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舊居(江津陳獨秀舊居)

陳獨秀舊居(江津陳獨秀舊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獨秀舊居有兩處,一處位於重慶市江津區五舉鄉鶴山坪,一處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箭桿胡同20號(舊門牌9號)院落。

江津陳獨秀舊居於2000年被列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7月,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舊居始建於1864,原為清乾隆年間進士楊魯丞的古宅,1939年5月,陳獨秀寓居於此宅的東廂房。陳獨秀舊居,為四合院布局,坐南朝北,土、石、木結構,占地7畝,面積3300平方米。當年,陳獨秀和夫人潘蘭珍居住的三間東廂房由南至北,為臥室、客堂、書房。陳獨秀舊居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風格,是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陳獨秀居住地。

基本介紹

舊居簡介,舊居開放,陳獨秀,簡介,生平,歷史貢獻,傑出成就,

舊居簡介

陳獨秀舊居(石牆院)位於江津南部的五舉鄉鶴山坪,院牆四周因圈砌兩壁丈余高的石牆而得名,其建築風格極具清代川東民居特色,占地面積14680平方米,四周是青山綠水,空氣清新,風光如畫。
陳獨秀舊居原為清朝乾隆年間進士楊魯丞故居。陳獨秀於1937年開始寓居於此,直至1942年5月27日病逝。是重慶市市級保護單位。
陳獨秀舊居
2004年上半年,陳獨秀舊居紀念館由紅岩聯線設計製作竣工開展,紀念館由紅岩聯線負責經營管理。館內主題展覽——《風流無悔——陳獨秀生平事略》,配以文字、圖片、文物等,對陳獨秀的一生進行了公正客觀的展示。

舊居開放

2016年3月29日,北京陳獨秀舊居內修繕完畢,目前正在裝飾中,預計年內對外開放。
舊居開放後,將免費面向社區居民開放、舉辦社區文化活動,還會邀請周邊學校師生做講解志願者,傳承舊居內涵。

陳獨秀

簡介

陳獨秀(1880─1942),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字仲甫,安徽懷寧人,早年留學日本,1915年9月起主編《青年》雜誌(後改為《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學。1917年專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1918年底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倡導新文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五四"運動後,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發起組織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1921年在中共"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局書記。直到1927年,歷勝地中共最高領導。後因在大革命後期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在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上被撤銷總書記職務。其後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並在黨內成立小組織,進行反黨活動,1929年11月被開除出黨。1932年9月被國民政府逮捕,1937年出獄,1942年病故於四川江津

生平

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是新文化革命的先驅,文藝理論家、著名教授。抗日戰爭期間由於進行要求國民黨政府抗日鼓動,於1932年9月被國民政府逮捕。1938年7月,陳獨秀出獄後輾轉來渝,同年8月來到江津後便一直居住在這裡。陳獨秀晚年貧病交加,潛心著述,1942年5月27日病逝在石牆院。陳獨秀的一生,起伏跌宕、曲折離奇,是中國民主革命艱巨而曲折的縮影。

歷史貢獻

第一,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他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舉起了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對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歷史的進程。他創辦的《新青年》雜誌,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導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思想指導者。五四運動能夠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發生那么大的影響,與他的活動、指導、影響是分不開的。在高度評價五四運動歷史功績的同時,不能忘記陳獨秀在其中的巨大歷史功勞。  第三,他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他傳播馬克思主義雖然沒有李大釗早,但他創辦的《新青年》雜誌是當時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別的報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對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夠超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輝,仍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傑出成就

第一,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傑出的政論家。他的政論文章汪洋恣肆、尖銳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少有的、傑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給人很多啟發。  第二,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傑出的大專家、大學者。他晚年進行的文字學研究,是極其重要的學術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