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盤

陳銘盤(1865-1924年)原名陳樹榮,信宜縣懷鄉鎮平梅村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於原籍平梅村,是信宜早期旅居南洋第一個有成就的華僑企業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銘盤
  • 出生日期:1865
  • 逝世日期:1924
  • 原名:陳樹榮
陳銘盤同胞兄弟六人,他排第三。長兄陳寵三,少年好讀,後改儒為商,繼又改商為仕,官游粵西,曾任廣西恩隆縣、容縣知縣,白石鹽場知事。陳銘盤為前清秀才,瓊州府國子監,曾任民國廣東省參議員、信宜縣長。
陳銘盤兄弟6人,他排行第三。其父陳贊卿在懷鄉墟開設廣昌店,手頭逐步寬裕,才能送子弟上學。老大陳寵三飽讀詩書,歷任廣西恩隆縣、容縣知縣。陳銘盤刻意學習乃兄,奮志讀書,早歲考上秀才,先後任瓊州府教授、開建縣訓導。後他覺得非商不能致富,乃棄仕從商,在懷鄉、東鎮開“廣昌號”,在鎮隆開“埠生號”,還在梅菉、水東設店,沿線經營鹽務。此舉獲家住廣州的義母“朱先生”資助和鼓勵。1890年後經營範圍進一步擴大,生意蓬勃發展,除在南洋墾植橡膠園外,又在廣州開設“廣德行”,香港“高發棧”,新加坡“高發南”等商店,在吉隆坡蘇丹街12號開設“高華客棧”,均經營旅業及包單回唐(為僑胞匯兌)。同時籌集資金購買“信昌號”輪船,來往於水東、廣州、香港、新加坡各埠,開闢高雷地區勞動力輸出南洋的新渠道。特別困難的農民要搭乘他的船往南洋,在船上、店裡開飯,可先交部分費用或全部記賬。到了馬來亞,確實無法自己找到工作的,他又代為介紹或留在他的橡膠園工作,待這些人有了收入後,才逐步交付所欠各費。因此,他在僑胞中威信頗高,僑胞喜歡搭他的船,住他的店,喜歡到他的店匯款。生意遂蒸蒸日上。廣州“廣德行”門庭若市,是信宜老鄉的“大本營”,很多人在那裡開飯、住宿、敘談。陳銘盤熱心扶持青年求學。如信宜懷新中學的第一、二任校長余登龍、余登麟在廣州讀書期間,就曾得到他的熱心資助,順利完成學業,後來成為教育界的知名人士。陳銘盤還慷慨解囊,支持家鄉的公益事業。如擴建懷新學堂,開辦信宜中學,修建懷鄉道路等。
20世紀20年代初,“信昌號”沉沒,香港“高發棧”火災,損失巨大,他的商店全部倒閉,一蹶不振。
1923年冬,陳銘盤出任信宜縣縣長。不久,患上重病。1924年5月21日病逝。終年5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