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成都華西協合大學口腔醫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華(1902~1990),字明孝,號棠村。四川成都人。口腔醫學家和教育家。畢生致力於口腔醫學教育、醫療和科學研究,是中國口腔醫學教育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主持選定牙科名詞。也是中國口腔正畸學創建人之一。他為人正直,治學嚴謹,勤於著述。
1902年12月30日生於四川成都市,其父在教會工作,其母生陳華時因難產逝世。陳華由其伯父、伯母撫養。
1909~1911年,陳華在私塾讀書。
1911年人木行私立國小學習。
1913年轉入省立中城國小,畢業後,考入成都縣立中學。此時伯父生意蕭條,家境每況日下。陳華經人介紹進入由外國教會資助的華西協合中學借費讀書。在校讀書期間,陳華曾按學校要求到英美教會開辦的牙症醫院工作一年,對口腔醫學有了初步的認識。
1923年中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通過華西教育會舉行的教會學校會考,進入華西協合大學牙科學習。
1930年畢業,獲牙科博士學位,留任成都華西協合大學醫學院牙科臨床助理醫師。
1931年,陳華應聘到北京協和醫學院任口腔外科助教。
1932年應聘到南京中央醫院牙科任主治醫師。
1934~1937年他還兼任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牙醫專門委員會秘書。
1937年10月,中央醫院遭日本侵略軍飛機轟炸,乃遷至郊區收治傷兵。其後他受命在原址開設頜面外科病房。
1939年11月,中央醫院內遷湖南,陳華因到蕪湖轉送傷員未能同行。
1938年經洞庭湖至宜昌輾轉到重慶。
1938年,陳華被聘為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暨國立牙醫專科學校副教授,兼任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私立華西協合大學醫學院、私立齊魯大學醫學院三大學聯合醫院門診部牙科主任。
1945年,陳華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牙醫牙學院攻讀正畸學。在美國學習期間,陳華被接納為國際牙醫學會(FICD)美國分會會員。他還廣為學習美國牙醫學院的教學管理經驗,並利用假期到牙科器材廠參觀。1947年10月完成學業後謝絕美國友人的挽留,用平時的積蓄買了一些口腔專科器材回歸祖國。此時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已遷回南京。陳華被聘為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教授,附屬牙症醫院院長。
1949年,有人勸他連同牙症醫院一起搬遷台灣,他拒絕同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華先後擔任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第五軍醫大學教授。
1952年,他親手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所口腔醫學系、院——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系、口腔醫院,並任口腔醫學系主任、口腔醫院院長。
1979年任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陳華蒙備受摧殘,更令他痛心的是,由他親手組建的口腔學系、口腔醫院被撤消建制。
1973年口腔學系、口腔醫院恢復建制。陳華恢復工作後,積極重建師資隊伍,並招收研究生。
1951年8月陳華與人共同發起成立中華醫學會口腔科學會。曾任中華醫學會口腔科學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口腔科學會顧問,西安口腔科學會分會名譽理事長,《中華口腔科雜誌》、《解放軍醫學雜誌》等6種雜誌的編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口腔醫學專業組組長等職。
陳華從來認為:作為一個醫生,就永遠不能離開病人,永遠不能脫離實踐。他無論是擔任院長、系主任、還是副校長,無論工作多忙,社會活動多么頻繁,都從不
脫離臨床和實踐。他在醫療技術上精益求精,並十分重視總結經驗。
研究成品總義齒,創建中國口腔正畸學 他認為:科研成果一定要有利於醫療和技術水平的提高。1958年,在他主持下,研製成功了“成品總義齒”。總義齒俗稱全口假牙,其傳統製作方式是以個體為單位,由手工完成其製作過程中的十幾道工序。而“成品總義齒”是在統計學研究的基礎上,將全口假牙設計為5種型號,可成批工業化生產,醫生在成品中為患者選擇合適的型號,稍加處理後即可配戴,從而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縮短了療程。在當時被認為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成果,適合了中國人口多、牙醫少的國情,此成果早於國外同類研究十餘年。
陳華是中國口腔正畸學早期開發人之一。他大力開展活動矯治器的臨床套用和研究,以及縮短正畸療程的實驗研究。在探索矯治器設計上,他創造了“三聯環圈簧”、“閉隙卡”、“收弓簧”,在唇弓上焊接副簧將牙推向舌側、?面和近中或遠中,克服了過去沿用的在舌側基板內加簧的弊病。又改進了“眼圈簧”,使虎牙能準確地向近三個方向移動。並設計新式的“帶翼擴弓矯治器”,實現了上下頜弓同步擴大的功能,從而減少矯治時間。他還將一種現代工業的新成就——錫焊技術套用於正畸臨床,克服了過去採用銀焊,致使鋼絲變軟失去彈性的缺點。80年代,他又研究了擴大牙弓後牙弓長度的增長問題,經過對100餘例病案的統計分析,得出了由擴弓寬度推算牙弓增長長度的回歸方程,為牙列擁擠和上頜前突的矯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