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饒平縣縣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東潮州人,同盟會成員,中國國民黨黨員,歷任廣東普寧縣縣長、饒平縣縣長、湖北嘉魚縣縣長。民國37年(1948年)當選第一屆立法院立法委員(遞補方少雲),負責僑務工作。因擅長文詞、書法,素有“廣東才子”之稱,著有《東海吟草》、《雙溪吟謝詩集》。

基本介紹

  • 本名:陳素
  • 字號:字予齡,號無那、慎五
  • 所處時代:民國時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文里西疇美
  • 出生時間光緒十九年(1893)
  • 去世時間:1981年
  • 主要作品:《東海吟草》、《雙溪吟謝詩集》
  • 主要成就:曾任廣東普寧縣長、饒平縣長
早年經歷,主要功績,個人作品,

早年經歷

陳素,文里西疇美人,自父輩移居水吼橋。字予齡,號無那、慎五。生於光緒十九年(1893),九歲能背誦《四書》等書。青年就讀廣東法政專門學校。十八歲在學時加入同盟會,幾次參加起義,辛亥革命時參加學生軍光復潮汕。接著先後主編《大風日報》《民蘇》《汕頭晨報》,又以擅詩詞加入陳去病、高旭柳亞子等發起的南社。
一九二二年陳炯明叛變,因鼓吹反陳險遭殺害。越年孫中山回廣州,乃往謁見,被委接編《香江晨報》 。後擔任國民黨廣東省黨部第一特設辦事處黨務科長,又應召人任大元帥大本營特務委員。一九二四年一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成立,調人中央黨部工作。不久任普寧縣縣長。一九二五年第二次東征勝利後,任饒平縣縣長。一九二六年七月參加北伐戰爭,任總政治部社會科科長、政訓處秘書,隨第一路軍進入湖北,創辦武漢《中山日報》,擔任總編輯,在湖北先後出任湖北民政廳秘書、湖北嘉魚縣縣長。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同月香港被日軍攻占。時陳素在港任國民黨港澳總支部執行委員兼書記長,遂與總支部主任委員陳策一起,於淪陷前發動各機關團體和民眾二萬餘人,協助英軍作戰,終因雙方無法抵抗日軍強大的攻勢,遂告失敗。陳策帶英將領六十餘人乘橡皮艇冒險突圍,陳素也率一部份人員乘間脫險,與陳策及英將領蘇雲等會於韶關,同經桂林飛重慶,受蔣介石接見慰勉。嗣接替陳策港澳總支部主任委員職務,組織海陸游擊隊在粵港邊區活動,直至抗戰勝利。
民國37年(1948年)一月全國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同年陳素當選第一屆立法院立法委員(遞補當選人),後於立法院從事僑務工作。民國38年隨著國府遷往台灣。

主要功績

抗戰期間以國民黨港澳總支部主任委員身份從事遊記、情報活動,直至抗戰勝利。

個人作品

陳素書法先從唐楷入手,以鐘繇(元常)為師,融入“二王”筆法,不僅擅長楷書,而且行書也在楷書的基礎上變化開合,結體嚴謹,意態秀美,於平正中求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而最拿手的應是其章草熏在延續趙孟兆頁、宋克的風格上又有所發展,融入了今草和行書的寫法,更加流利、矯健。廣州市洪楚平收藏其行草書條幅,以四小幅組成。其中第一幅草中帶行,兼有章草的韻味,第二、三幅都是行書,第四幅為章草。不管那一幅作品,都作過精心裝飾和安排,在統一的整體風格中又不重複自己,縱橫適度,含露兼得,圓潤與方折相互結合,匠心妙用,得體合宜,頗見功力。其中第三小幅用行書書寫,因言及一點書法內容,特錄如下:“南史齊高帝孫子云,字景喬。善草隸,自云:效元常、王逸少而微變字型。出為東陽太守,百濟國使人至建業求書,逢子云為郡,維舟將發。”用筆純古,使轉遒麗明快熏活潑自然,婉轉妍媚,結體嚴謹熏意態秀美,富有姿致,好像行雲流水,給人一種輕鬆自如美的享受。第四小幅灑脫隨意熏用筆圓暢遒麗熏溫潤爾雅,將“章草”與“今草”融為一體,氣脈均勻,徐疾合度,於森嚴中顯瀟灑,於厚重中見骨力,巧妙自然,風流蘊藉,頗有魏晉遺風,沒有浮誇之習和陳舊之陋。台北市潮州同鄉會主辦的雜誌《潮州文獻》,其封面“潮州文獻”四個楷書大字系陳素之手筆,每個字筆鋒勁秀,挺健厚重,點畫顧盼,無一筆失度,結構嚴謹,舒展大方,其字形之勻稱、安排之妥帖、比例之精確,都達到極高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