘管採用了堅固定的滑輪系統,為了保證人員安全,赫爾佐格仍不允許任何人靠近正在被拖動的船,特別是不允許站在船後。他把輪船後面的區域都封閉起來,這樣即使鋼纜斷裂,輪船滑下山時也不會傷害到任何人。
“穿越激流”
對於拍攝大船穿越激流的鏡頭,赫爾佐格起初有些猶豫,反倒是主演金斯基很渴望,一再慫恿導演拍攝那樣的畫面。正式開拍時,劇組剛架好攝像機,14根繫船的鋼纜就在河水的巨大衝力下一齊斷掉了,輪船在無人控制的情部下向激流漂去。重新讓輪船就位後,他們拍下了船順流而下不斷撞擊兩崖石壁的鏡頭。鐵錨穿破了船體,因為鋼製內層和氣室的保護,船才沒有沉沒。拍完這些後,赫爾佐格覺得如果再拍一組主人公在船上醒來後發現輪船正朝激流猛衝過去的鏡頭會更好。於是,經過十天努力,他們拉著第二艘船逆流而上穿過了激流。一共七個人帶著三架攝影機上了船。他們用繩子把攝影師豪爾赫·比涅阿斯和攝影機綁在舵輪的後牆上,由於巨大衝力,豪爾赫·比涅阿斯斷了幾根肋骨,比特·普萊瑟撞上固定在甲板上的攝影機,撞出了腦震盪,托馬斯·茂奇則抱著攝影機被撞得飛了起來。
陸上行舟(德國1982年沃納·赫爾佐格執導電影)

製作發行

製作發行方
製作公司
Filmverlag der Autoren(德國)Pro-ject Filmproduktion (德國)
Werner Herzog Filmproduktion (德國)
Wildlife Films Peru
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德國)
發行公司
Hemispheric Pictures LLC (美國)518 Media Inc. (美國)
Ipma Inc.(美國)
Altomedia. Co. Ltd. (韓國)(DVD)
人造眼 Artificial Eye (英國)
New World Pictures (美國)
Transvídeo(巴西)
Umbrella Entertainment(澳大利亞) (DVD)
上映情況
上映國家/地區上映情況
西德
1982年3月4日
法國
1982年5月2日
瑞典
1982年7月16日
荷蘭
1982年9月9日
西班牙
1982年9月(多諾西亞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
1982年10月4日(重新發行)
美國
1982年10月10日
葡萄牙
1983年1月6日
芬蘭
1983年2月11日
丹麥
1983年2月25日
澳大利亞
1983年3月4日
中國香港
1986年5月17日
日本
1983年7月9日
匈牙利
1983年9月22日
葡萄牙
1997年2月13日(幻想港電影節)
印度尼西亞
2000年11月6日(雅加達國際電影節)
菲律賓
2004年7月12日(Cinemanila電影節)
巴西
2005年9月21日(DVD發行)
葡萄牙
2009年4月26日(印第安群島)
希臘
2009年11月14日(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
2011年6月27日(莫斯科電影節)

影片評價

該片如此真實而樸素,如此毫不在意技巧,如此虔誠地操持著夢想的重量,它只是需要被勇敢地拍出來,而並非為了被後人頂禮膜拜而存在。(騰訊娛樂評)
該片顛覆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強調的是人的精神與大自然的主宰,這使得影片凝重的風格中增添了明朗樂觀的亮色。攝影師托馬斯·茂奇出色的、充滿造型感的攝影將亞馬遜叢林的壯麗和神奇表現得淋漓盡致,營造出一個赫爾佐格式的富有神秘感的世外桃源。人、河流與幻想和諧統一地構成了一幅幅奇麗的景觀,使人產生無限聯想與深思。該片不僅影像瑰麗,有強烈的造型意識,而且具有強有力的哲理內蘊支撐,體現了深廣的社會意義和人性的光輝。不注重講述引起入勝的故事,在結構上比較鬆散和自由,不注重情節之間的邏輯性和矛盾衝突,具有散文化的風格。為了表達某種哲理思想或情緒氣氛,有時甚至犧牲故事本身的戲劇魅力。赫爾佐格通過對人物極端行徑的刻畫,從人類學和存在主義的角度,研究這些邊緣人的性格,闡發人生的哲理。(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金曉非評)
個接近黑色幽默的故事,被赫爾佐格以隆重到莊嚴的態度拍了出來,其中的超現實成分,在儀式般的敘述中逐漸脫落,觀者不得不與主人公一起嚴肅對待這齣荒誕的夢想。更接近影片主旨的概括,並不是夢想與意志的勝利,而是夢想之無用。片中感染力最強大的大船翻山一場戲,就是最大的一次無用功。夢想狂菲茨卡拉爾多最終所得寥寥,夢想效用微小,但依然如此具有魅力,那是因為過程才是尊嚴與意義的載體,而非結果。像教徒一樣堅定,帶著愚公移山式的愚,菲茨卡拉爾多和土著們那些瑰麗的夢想或盲目的堅定,在俗態意義都是無用之夢,卻都攝人心神。大船緩慢越過山頂,在雨林深處河流行進,擴音器發出歌劇之聲,在這些無用的時刻與細節之處,詩意噴薄而出。為無用之事狂熱,有超現實之味,因為超現實,所以魔幻,所以動人。(《大眾電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