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際泰(明朝學者)

陳際泰(明朝學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際泰(1567-1641),字大士,號方城,江西臨川鵬田陳坊村人。明末古文家。“臨川四大才子”之一。 其父儀生,號西園,流寓於福建汀州武平,教書為業,陳際泰生於該地。崇禎七年(1634年)陳際泰68歲才中進士,任行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際泰
  • 別名:方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
  • 出生日期:1567
  • 逝世日期:1641
  • 職業:古文家,讀書人
  • 代表作品:《明史藝文志》《太乙山房集》等
人物簡介,史料記載,逸聞軼事,

人物簡介

他幼年家貧如洗,無法與其他幼童一樣進學讀書,只好借鄰居小孩的書,偷偷躲在一邊自學。8歲時,得到表兄一本破爛《書經》,刻苦自學,揣摩其意,慢慢通曉其義。10歲時,在外公家藥籠中找到一本《詩經》,便日夜攻讀。父親要他下田勞動,他將書帶在身邊,一有空就誦背不止。14歲時,代父教蒙館,先後向濟川、鐘美政、郝庶野等人學習寫文章。20歲時,認識了邱一敬,兩人詩書相傳,互相切磋。陳際泰家境貧寒,常受當地惡少欺凌,不久便返故鄉臨川。回鄉後,結識了章世純羅萬藻艾南英,四人志趣相投,一見如故,結“豫章社”。一起倡導時文,致力寫作,以時文著稱,被譽為“臨川四大才子”、“江西四家”。
陳際泰才思敏捷,寫作速度極快,有時一天能寫二三十篇,一生之中作文多達萬篇。史書稱他“經生舉業之富,無若際泰者”。在八股文方面造詣較高。他將經史古籍融會貫通,自辟門徑,借題發揮,馳聘才思,抒發己見,被人稱為八股文大家。
崇禎三年(1630),陳際泰才得中舉人;崇禎七年中進士,時年68歲。十年,被授行人(掌冊封、傳旨的官),赴貴州監考。十三年,奉旨護送已故相國蔡國用靈柩回鄉,次年於濟寧途中染病去世,年七十五歲。
其著述多闡發經籍,有《易經說意》(又名《讀易正義》)7卷、《周易翼簡捷解》16卷、《群經輔易說》1卷、《五經讀》5卷、《四書讀》10卷,均存目於《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文集有《太乙山房集》15卷、《已吾集》14卷。清人輯《臨川文選》、《臨川文獻》和《江西五家稿》分別選人一卷。散文風格多樣,有一定藝術價值。
陳際泰故里陳際泰故里

史料記載

陳際泰[明](公元一五六七年至一六四一年),字大士,臨川人,流寓汀州。生於明穆宗隆慶元年,卒於明毅宗崇禎十四年,年七十五歲。家貧,父使治田事,不能從師讀,又無書,時取旁舍兒書屏人竊讀。又從外兄得《書經》,四角已漫滅,且無句讀,自以意識別之,遂通其義。十歲,於外家藥籠中見《詩經》,取而疾走,父見之怒,督往田中,即攜至田所,踞高埠而喔,遂終身不忘。後返臨川,與艾南英羅萬藻章世純等以時文名天下。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篇,所作多至萬卷。經生學業之富,一時無出其右。崇禎三年(公元一六三o年)舉人;又四年,成進士,年已六十有八。又三年,除行人,居四年,護故相蔡國用喪,南行,卒於道。際泰所著有《太乙山房集》十四卷,《明史藝文志》及《易經說意》、《周易翼簡捷解》、《五經讀》、《四書讀》,均《四庫總目》傳於世。

逸聞軼事

陳際泰看秧誦詩經
陳際泰是騰橋陳坊村(現屬鵬田鄉)人。父親陳儀生,客居福建武平,以教私塾為業,家境清貧。43歲時生下陳際泰,因為年高得子,陳際泰父親對其倍加珍愛,視若掌上明珠。但他沒有溺愛兒子,為了鍛鍊兒子,增強體質,父親時常安排他上山砍柴或從事其力所能及的其他農活。
在父親的影響下,陳際泰自小就喜歡讀書,甚至到了痴迷嗜書的程度。8歲時,陳際泰從姨表兄家做客,見他家有一本《書經》,無句讀。本來這樣的書大人讀起來也覺有困難,但他如獲至寶,便向表兄借來研讀,表兄知道他天性聰穎好書,就把書借給了他。陳際泰借得《書經》後,對書愛不釋手,天天研讀,並且逐漸通解了書中的意義。10歲時,陳際泰在其外公家作客。其外公是個郎中,一天,陳際泰在外公的藥籠中發現有一本《詩經》,也沒有經過外公同意,便拿了就跑。父親知道這事後,非常生氣,於是叫來兒子訓斥一番,便罰兒子到田中看管秧田。陳際泰也知道自己“偷”書的錯誤,沒有申辯,便按照父親的要求天天去看秧,當然看護秧苗時他不忘帶上《詩經》研讀。
十天后,秧苗出了水,陳際泰讀《詩經》也有二十多篇了。後來陳際泰成為明末臨川四大才子之首,與其童年刻苦讀書是分不開的。
14歲時,陳際泰代父教蒙館,並開始文章生崖。20歲時,他在獨立創辦學館,期間,陳際泰認識了當地有名的教育屆前輩邱一敬先生,他們彼此都喜歡探討文章,交往日甚。然而邱一敬先生教館有不少富家子弟,這些人起初並不把陳際泰看在眼裡,待陳際泰到邱一敬處切磋文句時,時常找些尋釁為難陳際泰。陳際泰看到當地惡少凌貧排外之風嚴重,遂遷回原籍臨川。後來陳際泰以時文名藻臨川,共作文章一萬餘篇,與同鄉羅萬藻及章世純、艾南英並稱“江西四家”和“臨川四大才子”。是陳太侄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