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昌

時間是2009年6月8日14:00,地點是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議室。這是一次江西財經大學2009屆的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會。國際著名經濟學家黃有光教授對對面坐著的答辯者說道:“這篇博士論文拿到任何國際上一流的大學:哈佛、普林斯頓,都是最優秀的論文……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好的兩篇博士論文之一,另一篇是楊小凱的。”,答辯會取消了以往30分鐘的答辯者對評審提問的準備環節,評審與答辯者即問即答。所以整個答辯會已然成為了學術討論會。黃有光教授數次爽朗大笑,而澳大利亞Monash大學新興古典學派的另一青年學者龐春教授則更是頻頻起立辯駁。

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博士論文,

個人簡介

江西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博士,2009年畢業。

博士論文

《非線性產業或經濟系統的演化(創新)分析》
一切只因為一個江西財經大學閉門自學了7年博士學位的學生——陳軍昌和他的博士論文。 答辯過程有個細節,整個答辯會龐春一直言辭激烈,批語極端(或許因為陳軍昌一直沒有同意在題目中加入新興古典經濟學這樣的字眼,並堅持認為論文中所用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所獨立創立的非線性產業的演化分析方法,甚至在論文中宣稱創立了經濟學另一分支,而感到不滿吧),一旁的何維達教授居然有些尷尬和沉默(也許是因為作為陳德導師,多年在京,沒能悉心指導學生,而略感慚愧吧),而黃有光教授則對陳軍昌讚賞有加,不吝溢美之辭,相信答辯者會一生感謝黃教授這個伯樂吧(黃教授在數月前收到了陳軍昌發來的論文,當即列印出來,從頭至尾閱讀了一遍,拍案而起,並決定來江西這個他從未到過的地方見見這個年輕人)。
這篇博士論文總計字數80萬字(附錄也有近10萬字),目測有近千頁(當時的震撼只在看到王廷慧的微觀規制機制設計的專著中所列的近100頁國外參考文獻中有過)。從答辯會陳軍昌的陳述和答問中大致可以得知:作者試圖遵循楊小凱的研究軌跡,利用超邊際分析整合整個經濟學框架。文中批判了75位著名經濟學家的觀點;證明並拓展了新興古典經濟學的一些假設和定理;討論了“政務專業化”的分工形式化的超邊際分析;利用演化博弈論解釋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和改革開放30年的產業發展;運用Mathematics軟體計算機模擬了企業的起源,並以南昌等企業作為案例,佐證了模型。毫無疑問,從分工與專業化問題,再到李約瑟之謎,企業起源問題這幾乎都是國內外長久以來爭論不休、難以解決的問題,足見作者之野心。而從作者對楊小凱、黃有光到布羅代爾、青木昌彥等的近400部專著的研讀和對超邊際分析、演化博弈論,計算機仿真實驗的運用(印象中國際上擅長用計算機仿真實驗的經濟學家有Gintins&Bowels,以及Axelrod的著名"Tit for Tat"實驗;而國內只知葉航做過)這些經濟學界最艱深和前沿的工具、方法,以及陳在答辯中偶然說到自己曾用田野調查法這個只在社會學中常見的方法去觀察企業的分工和專業化。又可見作者深厚的數理功底和近10年來下的苦工(其研究領域之廣以及對數理工具運用的出色都令我想起了汪丁丁,想起了他一直以來都試圖整合整個社會科學框架的嘗試。但差距是丁丁的哲學等人文學科的知識只能另我們仰視)。
還記得有次吃飯,陳軍昌也在座,有人問:“還沒寫完論文?”“呵呵,沒有。”憨憨地答道。“哈,怎么?都7年了,在做精品?”一句諷刺毫無忌憚地拋出。陳軍昌只有苦笑。當然,這是在陳軍昌還默默無聞時。
方寶璋老師在答辯行將結束時,送給陳軍昌一句話“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共勉!
【中文摘要】
經濟學發展到現在,對於研究純粹理論的學者來說,都要求他們具備極高的科學素養(那些不將經濟學視為科學的學者除外)。所以,那些仍舊認為地震可以短期精確預測的學者,顯然對於快速發展了半個多世紀的非線性科學不太了解,也就不明白“如何處理整個人類社會有機性或非線性”問題。 一百多年前的學者也看到了社會系統的有機性或非線性問題(例如:馬克思、馬歇爾等等),但是當時的科學技術處理不了這個問題。 20世紀的科學技術和數學工具的發展使得處理非線性問題出現了曙光。至少在兩個方面能夠撬開非線性世界的一點端倪。一個方面是非線性規劃的發展使得最優規劃理論進入經濟學(直接導致楊小凱使用超邊際分析解決分工問題:創立新興古典經濟學),另一方面是非線性動態科學本身的高速發展(導致混沌經濟學、演化經濟學等等的進展)。 非線性這個問題也許難以短期徹底解決,但是一定會不斷進展。 本文預言:在不久的未來,計算機技術將會藉助非線性問題的進展徹底占據經濟學的主流地位。這項技術不再是簡單的用於經驗數據的回歸預測,而將成為主流形式化邏輯。 本文作者甚至計畫在將來使用純電腦程式的形式化邏輯寫作一篇經濟學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