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澧

陳紹澧

陳紹澧,物理化學家。廣東東莞人。1948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化學系。1950年畢業於美國衣阿華州立大學化工系,獲理學碩士學位。後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從事潤滑脂的研究工作。以其為主研製成功多種軍用和民用潤滑脂,其中固體潤滑脂的研究成果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編著有《潤滑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紹澧
  • 出生地:廣東東莞
  • 出生日期:1925年12月24日
  • 逝世日期:1968年2月22日
  • 職業:物理化學家、潤滑材料專家
  • 畢業院校:燕京大學化學系
  • 主要成就:固體潤滑脂的研究成果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 代表作品:《潤滑脂》。
簡介,簡歷,潤滑化學,學術觀點,科技成果,人物性格,主要論著,

簡介

陳紹澧,物理化學家、潤滑材料專家。他率先在中國開展了潤滑油脂微結構、膠體穩 定性和化學性能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概念、新觀點,是中國潤滑化學、潤滑劑作用機理和套用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他帶頭開展固體潤滑作用及固體潤滑劑的基礎和套用研究,創建了固體潤滑研究基地,為中國固體潤滑材料的研究和套用及為解決宇航等高新技術領域中的關鍵技術奠定了基礎。

簡歷

1925年12月24日 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
1946年-1950年8月 在美國依阿華州大學化工系學習,畢業獲得理學碩士。
1950年10月至1958年6月 在東北科學研究所大連分所、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工作。任題目組長,1956年晉升副研究員。
1958年7月至1968年2月 在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蘭州分所、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文革期間,被說成是從美國回來的特務,遭到迫害,1968年2月22日自殺於蘭州。

潤滑化學

陳紹澧,1925年12月24日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1950年在美國依阿華州(IOWA)大學畢業並獲得理學碩士後,立即回到了祖國懷抱,投身於中國的科學研究事業。他開始主要從事潤滑油脂的製備科學、膠體化學物理化學特性、微結構和潤滑性質的研究,是我國潤滑油脂套用研究和潤滑化學的創始人之一。他潛心研究,勇於探索,取得了豐碩的、開創性的成果,先後提出了許多新概念、新觀點,其主要內容包括:①潤滑油脂是一個以油為分散介質(連續相)和以皂凝膠粒子為分散相(不連續)的兩相結構分散體系。②潤滑油脂分散相的皂—油凝膠粒子仍然是一個以油為分散介質和以皂分子聚合體(皂晶體)為分散相的結構分散體系。③皂—油凝膠粒子內部的油和作為潤滑脂分散介質的油之間既有聯繫但又有區別,兩者可互相轉移。轉移因素不完全是一個純粹的機械過程,而與皂油凝膠粒子相變性質密切相關。④潤滑脂的膠體性質、機械穩定性和潤滑特性取決於皂油凝膠粒子的微結構及其內部油和介質油之間的轉移規律。發現鋰基和鈣基脂纖維狀微晶粒子越小,脂的稠度及穩定性越差,纖維狀粒子越寬大,脂的穩定性和脂性能越好。

學術觀點

上述科學觀點不僅能很好解釋前人難以解釋的現象和規律,豐富了膠體化學和潤滑油脂化學的研究內容,而且為新型高效潤滑脂的研製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指南,受到了學術界的肯定和好評。我國膠體化學的奠基人,著名物理化學家傅鷹教授和戴安邦教授均認為陳紹澧在非水膠體體系的穩定性、微結構與性能關係研究方面進行了開創性工作,獲得了具有重要學術意義和套用價值的結果,豐富並發展了膠體化學研究。他領導的研究集體先後成功地研製出了304系列、KK系列等民用和軍用新型高效潤滑脂,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急需。1962年10月,由他倡議並組織在蘭州召開了我國第一次全國摩擦磨損與潤滑研究工作報告會。全國近70個研究單位和大專院校200位專家和工程師參加了會議。這次學術大會的召開,以及陳紹澧等專家的學術報告對我國摩擦磨損與潤滑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科技成果

