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派評書

陳派評書

陳派評書是一種較古老的傳統說唱藝術。屬於中國人民的文化財富,因地域文化關係,錦州是陳派評書的發祥地,陳派評書是由錦州輻射全國的。所以提起錦州就想起陳派評書,提起陳派評書就想起錦州。陳派評書藝術書曲傳家,歷經三代,業已超過一個世紀。是由陳仲山陳青遠、陳麗君、陳麗潔祖孫三代在東北大鼓書基礎上繼承、發展、創新而形成帥、美、精、奇的陳派評書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派評書
  • 類型:古老的說唱藝術
  • 人物:陳仲山、陳青遠、陳麗君、陳麗潔
  • 相關著作:《隋唐演義》《薛丁山與樊梨花》
藝術階段,藝術傳人,藝術形式,藝術魅力,社會影響,藝術價值,搶救方案,

藝術階段

其藝術源流是:經三步三階段而成。第一步階段,祖父陳仲山將《隋唐演義》《薛丁山與樊梨花》及自編的《曹家將》精心充實,將大鼓改成評書,深受歡迎。第二步階段,經父親陳青遠多年藝術實踐,改革創新使陳派評書形成藝術風格,引人入勝,影響頗大。第三步階段,由女兒陳麗君、陳麗潔傳承,得以廣泛流傳。
生書熟戲,才能叫座。事實上,吃藝術飯談何容易?沒有叫得響的東西誰能買帳?陳派評書之所以深受觀眾歡迎,有著良好的藝術張力和藝術磁力。加之社會環境和社會需求等客觀條件,是陳派評書藝術得以宏揚的根本原因。

藝術傳人

一代傳人陳仲山[1886—1967],瀋陽城南紅凌堡人,幼年拜師學藝,24歲參加“奉天評詞鼓曲研究會”,足跡遍及東三省、內蒙地區。以書奇、詞俏、人物鮮活吸引人而名聞遐邇,1957年定居錦州,巡演遼西一帶,奠定陳派評書藝術基礎。
二代傳人陳青遠[1923——1988],自幼隨父學藝,父子同台,精研書曲,9歲能唱小段,13歲隨父走穴,16歲能說長篇大書,18歲獨闖阿城。以評詞、東北大鼓、西河大鼓贏得觀眾,成為陳派評書藝術的中堅,紅遍江北,萬人稱頌。1957年到錦州之後,主場演出摒棄唱詞,全用說口,陳派評書自此成型。一部《烈火金剛》萬人空巷,江南塞北和南來北往的列車上聽眾入迷。《肖飛買藥》紅遍全國。陳青遠評書熱播時,錦州各商店半導體收音機一度脫銷,市內交通秩序井然。首屆“千山書會”,來自全國的與會專家及書屆同行交口稱讚:“是個角兒”“夠員將”!北京評書理論研討會上,稱讚先生“關東又殺來一路諸侯”!陳青遠評書藝術的成功,並公認為陳派評書,是在錦州這塊文化沃土上植根成長為參天大樹的。觀眾的喜愛固然是主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自少年時一雙慧眼闖天下,走南闖北、飽經風霜磨練而成。少年的賜予,是生活的賜予,奠定他一生的藝術成就。
三代傳人陳麗君、陳麗潔是書壇的姊妹花,祖傳父授播下根基,又遇到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欣逢藝術繁榮的歷史時機,東風化雨,大顯身手。父女三人鼎力展藝螢屏,空中舞台梨花盛開,薛丁山、樊梨花愛情故事遠播,使陳家書曲達到了新的高度,陳派評書藝術深入人心。慈父仙逝,姐妹二人繼承父志,講書編書,多次榮獲電台全國長書一等獎,成為書壇絕代雙嬌。姐妹二人總結研究出女演員說書規律;陳麗潔和關永震合作編寫《陳青遠評鼓書藝術》一書,由華僑出版社出版。

