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村水庫

陳村水庫

陳村水庫(又名太平湖)主要坐落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境內,部分位於宣城市涇縣境內,電站大壩位於涇縣桃花潭鎮的青弋江上,水庫南距黃山區城區18公里,距黃山風景區30公里,北距九華山風景區20公里,西距石台縣城100公里,東距涇縣縣城50公里,既是安徽省境內唯一完整的中央直屬水庫,也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村水庫
  • 別名:太平湖
  • 地處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
  • 水面積:2782平方公里
水庫環境,水庫勘測,水庫歷史,水庫效益,

水庫環境

陳村水庫流域位於東經117°38'-118°26'與北緯29°58'-30°29',南起黟縣境內黃金尖,北至涇縣境內的水庫大壩,西起石台縣境內大屋尖,東至旌德縣內大會山。本流域地形南高北低,略呈扇形,四周群山環抱,中間有兩條支流自南向北穿過,西支為主幹原名清溪河,源出黟縣北部箕祖山,河道蜿蜒於峽谷中,經美溪、大河口至清溪,流入水庫烏石蓄水區,其間有三大支流宏潭河、美溪河和長天河; 東支為麻川河源出黃山湯嶺關,流經黃山賓館、潭家橋、三口鎮至仙源三峰庵進入水庫,入庫後仍為峽長河谷,北行納入右岸洋川河後至水庫大壩上游約10km 處與西支匯合,兩支匯合至水庫大壩後稱陳村水庫流域。陳村水庫流域水系見下圖。1958年安徽省委決定在涇縣桃花潭鎮境內的將軍山麓,於東經118°10'、北緯30°29'處動工興建陳村水庫大壩,1972年建成,壩頂弧長419m、壩高76.3m、寬8m,氣勢恢宏。
陳村水庫壩址以上集水面積2782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24.7億立方米,相應庫區面積110.3 平方公里。集水區域內有3處水文站,其中2 個進庫站分別為大河口站( 設於幹流清溪河上游,後由於其下游建小水庫,於2004 年停測) 、三口鎮站( 設於主要支流麻川河上游) ,一個出庫控制站———陳村站; 11 處雨量站,清溪河中上游設有竹壇、美溪、大河口及高路亭雨量站,茶溪河上游設有郭村站,秧溪上游設有龍源湖雨量站,婆溪黃山,麻川河上游設有潭家橋、白地、三口鎮、太平雨量站。

水庫勘測

陳村水庫的工程地質調查始於1957年12月,在青弋江小河口至涇縣約400平方公里範圍內進行。1958年4月,治淮委員會派地質勘探隊進行勘測。是年7月安徽省水利電力廳派地質、設計人員同南京大學肖楠森教授在陳村水庫進行地質調查。河床基坑開挖後,發現地質條件複雜,1959年8月,省水電廳派地質勘探隊進行補充地質勘探。1962年水庫停工緩建時又派勘探隊進駐工地,在水電部水利科學院的支持和配合下,開展了壩址勘測及現場岩石力學等試驗工作。1969年復工後,對左岸河床斷層進行重點勘探,對右岸壩肩進行補充勘探。從1958年開始至1972年止,計測量萬分之一和十萬分之一的庫區地質圖776平方公里,測量二百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的壩址地質圖0.78平方公里;鑽探121個孔,計長5937米;地震法物探89個點,變形試驗87個點,抗剪、斷層泥試驗19組。
據調查,陳村庫邊廣泛分布著志留系砂頁岩,有些地方其傾向與山坡傾向一致,極易發生滑坡。庫區植被茂密,水土流失較輕。壩址地層為上志留系太平組砂頁岩,主要由石英細砂岩、泥質細砂岩及砂質頁岩三者相互交替沉積而成,岩石性質較堅硬,浸水不軟化,但後兩種岩石易風化。河床處岩石新鮮堅硬,抗壓強度500~2000公斤每平方厘米,兩壩頭比較風化破碎。壩基岩石受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產生許多斷層、層間錯動面和裂隙。壩基節理裂隙十分發育,分布普遍。溢洪道右岸挑流段基岩比較堅硬完整,但局部位置基岩高差達7~8米。左岸溢洪道挑流段基岩較差,屬輕風化岩層,且有斷層穿過。中孔下游挑流段基岩內有順河向大斷層通過,地質條件較差。底孔僅小部分位於呈輕度風化的基岩上,其他地質條件能滿足要求。水電站廠房基礎(除3號機組右側外)位於兩斷層間的相對穩定地帶,基岩構造斷裂不發育,基岩下10米處岩石新鮮,能滿足設計要求。

水庫歷史

陳村水庫始建於1958年,1982年竣工驗收,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灌溉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水電工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800平方公里,總庫容26.9億立方米,水面面積98平方公里,正常高水位119米,汛期限制水位117米,是一座多年調節水庫。大壩於1958年4月動工興建,62年停工,69年復工,三台機組分別於1970、1971、1975年先後發電,同時於1973年4月又利用陳村電站發電尾水興建了紀村電站。竣工後的電站大壩為砼重力拱壩,電站裝機18.4萬千瓦(陳村電站發電機組三台,每台5萬千瓦,紀村3.4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為4.81億度。

水庫效益

陳村水電站自1970年10月投產運行到1988年止,共發電47.5億千瓦時。
1970~1988年止,陳村水庫共攔蓄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峰計85次,減免下游農田受淹面積累計約100萬畝,折合人民幣15億元(1983年底現值),使青弋江下游圩區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
陳村水庫規劃最大灌溉設計面積為146萬畝。1978年是特大枯水年,是年陳村水庫來水量僅12.1億立方米,為多年平均來水量的44%,但水庫仍保證了下游70萬畝的農田灌溉需要。
水庫建成後,航運、交通為之改善,使湖東溪口到湖西烏石鎮80公里,可終年通航。1958年開通了涇水公路,1959年水東翟村架起了橫跨青弋江的鋼筋混凝土大橋,溝通了陳村至倉溪、後岸、太平的公路,促進了城鄉交流,加速了山區開發。
陳村水庫設計可養殖水面11.1萬畝,實養水面9萬畝。由於管理體制多變,影響養殖效益。1983年明確由太平縣管理,擴大了放養區,提高了經濟效益。水庫庫區(太平湖)是旅遊勝地,1985~1988年4年間,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8萬人次,旅遊收入110餘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