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郁

陳文郁

台灣蔬果育種家,1968年創立“農友種苗公司”,人稱“西瓜大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文郁
  • 別名:西瓜大王
  • 出生地:台灣台南縣永康
  • 出生日期:1925年
  • 主要成就:創立“農友種苗公司”
  • 性別:男
簡介,榮譽,人生歷程,學習之旅,創業有成,助人最樂,成功秘訣,值得學習之處,年表,

簡介

全球有1/4的西瓜種子來自陳文郁,他培育出200多種西瓜新品種,如無籽西瓜、黃皮紅肉的“黛安娜”西瓜,及聖女小番茄、蜜世界哈密瓜、新世紀哈密瓜、紅皮南瓜、綠色苦瓜、白色茄子、迷你冬瓜等蔬果,他所培育出的新品種蔬果,總數超過1000個。

榮譽

2000年《天下雜誌》舉辦“影響200,飛躍2000”活動,從古今台灣社會各領域人物中,選出最具影響力的200人,陳文郁入選為“開拓”類的代表人物。
2006年陳文郁獲選為Discovery頻道《台灣人物誌》的6名主角之1, 陳文郁在農業領域上的成就,及勇渡人生難關的故事,透過Discovery頻道介紹給全球一億以上的收視戶。

人生歷程

學習之旅

1939年陳文郁十四歲國小畢業,台灣仍處於日據時期,他一心想進農校學技術,好「幫助種田的人,讓大家生活不用這么苦。
當年農校對學生服裝儀容與生活細節要求相當嚴格,迭被要方正,下田農作物也要種得整整齊齊,為他養成了好習慣。
農校畢業後,他考進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該所的所長是日本農業博士江口庸雄。江口博士的第一堂課竟然是教他們「拿鋤頭」,江口博士說:「我們用兩手拿鋤頭,前手和後手要距離一個上臂長,前腳和後腳則距離五十公分,鋤頭和雙腳要三點成一直線,這樣挖出來的田畦才會筆直。」這種注重細節、一絲不苟的態度,為他建立了基本功。
試驗所收藏數百冊農業書籍,他在三年之中幾乎讀完,並把書中重點內容整理在卡片上,成為他個人的知識庫。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美國人路德‧柏班克和俄國人伊凡‧米丘林兩位育種家培育出許多蔬果和花卉的故事,深深定影響了他。他也想成為和柏班克與米丘林一樣的育種家,他期許自己,「一定要創造出能造福台灣農民的新品種作物。」
1957年,陳文郁在日文學術期刊上讀到木原均先生的無籽西瓜的培育原理,決定在試驗所一試,看看能否種出更棒的無籽西瓜。經過四年努力,終於成功地種出質量遠勝過日本的無籽西瓜。價格是普通西瓜的二倍,並外銷到東亞各國,為台灣賺進大筆外匯。
因為研究西瓜的成績得到肯定,陳文郁經政府推薦,得到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補助,到日本千葉大學農業研究所進修「園藝育種」一年。他把握這大好機會,先後到幾所農業研究所(包括日本國立遺傳研究所)實習,每地停留一、兩個月,讓他學到胡瓜、高麗菜、草莓、甜瓜…等的栽培,也結交了許多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他的老師藤井教授,可謂收穫豐碩。

創業有成

從日本學成回國一年後,陳文郁因為研究所經費有限,沒辨法好好做育種,因而興起自行創業的念頭,並趁著回日本考察的機會,告訴藤井教授他自己的計畫。
經藤井教授親自到台灣參觀農業試驗所和幾家種苗公司,終於同意陳文郁的決定,甚至出資助他成立農友種苗公司。
陳文郁創立農友種苗公司將近四十年,如今,農友已擁有全球三百六十個員工、四個實驗農場,在全球各地都有研發經營的據點。已培育出二百多種西瓜品種,以及四百多種蔬果花卉種子,以及創造出許多新鮮的作物品種,諸如:扁平狀紅皮南瓜、綠色苦瓜、白色茄子、迷你型冬瓜、聖女小西紅柿…等,總共超過一千個新品種。成為台灣第一、東南亞最大的種苗公司,育種的成績獲得國際獎項無數,尤以「黛安娜」黃皮西瓜最負盛名,也獲得全美園藝新品種大獎,堪稱「世界西瓜大王」。