藝術形式

陳青遠這個名字,對現在的人來說,多少已經有些陌生。但提起陳派評鼓書,很多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會知曉,陳青遠是說書界中響噹噹的人物。《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東北大鼓條目中記載:“……以錦州為中心的西城調擅長演唱羅成叫關等悲壯故事,著名演員有陳青遠等。”
說書界流傳有這樣一句話:陳俏帥,宋風雅,爭芳鬥豔,譽滿全國。“陳俏帥”形容的就是已故的著名評鼓書藝術家陳青遠陳青遠出身於曲藝家庭,幼年就跟父親陳仲山學唱東北大鼓。而生於1886年、卒於1967年的陳仲山則是瀋陽城南“四大名山”之一,專攻東北大鼓。 陳仲山幼年雙眼害過病,因家境貧寒,無錢醫治,漸漸看不清東西。有一年秋天,陳仲山隨祖父下地刨茬子,竟然一鎬刨到自己腳上,鮮血直流。祖父心疼地問:“孩子你咋往腳上刨?”陳仲山哭了,“我眼睛啥也看不清了。”從此,祖父只好讓陳仲山給說書先生當伺候人。陳仲山機靈乖巧,深得說書先生喜愛,願意教他說書、唱東北大鼓。入門後,陳仲山刻苦自學,多方訪友,說書、唱鼓逐漸成熟,後來竟自成一派,像《大西唐》、《隋唐演義》、《曹家將》等都是陳家的拿手書目。 1923年農曆二月,陳青遠在瀋陽市城南紅菱堡的一間小茅屋裡出生了。5歲後,陳青遠隨父親到江北。9歲時,陳青遠陳仲山一同“撂地” 演出,聰穎過人的陳青遠對父親說的書留耳不忘。15歲時,陳青遠進說書館說書,演唱長篇書。16歲時自掛藝牌,獨立登台,走遍了肇東、青崗、阿城、綏化、呼蘭等東北大大小小的鄉鎮。20歲時陳青遠就已名噪東北曲壇,“田榮海真能浪,陳青遠真能唱”之諺,說的就是陳青遠唱得絕。 1957年,陳青遠來到錦州,很快“唱”出了市場,能夠自成一派。 由於陳家所擅長的東北大鼓鼓曲奇特,非本門弦師很難配合,從1966年起,陳青遠只好逐漸改成評書,摒棄唱詞,擴充說口,充填百科。加上陳青遠追求帥派,從而形成了精美帥奇的陳派評書。經過多年藝術創新,精雕細刻,陳青遠再傳授大女兒陳麗君、小女兒陳麗潔。陳家三代人,塑造了獨具特色的陳派風格。 1987年,遼寧省曲藝家協會、錦州市政府專門召開了陳青遠從藝50周年紀念會,並授予陳青遠“著名評鼓書表演藝術家”光榮稱號。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陳青遠、陳麗君、陳麗潔三人曾在遼寧電視台錄製多部書目,像《曹家將》、《薛丁山與樊梨花》、《隋唐演義》、《肖飛傳奇》、《安公子投親》等書目,並多次榮獲全國電台、電視台的獎項以及省政府優秀文藝大獎,並數次獲錦州市政府文藝大獎。

