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鄉

陶寺鄉

陶寺鄉位於山西襄汾縣城東北10公里的塔兒山腳下,東鄰翼城,南接曲沃,西連新城鎮,北與大鄧鄉接壤。全鄉土地面積66平方公里。共有20個村委會,64個自然村,耕地面積54428畝,多屬山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陶寺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山西襄汾縣
  • 下轄地區:20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山西襄汾縣陶寺鄉
  • 電話區號:0357
  • 郵政區碼:041500
  • 地理位置:山西襄汾縣陶寺鄉
  • 面積:66平方公里
  • 人口:23141
  • 方言:襄汾河東土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陶寺遺址
  • 車牌代碼:晉L
陶寺鄉概況,歷史沿革,人口狀況,鄉下轄村,氣候特徵,結構調整,養殖產業,新興產業,經濟建設,考古發現,

陶寺鄉概況

陶寺鄉位於城東北10公里的塔兒山下腳下,東鄰翼城,南接曲沃,西連新城鎮,北與大鄧鄉接壤。全鄉土地面積66平方公里。下轄20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共5861戶23141口人,耕地面積54428畝,多屬山地,霍侯路擦鄉而過 ,臨襄線穿境而行。在自然資源方面:境內擁有儲藏金、鐵、石膏等有豐富礦產資源的塔兒山。在歷史文化方面,擁有中華第一帝都堯王城遺址(陶寺文化遺址),世界最古老的觀象台,擁有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天塔獅舞”。
山西襄汾縣陶寺鄉

歷史沿革

元屬襄陵縣安澤鄉。明分屬李莊、安柴、安西梁、南安梁、劉賈、中梁、王雲、陶寺、安李、張纂、安山莊11個裡。清屬雲山、柴鄧、二梁、梁寺、安莊、張梁6個裡。民國7年(1918),屬襄陵縣二區。1953年8月設鄉,駐地陶寺村,轄7個村。1954年9月,隸屬襄汾縣。1956年3月,安李鄉併入,稱鄉人民委員會。東臨張崇、盤道鄉,南接城關鄉,西與趙曲鄉為鄰,北連鄧莊、大鄧鄉,轄10個村莊。1958年10月,併入東風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59年3月,從東風公社分出,設陶寺人民公社,屬臨汾縣,駐地陶寺。轄陶寺、張崇、安李、盤道4個管理區。東傍塔兒山與龍王廟公社相連,南、西與城關公社為鄰,北接鄧莊公社。1961年7月屬襄汾縣。1967年5月,改稱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81年12月復稱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轄20個大隊。1984年2月,改稱鄉人民政府。

人口狀況

陶寺鄉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陶寺鄉
總人口
26139

13533

12606
家庭戶戶數
6839
家庭戶總人口(總)
25180
家庭戶男
12773
家庭戶女
12407
0-14歲(總)
7195
0-14歲男
3653
0-14歲女
3542
15-64歲(總)
17356
15-64歲男
9191
15-64歲女
8165
65歲及以上(總)
1588
65歲及以上男
689
65歲及以上女
89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4912

鄉下轄村

東山塔兒山儲藏有豐富的金、鐵、石膏等礦產資源。霍侯路擦鄉而過 ,臨襄線穿境而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著名的陶寺文化遺址在其境內,始於4800多年前,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氣候特徵

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晝夜溫差大,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濕熱、秋初降霜較多、冬季乾冷,具有四季分明的特徵。年平均氣溫10.4℃、年平均降水量454mm、年日照數平均2522小時。

結構調整

在農業結構調整上,陶寺鄉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核心,從科學發展觀著眼,在特色產業上定位,根據實際,合理調整產業結構。
在崇實、張相、李莊等村實施棗糧間作工程1萬畝,酸棗接大棗30萬株;在南山5村規劃實施雙萬畝核桃基地,為山區民眾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

養殖產業

大力發展養殖業,在紮實抓好畜禽防疫的基礎上,依託山區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土雞規模養殖,形成土雞+土雞蛋的無公害特色養殖產業。陶寺鄉將利用3—5年的時間,凸現農業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以特色產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陶寺鄉

新興產業

在工業結構調整上,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積極發展新興產業。
積極進行傳統產業升級。在抓好採礦業的基礎上,幫助企業延伸產業鏈,擴大生產規模,促進產業升級,增加產品附加值。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最佳化環境,為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經濟建設

陶寺鄉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確保全省領先,進軍全國百強”的奮鬥目標,與時俱進、務實創新、不斷壯大鄉域經濟實力,到2006年底,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23.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060元,民眾生活殷實富裕,社會和諧穩定,到處呈現著一派歡樂祥和的喜人景象。

考古發現

陶寺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還包括廟底溝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戰國、漢代及金、元時期的遺存。位於山西襄汾縣陶寺村南,面積約300萬平方米。經過研究,確立了中原地區龍山文化的陶寺類型;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其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前1900年。同類遺址在晉西南汾河下游和澮河流域已發現70餘處。陶寺遺址對復原中國古代階級、國家產生的歷史及探索夏文化,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陶寺北墓地2016年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共發掘春秋晚期墓葬5座。其中2座大型墓葬為春秋晚期墓葬,同是大夫一級的貴族夫人墓,出土有鼎、豆、鑒、壺、簠、舟、鬲、盉、盤、甗等青銅容器35件,以及樂器銅鎛8件、銅紐鐘9件、石磬4套20件和玉飾件等隨葬品,為研究煌煌800年的晉國史提供了寶貴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