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軍(解放軍“連長標兵”)

陳紅軍(解放軍“連長標兵”)

陳紅軍全程參加了某型系列武器的訓練使用和試驗。測試中,他先後提出13項改進意見,有11項被專家認可。使該武器試驗成功率達到100%,被中國工程院的專家稱為“優秀射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紅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連長
人物簡介,人物寫照,用知識架起成功的橋樑,在磨礪中擦亮利劍,鑄造堅不可摧的盾牌,

人物簡介

陳紅軍,現為某部一連連長。
1993年底入伍,2次被集團軍評為“優秀士兵標兵”。
2001年被集團軍樹為“連長標兵”,被軍區評為“優秀基層帶兵人”和“優秀共產黨員”;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榮獲金、銀、銅質“學雷鋒榮譽章”各1枚。
新兵訓練結束後,陳紅軍因訓練成績優秀被選送到學院學習深造。4個月的學習期滿後,他被學院評為“優秀射手”和“學員標兵”。回到連隊後,陳紅軍堅持刻苦學習。幾年下來,他取得了大專本科函授文憑,通過了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
擔任連隊主官後,陳紅軍注重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向提高戰鬥力轉換,大膽嘗試新戰法。針對射手模擬訓練與實戰要求差距較大的實際,他提出了在模擬器上增設戰場徵候裝置的構想,在專家的指導下,對模擬器進行了改裝,可變換模擬出高、中、低溫,沙漠、草原、丘陵,遠、中、近等各種目標,使訓練更貼近實戰。幾年來,他先後學習分析了100多箇中外戰例,重點研究了21個戰術打法。他還有針對性地研究攻關,探索出了多種新訓法,使訓練展開時間大大縮短。
陳紅軍全程參加了某型系列武器的訓練使用和試驗。測試中,他先後提出13項改進意見,有11項被專家認可。使該武器試驗成功率達到100%,被中國工程院的專家稱為“優秀射手”。2000年,他結合自己多年的訓練實踐,運用豐富的知識,圓滿地完成了某型武器新大綱的編修試訓任務。

人物寫照

在瀋陽軍區某反坦克旅有這樣一位連長,他敢推翻專家的設計方案,敢打第一發試射反坦克飛彈,敢參與編寫《全軍飛彈部(分)隊訓練大綱》,敢給旅領導當教練員,他就是某反坦克旅一連連長陳紅軍。   在陳紅軍頭上,有著一系列閃光的榮譽,最打眼的一個,就是被總政授予"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的稱號,受到江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用知識架起成功的橋樑

1993年12月,陳紅軍帶著綠色的青春夢,入伍來到草原深處的瀋陽軍區某反坦克旅,從此便與飛彈結下了不解之緣。新兵訓練結束後,擺在他面前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去廊坊飛彈學院學射手,另一個是到集團軍學衛生員。家裡得知情況後,多次打電話叮囑要他去學衛生員,說將來復員也能派上用場。但他覺得,不能背離了自己的理想,經過幾番思想交鋒,最終還是選擇了前者。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1994年4月,陳紅軍和其他三名戰友被選送到廊坊飛彈學院學習,原以為,當個飛彈射手,就是瞄個目標,摁個按鈕。但一打開教材,他才知道其中的深奧,它涉及高等數學、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等學科。知難而退不是陳紅軍的性格,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珍惜機會,勤學苦練,真正學出名堂來。為掌握反坦克飛彈基本原理,他把定義公式寫在手上,吃飯走路也不忘瞄一眼,每堂課下來,遇到不理解的問題,就反覆問教員,直到弄個明白。模擬訓練時,訓練器材少,他就利用課間、午休等點滴時間加班加點的練。雙休日戰友們有的會老鄉,有的上街購物,他就躲進模擬室,一練就是小半天,螢光屏刺得兩眼發花,視力一度從1.5降到0.8,握手柄的指頭都變了形。經過4個月的刻苦學習,結業考試8門課程,他取得了7個第一、1個第二,並作為中隊4個代表之一,參加了學院組織的實彈射擊,準確命中目標,被評為"優秀射手"和"學員標兵"。 紮實的理論基礎為軍事訓練增添了雙翼。在1995年至1997年的時間裡,他參加各種演習15次,發射反坦克飛彈40多枚,個個命中目標。在一次瀋陽軍區組織的實彈演習後,軍區司令員稱讚他是"飛彈神射手"。1997年7月,陳紅軍由士兵直接提乾,2001年1月,又由排長直接提升為連長。