藝術魅力

在說書界,行家們對陳派評鼓書的評價是, “精美帥奇聲情並茂,含蓄細膩精湛傳神,雅俗共賞響脆明快,勾扣巧妙俏皮動人,銳意改革勇於創新”。更有人用八個字概括陳青遠的說書藝術,即精美帥奇,俏絕妙巧。
陳青遠聲音洪亮清脆,善於模仿,肯於鑽研,加之平時就精學苦練,所以能博採眾長,融會百家。 陳青遠的大女兒陳麗君、三女兒陳麗傑從小就師承父親,對女兒的管教,陳青遠相當嚴格。陳麗潔回憶說,父親經常教育她和姐姐,台上20分鐘,就得把台下幾天甚至十幾天的書壓縮在一起,沒有概括能力,不會組織材料,也就是文學講的剪裁功夫也是不行的。 “父親教育我們,練基本功好比蓋房子打地基,評書界老前輩就是七八十歲的高齡,也堅持練功、喊嗓,動動胳膊腿兒,練練嘴皮子。個人,僅是藝術滄海中一滴水,沙灘的一個小貝殼,更不能講我的藝術已爐火純青了,登峰造極了等等。再高,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不怎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呢。”
陳青遠說書講究開頭迅速,不囉嗦,結尾則講究“脆”、“響”,趕快收底。比如:“關公寫表辭了曹,千里尋兄訪故交,過邊關斬六員將,抬頭看,古城不遠來到了。”這是陳青遠在說關公辭曹訪兄過關斬將,四句就入活兒。 裴福存以及陳麗潔的憂慮。
解放後,陳青遠成了國家文藝工作 者,被中國曲藝家協會接納為會員、遼寧省曲協常務理事,又被選為省、市政協委員和文聯委員。
“父親那時常唏噓感嘆,像我這么個滿帶舊社會傷痕的曲藝演員,得到了黨和人民給的這么多厚愛,在過去連做夢都不敢想啊!”陳麗潔說,父親雖然說書,但他從不搞個人樹碑立傳,一心重視、鑽研藝術。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沒能逃出磨難,積累的書綱及歷史資料大部分都被銷毀了。“而現在流傳下來的我父親的資料和一個人有關,就是裴福存老師。”
陳麗潔所說的裴福存今年72歲,是錦州市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1980年,錦州市重新建立曲藝團,裴福存因擅長曲藝創作被調入曲藝團任創作員,後任錦州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當時,陳青遠擔任錦州市曲藝團副團長。接下來的日子,在言談對話中,裴福存逐漸了解了陳青遠的說書藝術,並開始收集、整理有關素材。1986年,裴福存在參加“千山書薈”活動時,開始了陳派書曲的理論研究。1988年8月28日,陳青遠因病逝世。之後,裴福存繼續進行陳派書曲的理論探討和資料整理,整理出《要從藝,須努力》、《評書雜談》、《含蓄細膩精湛傳神》、《陳青遠藝術生涯記事》等,並發表《忠實於藝術事業的人———陳青遠》等評論,陳青遠藝術生涯中鮮為人知的事情才得以流傳下來。
陳麗君和陳麗潔自幼隨父說書、繼承父傳,因為種種原因,陳麗君於上世紀90年代末期從文藝崗位上退休,而陳麗潔自1990年改行到錦州市文聯,從事協會組聯工作。姐妹二人均未收徒。
這樣的現狀讓裴福存、陳麗君以及陳麗傑很憂慮,“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陳派評鼓書就要失傳了。”裴福存說。 為挽救這一即將失傳的藝術,錦州市政府、市文化部門、市民眾藝術館等開始了對陳派評鼓書的保護,在陳麗潔、裴福存的幫助下,有關部門蒐集整理了現有的保護成果,對文字、音像、實物等進行歸檔保管,蒐集有關陳青遠的專著、評論文章、記錄口傳以及傳聞軼事,還制定了五年保護計畫。目前,陳派評鼓書藝術已經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社會影響

[二]陳派評書藝術的巨大社會影響
陳派評書藝術三代活動於社會以逾百年,其巨大的社會影響確是極其深遠的。從一代陳仲山成名算起,24歲成為瀋陽“四大名山”,陳派評書藝術有了根基。二代陳青遠傳承家學,縱橫捭闔,苦下工夫,博採百家,從藝五十年,使陳派評書藝術聲名遠播。黑龍江聽眾早年就說“陳青遠真能唱”,還有人稱其評書為三絕:故事絕、韻味絕、詞語絕。陳青遠五十年的藝術生涯,正是陳派評書藝術鼎盛時期,花繁葉茂,碩果纍纍,生動傳神,傲立關東,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陳派評書藝術還有“淨街王”之譽,陳青遠播講《烈火金剛》時,交通安靜,兒童諦聽,人們恐怕落下一句話。人們都說“絕了。說絕了,唱絕了,真絕了,人物全活了!”“城市交通安全獎應授予陳青遠!”
[三]陳派評書藝術的巨大藝術價值

