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亮(企業家)

陳志亮(企業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志亮,男,漢族,1963年出生於山東省慶雲縣慶雲鎮二陳村一個農民家庭,,中共黨員,現任山東魯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慶雲縣政協常委、慶雲縣魯豐科技協會理事長,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副會長。他是慶雲縣農業局唯一個連續被破格晉升為農藝師和高級農藝師的高級農業技術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志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省慶雲縣慶雲鎮二陳村
  • 出生日期:1963年
  • 性別:男
個人經歷,紮根基層,搭建平台,愛心惠農,特色經營,訂單農業,奉獻愛心,取得榮譽,

個人經歷

陳志亮出生家裡幾代靠種田為生,勤勤懇懇,但生活拮据。土生土長的陳志亮從小就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感情,對農業生產有著深厚的興趣。然而,他也深深體會到家庭的貧困,家鄉的
陳志亮做市場調研陳志亮做市場調研
落後,主要是人們一直在走傳統的種田老路,缺少創新的思想和科學的指導,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他決心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家鄉農業生產的面貌。1984年,他把自己中考的第一志願填報了德州農校,並如願以償地邁進了農校的大門,踏上了實現自己夢想的征程。當他以優異的成績走出農校大門時,新的挑戰了就從此拉開了序幕。

紮根基層

陳志亮畢業後被分配到慶雲縣農業局工作,雖然是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但他憑著對農業的熱愛和優秀的專業知識,以其艱苦的敬業精神取得了優異成績。他參與和主持的數項農業研究項目分別獲得不同等級的獎勵:其主持的“‘651’工程試驗研究”,“立體種植模式研究”,“夏播棉栽培技術研究及推廣”,“棉花害蟲綜合防治實驗及推廣”,“涕滅威防治棗樹日本龜蠟蚧技術研究及推廣”及其參與研究的“德州地區440萬畝小麥綜合豐產技術”等項目,分別獲得慶雲縣科委一、二等獎,德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級及農業部一等獎。他編寫了大量科技論文,有的已在山東省權威農業科技刊物——“山東農業科學”上發表,有數篇論文分別獲縣級和市級優秀論文二等獎和三等獎。
魯豐陳志亮魯豐陳志亮
陳志亮在農業戰線上做出的突出貢獻得到了各級領導和部門及廣大人民民眾的認可和嘉獎。先後獲得省、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授予的多項榮譽。然而,他並沒有因為取得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在實際的工作中,他感覺到了自己的知識還遠遠不能適應農村日益發展的形勢需要,1987年,他又考入了山東省農業大學農業專業學習。學習期間,他尤其注意理論與實踐的聯繫,勤學好問,得到了農大老師與專家的賞識,他也因此在農業理論、農業科技水平上有了巨大的提升。

搭建平台

為了更好更直接的服務農民,陳志亮毅然放棄農業局的工作,決定投身商海,去實現自己更高的理想。2000年10月成立了山東魯豐農化有限公司,為農民提供優秀的農資、先進的農業技術,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編織一個網路,搭建三大平台,暢通五個渠道”的獨具特色的農技推廣模式,為當地農業科技的普及、農產品質量的提高以及農業產業化的進程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了解決農產品(主要是果品和蔬菜)銷售難的問題,2005年,魯豐科技自籌資金1200萬元,引進資金2000萬元,籌建“山東魯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興建現代化日速凍能力30噸、貯存2000噸的冷庫和年加工10000噸的果品蔬菜加工車間。把農化公司的獨具特色的農技推廣模式成功嫁接到食品公司中來,利用公司的加工回收優勢及科技優勢,通過回收、加工、銷售優質農產品,引導組織農民進行無公害高檔農產品生產,進軍國內農產品超市和國際農產品市場。通過與種田大戶的積極溝通,建成無公害金絲小棗生產基地6000餘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3000畝,魯豐科技食品公司建成投產後,通過對基地產品的回收和農業科技的推廣,帶動了當地的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如今,魯豐高檔農產品已成功打入國內大中城市,部分產品出口國外日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2006年,為適應現代農業要求,滿足廣大農民願望,由陳志亮倡導,魯豐科技發起,慶雲職教中心協助,成立了魯豐科技協會。陳志亮當選為協會會長。協會由魯豐科技全體成員、慶雲縣職教中心部分農業技術專家、相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及技術專家、各鄉鎮熱愛農業技術的種田能手及種田大戶,各村服務站長自願組成並依法登記。從上至下,形成了一個大的科技傳、承網路。協會現已發展正式會員500餘人,使更多的農民朋友享受到魯豐科技帶來的實惠。
多年來,陳志亮深受農民好評,美譽度、知名度年年攀升,他的公司也在一步步發展壯大,2006年公司被評為德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10年,被評為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並已被批准為全國扶貧龍頭企業。公司現有已有資產4491萬元,員工220人。2007年,在陳志亮的積極努力下,魯豐科技又成功當選為中國農技推廣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由於公司在農業生產上的優異成績,全國農技推廣協會理事會議先後兩次在慶雲舉行,在二次會議上,陳志亮作了《發揮科技協會作用,打造農業經濟新模式》的發言,他立足於農民的真正需求,賦予了科技協會新的功能,他說,幫農民提高產品檔次、解決技術難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幫他們給高檔產品找到銷路。科技協會就應當肩負起“創建信息平台,當好供銷橋樑”的歷史使命,要投資構建果蔬產業相關機構、設施,引進科技人才,增強產品科技含量,加強科技傳播,建立穩定的農業產業基地,解決廣大農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對土地重拾信心與希望。他的發言,引起了科技部的高度重視,並在魯豐的發展上給予了各方面有力的支持。這更堅定了陳志亮謀求發展的動力。他打算充分發揮科技協會的橋樑和協調作用,充分整合各方資源,以農民增收為關注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走科研、示範、推廣、教育、基地、協會、涉農企業一體化的道路。

