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先(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振先(1922年10月18日—1947年5月),男,福清海口鎮斗垣村人。

國小畢業後即隨師學畫。1935年(民國24年)到海口鎮整雅皮鞋店當學徒。在師父、中共福清縣委副書記陳金來的教育引導下,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振先
  • 別名:拓夫
  • 出生日期:1922年10月18日
  • 逝世日期:1947年5月
  • 籍貫:福建省福清縣
  • 性別:男
革命活動,英勇就義,革命家庭,

革命活動

陳振先,別名拓夫,民國11年(1922年)10月18日出生於福清海口鎮斗垣村。幼年喪父,國小畢業後即隨師學畫。1935年(民國24年)到海口鎮整雅皮鞋店當學徒。
在師父、中共福清縣委副書記陳金來的教育引導下,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民國26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他積極要求參加閩中游擊隊北上抗日,因年紀太輕未能如願。翌年,黨組織送他進福清私立明義中學,一面讀書,一面開展學生運動。
民國29年,他團結進步同學,參與組織“原野”讀書會,出版《原野》半月刊,宣傳抗日文化。他曾寫一首詩:“激流激流,民主自由,滌盪污泥,布以新猷”。號召同學起來革命,爭取民主自由。還給同學題了一首藏頭詩,表示自己抗日救國的決心:“陳兵練武,振我中華,先除倭寇,再建中華。”
民國29年秋,他輟學回家,積極宣傳抗日主張,發動家鄉青年做好準備,參加抗日游擊隊。翌年4月,他參加陳金來領導的福平沿海抗日游擊隊第八中隊,與同志們一起馳騁閩中,抗擊日本侵略者。在長樂琅尾港伏擊日軍的戰鬥中,他參加“敢死隊”奮勇殺敵,獲銀質榮譽獎章。
民國30年9月,日軍撤出閩海地區,抗日游擊隊化整為零,他接受組織安排到遷往沙縣的省立第一中學就讀。入學後,通過讀書會、文藝研究會等組織,介紹進步書籍給同學閱讀,引導同學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並經常在學校的牆報、刊物上寫文章抨擊反動統治,痛砭時弊,宣傳抗日救國思想。
時學校訓育處主任錢念文與反動教官沆瀣一氣,迫害進步學生,他發動全校學生驅逐錢念文出校。因此,受到“留校察看”處分,被迫離校後,繼續從事抗日救國活動。
民國34年9月,日本投降後,他奉命上福州開展白區工作。在省立醫學院等大中學校培養發展了一批黨員,成立福州第二市委會,並擔任市委書記。翌年2月回閩中工作。民國36年春,擔任閩中地委宣傳部長,兼任福平縣委書記,在福清龍高地區發動民眾,發展武裝,組織暴動。

英勇就義

民國36年5月,他在福州,因叛徒出賣,被警察伏捕,囚禁在道山路敵保全司令部羈押所。在獄中,他經受十數次刑訊,始終沒有暴露黨的機密。受刑之後,每每吟詩作賦,抒發革命豪情。9月23日,他寫了一信,痛斥敵人“威脅、利誘、迫害”他的卑鄙行徑,勉勵親人、戰友堅定革命信念,“勇敢地踏著先烈的血跡前進”。罹難前,他給母親與弟妹寫了一份遺書,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此(取)丹心照汗青”來安慰親人,不要悲傷。
民國36年10月30日,他被殺害於長樂蕉嶺,時年25歲。

革命家庭

1932年1月,中共福州市委派余長鉞把黃孝敏帶到斗垣村,向程式(原名陳振芳)了解龍高暴動情況,並請其祖父陳國祥為黃孝敏治療瘧疾。黃孝敏催生了一個革命家庭。程式的夏淑瓊像母親愛護子女一樣愛護每一位革命同志,被譽為“革命媽媽”。她在長子程式北上延安,次子陳振先和公公陳國祥為革命獻身後,依然把三子陳振亮、女兒陳輝明、陳輝容先後送上革命道路。
為紀念陳振先烈士及其革命家庭,1992年在陳家舊居設立福清市斗垣革命烈士紀念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