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

乾塘陳氏大宗祠是一處家族祠堂建築,屬於陳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於廣東湛江市坡頭區東面,乾塘鎮政府西三公里的坡乾公路旁的東面,坐北向南,建築占地面積837.1平方米,磚石結構,分三座二天井,三進三門,左右兩廊銜接,內有廂房12間,整體由46條柱子支撐,其中磚柱28條,石柱10條,木柱8條。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塘陳氏大宗祠
  • 建築面積:837.1平方米
  • 修建時間:元朝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
  • 地理位置:湛江市坡頭區乾塘鎮乾塘村 
  • 所屬城市:廣東省湛江市
  • 所屬國家:中國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簡介,布局,

簡介

據史載,乾塘陳氏大宗祠,始建於元朝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距今已近700年,共進行四次維修。乾塘陳氏是當地望族,名人輩出。其中,陳璸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著名廉臣;陳蘭彬是我國第一代駐美大使,清朝鹹豐、同治期間的二品大臣;陳上川是清朝康熙年間越南著名僑領;陳輝龍是清朝鹹豐年間剿滅太平天國的名臣曾國藩手下一名干將。這些著名人物在宗祠內均留有史跡。宗祠內的石獅、石鼓、鰲魚寶珠均是為他們的功績而立。乾塘陳氏自福建遷居至今700餘年,宗支已遍及湛江及周邊各地區,且延及海南,廣西等省。根據其族譜及宗祠內碑刻記載,從乾塘村分遷出的陳氏族人所建立的村落已達300多條,人口30餘萬,宗祠是了解南宋未年遷居湛江市各地部分村落居民生活變遷史跡的重要文物。

布局

其建築構造特式為:飛脊翹角,雉尾雕甍。正門兩側有石鼓一對,門外兩傍有石獅兩樽,三座脊頂置鰲魚寶珠。大門為玄武岩青石石鼓石獸門夾,石門枕,門上木匾書“陳氏大宗”,其字為清光緒元年首任美國公使陳蘭彬所寫,左右兩廂門上額牆體上題有陳蘭彬所撰的四字聯句——“文章衍緒,忠烈遺風”。內側牆邊立有清代同治四年“禁伐紅樹林”石碑。中堂六根支柱,其中前堂兩根檐柱為青石柱,中堂四根支柱上身為紅木,墊基為蓮花狀青石。堂前檐柱及中堂木柱分別掛有木板刻對聯兩副,中堂所掛對聯為清代軍機大臣李鴻章親撰。後堂大門為屏風式,上刻有“寶貴宜侯王”隸體字,花飾雕刻十分精美。後堂前檐青石柱兩根雷雲紋青石底座,花草封檐木雕板,大門三扇均為屏風式,紅木雕刻,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幾百年前,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乾塘陳氏族人訂立村規民約,禁止砍伐海邊的加丁木(現名紅樹林),並且於清朝同治四年在宗祠內立碑警示。時至今日乾塘村對面的大海邊仍保留有近600畝紅樹林,這一碑刻見證當地沿海居民重視環境保護的文化景觀。
1936年坡頭“三月三”抗法鬥爭,犧牲五人,其中乾塘陳氏子弟占3人,此事當時曾經轟動海內外。陳氏大宗曾經是策劃、組織、指揮這起事件的重要議事場地之一。因此,乾塘陳氏大宗祠既有研究清代建築藝術風格的歷史價值,更有進行愛國主義、環境保護等項內容教育的文化價值。
1991年5月18日,該祠堂被公布為順德縣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7月17日,該祠堂又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