助人最樂

陳文郁認為幫助農民最有力的方法是努力改良蔬果,供他們使用。此外,他也從經營事業贏餘中,提撥資金設「農友社會福利基金會」幫助農民。每年颱風肆虐常使一些農民損失慘重,他會為此出資給這些農民購買新的種子和肥料,協助他們復耕。
他成立獎學金,幫農學院的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甚至贊助成績優秀學生,出國進修農業。
十多年前,農友公司在緬甸設立農埸,生產種子。陳文郁知道當地農民生活窮苦而落後。晨民靠著種田,月入大約新台幣二百元,當地醫療資源貧乏,平均壽命只有五十歲。讓他想起七、八歲時,家裡曾雇了一個名叫「君子」的長工,因患盲腸炎但沒錢就醫,而斷送年輕生命的無奈,以及江口博士憐憫東南亞地區農民生活艱苦,臨終時曾矚咐「你有機會一定要為他們做些事,好嗎?」由於這段因緣,讓他決定在緬甸蓋一座醫院,為所有貧困的農民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
2001年,一所耗資新台幣一億元的「農友種苗農民醫院」突破重重困難之後,終告落成。醫院蓋好後,陳文郁就將醫院的產權移交給緬甸政府,農友公司則繼續提供人才,以及購買醫藥、設備等各項經費。

成功秘訣

他認真收集育種材料,不管是走在城市鄉野、上山下海,他都積極搜尋育種材料,甚至派人專程去大陸、東南亞、南美…等地,農友公司有多達六萬多個種源(種子的父母)是這些無數排列組合配對的上游。
他知道顧客要的是甚么,聖女小西紅柿讓不吃蕃茄的小女孩變成愛吃的零食,是他經典名作之一。他一生致力於研發創新,從1990年開始,投入植物單細胞組織培養、以及基因研究。至今每年都會提撥營收的10%當作研發預算,以提高質量,迎合顧客需要。

值得學習之處

陳文郁好學深思,勤於閱讀,為人樸實、堅毅而無私,他常說:「如果能夠給別人幸福,我自己辛苦一點也沒關係,反正我這個人辛苦慣了。」透露出助人為樂的胸襟。
他常訓勉員工「每一顆種子都是一份責任。」展現出強烈的責任感。

年表

1925年 (日治時代,大正14年) 陳文郁生於當時的台南州永康莊蜈蜞潭村,父親為陳聰鎮,母親為鄭湖來,家境普通,家裡的成員有阿嬤、父母及5個弟妹。
1933年(8歲)進入“永康公學校”就讀(今永康國小),他閒暇喜讀日文刊物,培養出紮實的日文語文能力。
1939年(14歲)公學校畢業後,他希望學習農業知識與技術,以幫助辛苦種田的農民,於是決定報考農校,考上位於台南的新豐專修農業學校(3年制)。
1942年(17歲)農校畢業後,考進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跟隨所長-江口庸雄博士學習,從事蔬果品種改良的工作,此時期他看到一本介紹兩位傑出育種家的書籍,一位是美國人-路德.柏班克,另一位是俄國人-伊凡.米丘林,於是他立志將來要作個育種家,他要培育出能造福農民的新品種蔬果。
1944年(19歲)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陳文郁收到日本軍隊的徵召令,入伍服役。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重回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此後開始獨當一面從事育種的研究工作,如培育耐熱的白菜與花椰菜,現今市面上常見的花椰菜,就是他經過10年努力所得的成果。
1956年(31歲)開始接手西瓜品種改良的工作,同時他也實地教導農民如何種植西瓜。經過陳文郁等人的努力,許多農民利用河川沙地(如濁水溪)種植西瓜,大大改善了生活。
1961年(36歲)陳文郁培育出品質良好的無籽西瓜,無籽西瓜並成功行銷海內外。
1962年(37歲)陳文郁告別妻子與3名子女,遠赴日本千葉大學農業研究所進修“園藝育種”一年,受業於藤井健雄教授,同時他也到幾所日本的農業研究所實習(如國立遺傳研究所),學到胡瓜、高麗菜、草莓、甜瓜等的栽培技術。
1968年(43歲)陳文郁與六個朋友合作,創立“農友種苗公司”,之後陸續培育出黃皮紅肉的“黛安娜”西瓜,及聖女小番茄、蜜世界哈密瓜、新世紀哈密瓜、紅皮南瓜、綠色苦瓜、白色茄子、迷你冬瓜等蔬果。此外,他亦致力於“種原庫”的建立,因為“育種家需要豐富的材料,才能培育出好的品種”,他收集了來自台灣本土與世界各地的11萬種的種子。
2001年(76歲)陳文郁在緬甸的“農友種苗農民醫院”落成,專門為當地貧困的農民提供免費的醫療。陳文郁當初會決定在緬甸創辦醫院,是受了鳳試所的老長官-江口庸雄博士的感召,江口博士在臨終前囑咐他:“東南亞的農民生活艱苦,你有機會一定要為他們做些事,好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