愛心惠農

特色經營

2008年,陳志亮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擴大蔬菜的生產與加工上,並依靠成熟的基地生產管理經驗,很快把蔬菜生產基地擴大到10000畝,其中,出口備案基地達到4200畝。他通過認真的市場分析,發現消費者對綠色食品需求越來越大,在山東農業大學的技術支持下,對基地換代升級,建立起相對封閉的作物營養循環體系,專門進行綠色有機蔬菜的生產,產品已順利獲得中國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登記證書。面對農業生產信息不暢、經營分散、產銷脫節等農業生產實際,陳志亮決定對原有的小規模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進行合片統一管理,並實施“公司+標準化示範園+培訓中心+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技推廣協會)”的運作模式,使基地農民、客戶、公司各得其所,形成了科技傳播、產品回收銷售、基地建設的良性循環。讓農民獲得了科學種田的實惠,有力地促進了慶雲縣及周邊縣市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該項目的實施,使園區內原擁有土地使用權的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其土地年可產生1000元/畝的純收入,而農民自身可獲得15000元/年工資收入。每戶年收入可達3-5萬元。同時可安排當地就業人數1000餘人,基地農民共可獲利潤2億元以上。

訂單農業

2008年底,在陳志亮的不懈努力下,魯豐科技公司被山東省商檢局認定為“區域化種植示範單位”,2009年以來,公司積極與山東省科學院合作,投資1000多萬元進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控制體系工程的建設,通過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構建農產品種植加工質量安全控制新模式,實現從種植、加工生產到倉儲銷售產品全程跟蹤控制管理,從而對公司基地進行從無公害到綠色,到有機農產品的升級,使基地產品真正達到出口標準,形成獨具特色的“定單農業”。使魯豐科技對美國、日本和東南亞的金絲小棗、辣椒、大蔥等出口總量每年達到4500噸以上。2009年4月,智利官方農業專家考察團一行20多人在是中國領事館的牽頭下首次來慶雲,對魯豐科技公司加工車間和蔬菜出口生產基地進行了實地考察,給予了充分肯定,達成了出口生產協定。預計年出口量達到168個貸櫃。近期,陳志亮又與以色列進行積極洽談,擬定草莓種植出口契約,預計年出口量達300噸以上。
通過訂單農業的建設,農業的產業化趨於形成,農產品的檔次提高了,產生了高附加值,刺激了基地的建設,使基地農民得到前所未有的高效益。

