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芝美

陳芝美

1896年農曆八月廿三日,出生於福建省古田縣二保村。1908年到1915年夏,就讀於福州鶴齡英華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芝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古田縣
  • 出生日期:1896年8月23日
  • 逝世日期:1972年1月7日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美國康奈爾大學
陳芝美先生簡介,聘蕭乾等國學名師執教,六度赴美籌募經費,人物生平,

陳芝美先生簡介

畢業後任福州協和道學院英語教員,後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教育學。曾任廈門大學教育學副教授、教授,此期間,由於教學成績斐然,美國康奈爾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1928年,出任福州鶴齡英華中學首任華人校長,1948年夏,辭去校長職務。1972年1月7日病故。

聘蕭乾等國學名師執教

1928年1月28日, 陳芝美先生主掌英華後,第一件事就是向政府辦理註冊立案手續,他說:“教育權益應屬於國家,不屬於個人,更不應屬於外國。教育事業應由政府管理,私立中學也不例外。”
緊接著,成立學校董事會,並明確宣稱,董事會作為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應由中國人負責,外國人任董事人數不得超過三人,董事長不得由外國人擔任。經過一番鬥爭,這個主張才得以實現。
不辦學校則已,辦就要把它辦好!這是陳先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鑒於重英輕中導致學生國文水平下降的現象,他著力加以改變,高薪聘請來了前協和大學文學院院長、國學名師陳遵統以及林行陀,加強國文教學,就連名作家蕭乾也曾在英華任教過。這無論是在當時的福州教會中學與一般公立中學裡,都是少有的。

六度赴美籌募經費

為了辦好英華,陳芝美先生可謂煞費苦心,除了在德、智、育等方面下足工夫,他還要親歷親為,歷經艱辛,六度赴美為學校籌募經費。
第一次是在1929年7月,在美的九個月時間內,他所到之處,受到了美國人士的熱忱歡迎,順利完成了募捐任務。
可有的時候,保持個人尊嚴卻是件多么讓人無奈的事。有一次,一個富翁請他赴宴,餐桌上只放著一雙中國式的筷子和幾盤菜,女主人坐在旁邊,盯著陳校長用筷子的動作。
餐後,夫人起來向陳校長道謝,並拿出幾元錢,作為“表演”用筷子用餐的“工資”。陳校長深受侮辱,怒氣填胸,卻沒發作,只是把錢放在桌上,拂袖而去。
當天坐火車趕回住處的路上,陳校長越想越不是滋味,情不自禁用福州方言自言自語道:“今天不僅浪費了精神、時間和旅費,還被人家當猴子耍了一場,真倒霉!”
話音剛落,有人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說:“朋友,你也是福州人啊,何時來美國?為何如此氣憤?”陳校長把一切如實相告,這陌生老鄉一聽,英華校長為學校來美募捐,馬上說自己也是英華校友,來此經商,萍水相逢,請校長到舍下做客,並在送別校長時,拿出一張2萬美元的支票。