藝術價值

[一]陳派評書藝術的巨大成就
陳派評書藝術形成體系,說唱俱能,以整理出版的長書七部:《三鬧汴梁》、《三擒陳平》、《秦瓊賣馬》、《三請樊梨花》、《安公子投親》、《樊梨花招親》、《響馬傳》;《肖飛買藥》、《程咬金劫皇槓》、《橋頭鎮》、《瓊花太守》名段多個;電台、電視台錄象錄音多部,等等。其實,這僅僅是陳派評書的冰山一角,尚有更多的書目亟待挖掘和整理。
陳派評書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多部精美的評書作品,體現了歷史的、科學的、文化的價值,其藝術價值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歷史性、地域性、人文性、民俗性、大眾性,是寓教於樂的百科全書。
陳派評書藝術帥美精奇,傳神擬物聲情並茂,繪色模聲引人入勝。陳派評書藝術既有相聲難以達到的風趣,又有漫畫似的誇張;既有戲劇似的情節,又有電影似的逼真。使聽眾如醉如痴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其作品播視全國,藝術價值深入人心。多次榮獲全國有關大獎,遼寧省政府文藝大獎,錦州市政府文藝大獎年獎。陳青遠先生多次被評為錦州市先進工作者,榮膺遼寧省和錦州市政協委員。
1987年11月,錦州市政府授予陳青遠先生“著名評鼓書表演藝術家”榮譽稱號,並舉辦了“陳青遠從藝五十周年紀念會”。與會專家給予高度評價,反映了廣大聽眾的心聲。1988年8月28日,陳青遠先生不幸逝世,廣大聽眾自發地舉行哀悼,紀念先生。
1998年8月,中國曲藝家協會和遼寧省、錦州市8家單位聯合舉辦“陳青遠藝術成就研討會暨《陳青遠評鼓書藝術》首發式”。與會專家和學者稱陳青遠先生“是我國北方著名的評鼓書表演藝術家,為我國評鼓書藝術的繁榮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陳青遠的評書藝術展現了歷史風雲,以帥美精奇蜚聲曲壇,堪稱一代名家!”
陳派評書藝術在全國人民的心中具有重要位置。因為評書藝術植根在無限的人群之中。她的生命力是極大的,目前世界各國華人區每天都播送中國評書藝術家的作品,就是明顯的例證。
任何藝術流派都是在社會生活中相競爭而生存並發展的。近年來,由於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也日新月異。
中國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速度一日千里,改革開放,面向世界和未來。中國開始騰飛,電子時代、數碼時代、納米時代、科技時代的降臨,所有的文學藝術形式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進化論適者生存,各種藝術形式都要進化到適應時代的需要,才能生存。這是對所有文學藝術形式的生死考驗。我們今天所面臨和觀看的一切社會文化現象,都是文化藝術進化發展到今天的表現形式。

搶救方案

那么中國評書藝術呢,她的狀態如何?
中國評書藝術仍然活著,以袁闊成、單田方、田連元等人活躍在螢屏和舞台,但也屬鳳毛麟角了。
陳派評書藝術目前景況瀕危,一、二代傳人陳仲山陳青遠業已作古,三代傳人僅僅8人。陳麗君業已退休,定居北京;陳麗華棄藝多年;陳麗潔轉行到文聯從事組織工作;女弟子石印紅頗有成績,多年前同老師同台演出,並整理改編《臨潼鬥寶》等多部長書,目前業已息聲舞台;陳潮江為琴師,還有三位弟子,一位已故去,其他弟子失去聯繫。三代傳人均未收徒,其後人也未承此業,實屬後繼無人,現狀堪憂。陳家累積的書綱、資料及獨門記載的手稿、秘本在浩劫中燒毀,尚余資料又無人整理。陳派評書藝術面臨瀕危狀態,急需組織搶救。
具體方案:
對陳派評書藝術進行申遺保護,使這一珍貴藝術形式得以流傳。
其一,建立陳派評書藝術研究小組,由錦州市藝術研究所、文聯、曲協協同開展工作。不遺餘力地培養青年人才,繼承發展創新,使陳派評書藝術後繼有人。
其二,對陳派評書重要作品《曹家將》全書稿件進行修訂補遺工作,使之成書,出版發行。
其三,將過去保留的成果集中整理,配套歸檔;將報紙上發表的評論陳派評書的文章集結成冊;出版陳派評書藝術新書目1——2部;組織研討,出版評論文集一冊。
其四,在籌集資金基礎上,力爭在五年內出版陳派評書藝術作品和評論集4部。
陳派評書藝術是錦州市和全國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們要繼承她,發揚她,使她重新煥發藝術青春,在祖國文藝百花園裡愈加風姿搖曳,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歡樂和愉悅。讓陳派評書藝術代代相傳,永不衰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