在磨礪中擦亮利劍

有人說,陳紅軍能鼓搗,就是他這個勤于思考的人才寫出了30多篇學術論文;有人說,陳紅軍膽子大,就是他這種敢於拼搏、勇於創新的精神,攻克了一個個訓練難關,解開了一道道難題。陳紅軍出名了,軍營里,只要一提起陳紅軍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就連千里之外的總裝備部專家也把將點到了這裡。   陳紅軍白天完成射擊任務,晚上思考琢磨問題,只要專家開會,都想辦法進去聽聽,並大膽談自己的看法。1999年初,上級組織新裝備試驗,由於新裝備試驗時間緊、任務急,要求飛彈射手必須儘快熟悉操作規程。陳紅軍和他的戰友主動向專家教授請教,精心細緻的完成每一個動作,他還把操作面板上的按鈕按照相同的位置畫在圖紙上,業餘時間進行反覆練習,以求達到精益求精的訓練效果。
2000年9月陳紅軍參加高原試驗,面對強烈的高原反應,面臨著生理極限的挑戰,陳紅軍仍然沒有忘記作為一名軍人和一名射手的責任。試驗的頭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一邊吸氧一邊琢磨,高原地區空氣稀薄,阻力也小,飛彈飛行速度加快……想到這裡,他拔下吸氧管就去找負責試驗的工程師匯報自己的想法。工程師感到很有價值,當即召開了專家碰頭會,更改了原來的計畫。第二天正式試驗時,5個靶標全部被擊中,贏得了陣陣喝彩。就這樣,陳紅軍結合實踐,還提出了13項改進意見,有11項被專家認可。
在1999年建國50周年慶典上,陳紅軍參加試驗的某型飛彈接受了江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此時此刻,陳紅軍有說不出的高興和自豪。這張國慶閱兵的光碟,陳紅軍一直珍藏著,無論上級首長來還是剛入伍的新戰士,他都要拿出來讓大家看看。

鑄造堅不可摧的盾牌

實踐使陳紅軍懂得,人才是連隊建設的根本,是打得贏的前提。要築起未來作戰的反坦克堅盾,僅靠他一個人絕對不行,必須培養一批技術精湛的飛彈兵。
自1996年以來,陳紅軍始終堅持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戰友。他把多年積累的學習資料、心得體會、教案課件等,放在連隊圖書室,供大家隨時查閱。由於看的人多,光封面就更換了20多次。為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效果,他花7000多元買了一台電腦,不但自己帶頭學,每逢雙休日、節假日,還搬到俱樂部里讓戰士練習使用。目前,連隊官兵40%以上都會製作簡單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大大提高了射手復訓的質量。 每逢連隊實彈考核,只要條件允許,陳紅軍都讓新射手打實彈,提高他們的實射能力。幾年來,陳紅軍先後培養出56名飛彈射手和技術骨幹,其中21人被評為"優秀射手",17人立功,5人考上軍校,2人直接提乾。去年,旅常委成立了學習班,由陳紅軍擔任旅領導的教練員。他感到,旅領導文化層次高,思維能力強,接受能力快,具有較高的軍事素質,但對反坦克飛彈的操作使用比較陌生,用教戰士的辦法肯定不行。對此,他在授課時採取"倒置法",先講是什麼,有時間再講為什麼。訓練中,他先教常委具體操作,再講解基本原理,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重點放在練習操作使用上,很快掌握了基本方法。為打消有些領導的思想顧慮,他還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背誦了古文《庖丁解牛》,說明操作飛彈與屠夫解牛一樣,只要把握規律,就能達到遊刃有餘的程度,增強了他們的信心。10個訓練日下來,常委不僅學會了操作技能,還了解了理論知識,掌握了反坦克飛彈分隊的各種戰法。年底軍區組織的實彈射擊考核,常委發射4枚飛彈全部命中目標。
進取無止境,奮鬥無休止。近幾年,陳紅軍平時就注意多積累資料,每打一發彈,都記下親身感受;每參加一次演習,都寫出收穫和體會;每年年終,都要總結一些做法。他先後記了20多萬字的訓練心得,撰寫了21篇有關軍事方面的文章,其中2篇被軍區以上刊用登載。他摸索總結的飛彈射手基本手法、穩定光點訓練法和對不動、運動、特種目標射擊"五步法",都被部隊推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