人物生平

陳芝美,1896年8月23日出生於福建古田縣,其父陳文疇是美以美會牧師。陳芝美12歲考進福州鶴齡英華書院(8年制),畢業後任福州協和道學院英語和體育課教師。1917年赴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攻讀教育學,兩年畢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後回國,任福州基督教青年會學生部主任幹事。1921年,他應邀到廈門大學教育系任教,達8年之久。在廈大期間,他與魯迅先生朝夕相處。由於在教育學方面成績斐然,他被康乃爾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陳芝美的妻子王世秀是清末狀元王仁堪的長孫女,也是華南女子大學校長王世靜的姐姐。陳芝美以其出眾的口才,博得王家的賞識。他與王世秀的婚禮也是一反封建習俗之舉,是在上海一所基督教堂里進行的。
1928-1948年,陳芝美成為福州鶴齡英華中學首任華人校長,他為“英華”提出的校訓是:“爾乃世之光”。1929年秋,英華中學獲政府立案批准,學校組織更加完善,學校管理機構更為加強。辦學中,陳芝美崇尚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思想,兼收並蓄,匯集了一批學識淵博、學風嚴謹、愛護學生、誨人不倦的優秀教師。招收學生時,在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優先錄用基督徒,但也接納持不同信仰的人才。無論對外國教師,還是對中國教師,他都一視同仁。他極其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一度以70分為及格。同時他又像父母般地關懷學生的生活,以致學生和校友視英華為“家”。他主張“不辦則已,辦,就要辦一個第一流的中學”,因此英華中學成為“第一流中學”的代名詞。當時英華畢業生能夠考入大學者高達70%,優秀畢業生甚至可免試進入當時的名牌燕京大學。1944年,福建省教育廳奉教育部令,嘉獎“辦理成績優異”的英華中學以及“努力收回教育權運動,接辦該校滿十五年”的陳芝美校長。在英華就讀和畢業的校友中,就有數以百計的專家、學者和革命志士。在陳芝美任內,在英華畢業或就讀的著名人士就有:沈元(1935年畢業)——空氣動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由禧(1938年畢業)——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仁(1930-1934年就讀)——力學專家;陳彪(1937年就讀)——天體物理學家;曾融生(1942年畢業)——地球物理學家;闕端麟(1947年畢業)——半導體材料專家;陳景潤(1947-1950就讀)——數學家。英華校友陳楚文在廈大讀書時這樣說:“陳校長辦英華學校當與張伯苓辦南開大學相媲美。”
向學生負責、向學生的家長負責,是陳芝美辦學思想的另一個內容。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英華中學須遷到閩北順昌縣洋口鎮。校友陳森康回憶說:在學校內遷的動員會上,陳校長義憤填膺地握著拳頭說:“日本人的炸彈可以炸毀英華校舍,但永遠不能炸毀英華學校;可以炸倒英華校門,但永遠不會使英華校門關閉!”他動情地對學生們說:“你們遠離家庭,跟隨到內地去讀書,我就是你們的父兄。請告訴你們的家長,有我就有你們在;有我的一口飯吃,也就有你們的一口飯吃。”1938年,陳芝美率領約600人借閩江水路北上洋口。到洋口後,他邀請當地人士任學校董事,在他們協助下,學校先後興建了三座教學樓和一座科學館,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洋口地處偏僻,各種疾病流行,時時威脅著學生的健康,陳芝美非常重視學校的醫療所,聘請德籍猶太人醫學博士衛安納醫生和一名護士,多方設法從國外購買跟黃金等價的藥品。疥瘡是當時一種流行病,衛醫生想出一種具有特別療效的醫療方法,使這病在校內很快就絕跡了。陳芝美真誠愛護每個遠離家鄉和父母的學生,確實像他所說的那樣,當起了英華的“家長”,他的撫慰使大家感受到英華大家庭的溫暖。1941年,福州被日寇占領,英華中學經濟來源銳減。陳芝美想方設法到處籌募經費,號召學生團結互助,生產自救。他降低教職工的薪水,並帶頭把自己的薪金從200元降到130元。陳芝美的“只圖奉獻,不計個人得失”的孺子牛精神,引導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終於度過難關。
在國共兩黨鬥爭期間,陳芝美認為自己是一校之長、學子父兄,理應多方保護學生。他後來對校友陳森康說:國民黨當局要抓學生,一般都通過學校軍訓教官,這教官是國民黨軍事部門派遣的。於是他就向這些部門提出,來英華的教官人選事先要和他商量並經他同意。於是他就到省保全處挑選對象,條件有三:一是喜歡吟詩作畫的,二是喜歡吹拉彈唱的,三是喜好喝酒猜拳的。他認為這樣的人無暇整天思慮抓人,因而放鬆對學生的監視。他說,每位教官來校時,他都特地備酒接風,隆重招待,此外還另給一份學校工資。他說:“這樣禮待結交,目的只是要他在報送學生的黑名單時,先讓我看過。”
陳芝美在擔任英華校長期間,還兼任福建基督教教育協會會長、福州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附屬高中董事會董事長、福建協和大學副董事長、福建省防治麻風協會會長等職務。1948年,陳芝美辭去校長職務。翌年春,他擔任衛理公會華南區教育委員會總幹事,以及福州衛理公會總幹事等職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芝美擁護共產黨的《共同綱領》。1949年10月他當選為福州市人大代表;1951年被選任福建省政協委員、常委,後來又被選為省政協宗教工作組組長、省人大代表。1950年9月23日,他參與全國基督教40位領導人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基督教三自革新宣言”。1956年福州市基督教三自革新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陳芝美被選任第一屆主席。1958年1月,陳芝美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下放農場勞動,但仍繼續擔任福州市基督教三自革新愛國委員會委員職務。1961年,陳芝美被摘掉“右派”帽子,任福州市政協委員。文化大革命期間,曾多次被抄家、游斗,慘遭迫害。長期的身心折磨,使他染上重病,於1972年含冤病故,享年77歲。1979年,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為陳芝美恢復了名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