60年代初,陳紹澧根據當時國際摩擦磨損與潤滑研究的現狀和宇航等高新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很高的科學預見性及時而果斷地在我國開創了固體潤滑研究的新領域。對二硫化鉬石墨聚四氟乙烯金屬氧化物鹵化物等的固體潤滑行為和作用機理、物理化學效應與潤滑行為之間的關係,及固體潤滑劑和材料的製備科學和使用技術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他領導的研究組在室溫到高溫的整個溫度範圍內具有良好潤滑性的無機固體物質及其混合物作為高溫潤滑劑的研究中獲得了許多新穎而有重要意義的成果。主要包括:①二硫化鉬石墨在室溫至500℃的溫度範圍內有較低摩擦係數。石墨在高溫大氣環境中良好潤滑性的主要機制在於溫升使其層間力減弱,在摩擦表面上取向性增強和與金屬表面氧化膜之間有更強的吸附。②凡具有層狀結構的金屬鹵化物在其脫水至開始分解的溫度範圍內均具有低的摩擦係數。③一些二元固體潤滑劑粉末的混合物具有協同(加合)效應,如MoS2與石墨、MoS2與CoCl2·6H2O、石墨與CoCl2·6H2O等,而另一些則表現出對抗效應,如GrCl3·6H2O與各種金屬鹵化物。陳紹澧率先提出不同無機固體物質二元和多元混合物的選擇是獲得在寬溫度範圍內保持低摩擦和高抗磨性的高溫潤滑劑的有效途徑之一。④首次獲得了從室溫連續升溫到500℃下,摩擦係數可保持在0.05左右,在 400℃以下長時間恆溫下摩擦係數亦可保持在0.1左右的PbO基塗層。他開創和培養建立起來的科研隊伍,在後來的研究歲月里,在國外嚴密的技術封鎖下,先後研製出數十種能滿足宇航及其他高新技術條件下使用的固體潤滑材料。這些潤滑材料在我國第一顆“東方紅”衛星和飛彈發射裝置直到如今的各類衛星和飛彈上均獲得了成功套用,多項成果獲得了國家和院部級獎勵,為我國宇航工業和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他開創的特種潤滑材料的研究已成長為中國科學院有特色、有影響的重點學科之一,這一學科80年代建立的開放研究實驗室已成為我國潤滑材料研究的基地和國際摩擦學研究學術交流的中心之一。
東方紅衛星東方紅衛星
到1968年2月,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四人幫”迫害去世前,共發表論文40餘篇、專著1部、譯著2部,並完成了《空間摩擦磨損與潤滑》專著手稿1部。

人物性格

陳紹澧在研究工作中,不僅以身作則,嘔心瀝血,而且熱情、耐心地培養人才,鼓勵和提倡不同學術見解的交流和爭鳴。他領導的研究集體所形成的濃厚的學術氣氛和嚴謹的科研作風 為同事們所稱道,並成為後來者學習的榜樣。當年跟隨他從事潤滑學科研究的年輕科技骨幹,已有10餘位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術帶頭人。其中他親自指導培養的研究生薛群基研究員,已於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如今,每當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潤滑材料學科獲得重大科研成果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時,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深深緬懷陳紹澧這位學科奠基人。
薛群基薛群基

主要論著

1 陳紹澧.潤滑脂.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57
2 陳紹澧、梁國霖.偏光下的皂油凝膠.科學通報,1957,(9):286
3 陳紹澧、徐維墉.鋰皂潤滑脂的相轉變和鋰皂纖維的生長.燃料學報,1958,3(3):212
4 陳紹澧,徐維墉.表面親油性膨潤土的研究Ⅰ——膨潤土表面的胺化及其分散性質.燃料學報,1959,4(4):391
5 陳紹澧,李生洲.複合皂潤滑脂的特性之研究Ⅰ——複合鈣皂MBII體系.燃料學報,1960,5(2):159
6 陳紹澧.潤滑材料研究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科學通報,1962,(2):9
7 陳紹澧,歐陽錦林.無機固體物質的高溫潤滑性.科學通報,1963,(12):5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