奉獻愛心

陳志亮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最初改變農村面貌的誓言,他除通過科技帶動引領當地農民致富以外,2009年以來,他還通過投資擴大出口蔬菜基地,積極安排當地農民就業,目前,他轉移並安置的農民工人達1500餘人。另外,他還義務為民服務,編制“魯豐科技報”27期,“農事信息”70餘期,使基地建設區的1萬多農民得到了更大的實惠,被當地農民朋友親切地稱為民眾致富的領路人。陳志亮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一名小有成就的企業家更應把回報社會當作自己始終不渝的理念,積極參與到救助下崗困難職工、結對幫扶“春蕾女童”、贊助社會公益事業等各項活動中去,捐獻款物20多萬元。
做為縣政協的常務委員,他認識到這既是一項榮譽,又是一分社會責任,不論公司的業務多忙,只要是政協組織的會議和活動,他總是事先搞好調研,根據會議要求準備好發言材料,並調配好時間按時參加,從不缺席。他特別關注當地農業的發展,經常深入農村和田間地頭,與農民交流座談,了解有關“三農”問題的真實情況,先後撰寫涉農提案、建議案10多件,其中《關於在我縣農村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和《發揮科技協會作用,打造農業經濟新模式》等多項建議被縣委、縣政府納入決策程式,並在實際工作中逐步落實。
多年來,陳志亮一直以“真心實意為百姓辦實事、腳踏實地為社會樹典範”的創業信條鞭策自己。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公司的戰鬥力,為當地的農業發展做了平凡而紮實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他自己也得到了上級各部門給予的諸多榮譽,自2006年以來,他就先後獲得了“山東省農村科技致富能人”、“德州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優秀會員”“德州市十佳科技帶頭人”提名獎、“山東省青年創業獎”提名獎、“光彩之星”、“山東省優秀科普員”、“德州市科技管理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談到今後的打算時,陳志亮說,社會在發展,企業的機遇會更多,但遇到的困難可能會更大,我會時時做好艱苦創業的準備,戒驕戒躁,踏踏實實工作,始終從農民的利益出發,以科學發展的態度,不斷做大自己的企業,讓自己有更大的能力為農業發展做貢獻,為廣大農民謀福利。對於未來,他又信心十足,他將帶領他的廣大員工,繼續擴大基地建設、擴大農產品加工能力,並不斷向生態農業發展。計畫到2015年,公司成為慶雲縣第一個上市公司,有機蔬菜的出口基地達到2萬畝以上,年產有機蔬菜達到6萬噸;到2020年發展到10萬畝,年產有機蔬菜達到30萬噸。更大的手筆是投資上億元建立集信息服務,科技及農產品展示、產品倉儲、貨物配送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物流信息中心,到2020年,吞吐量達到60萬噸以上,搞活市場,暢通運輸渠道,讓它成為聯繫基地、公司與國內外客戶的中樞。同時積極籌資用於天然果蔬脆片、有機雜糧等有機農產品項目的建設,力爭幫助更多的農民兄弟早日走上致富路,以最大限度地回報社會,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為社會主義新家村的建設。
2011年8月7日

取得榮譽

2006年7月 被評為山東省農村科技致富能人
2007年6月 被評為德州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優秀會員
2008年1月 獲“德州市十佳科技帶頭人”提名獎
2008年3月 被評為第二屆山東省青年創業獎提名獎
2008年8月 被評為光彩之星
2008年12月 獲“山東省優秀科普員”榮譽稱號。
2009年2月 獲“德州市科技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陳志亮,現任山東魯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慶雲縣政協常委及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副會長。幾年來,他用自己的智慧、資金與技術帶動農民民眾發家致富,極大地促進了當地及周邊地區現代農業的產業化發展。
一、創新運作方式,提高農業服務效率
2000年,長期從事農業工作的陳志亮通過認真的市場分析,發現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需求越來越大,便毅然決定投身商海,籌資成立了山東魯豐農化有限公司,為農民提供優秀的農資、先進的農業技術,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編織一個網路,搭建三大平台,暢通五個渠道”的獨具特色的農技推廣模式,為當地農業科技的普及、農產品質量的提高以及農業產業化的進程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為了解決農產品(主要是果品和蔬菜)銷售難的問題,2005年,陳志亮多方籌資建立起以“公司+標準化示範園+培訓中心+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技推廣協會)”的運作模式的特色化經營企業——魯豐科技有限公司,興建現代化日速凍能力50噸、貯存2000噸的冷庫和年加工10000噸的果品蔬菜加工車間。把農化公司的農技推廣模式成功嫁接到食品公司中來,並在山東農業大學的技術支持下,對基地換代升級,進行有機蔬菜的安全生產。註冊的產品已獲得中國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登記證書。
2008年,陳志亮依靠成熟的基地生產管理經驗,把蔬菜生產基地擴大到10000畝,其中出口備案基地達到4200畝,同時投資400餘萬元,對原有的小規模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進行合片統一管理。該項目的實施,使園區內原擁有土地使用權的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其土地年可產生1000元/畝的純收入,而農民自身可獲得15000元/年工資收入。每戶年收入可達3-5萬元。同時可安排當地就業人數1000餘人,基地農民共可獲利潤2億元以上。
二、注重安全管理,拓寬銷售渠道
2008年底,在陳志亮的不懈努力下,魯豐科技被山東省商檢局認定為“區域化種植示範單位”,2010年以來,陳志亮又積極與山東省科學院合作,投資1000多萬元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系統工程的建設,構建農產品種植加工質量安全控制新模式,實現從種植、加工生產到倉儲銷售產品全程信息化跟蹤控制管理,使基地產品真正達到出口標準,形成獨具特色的“定單農業”。使魯豐科技對美國、日本、東南亞、智利和以色列的金絲小棗、辣椒、大蔥、胡蔥和草莓等出口總量每年達到5000噸以上。農產品的檔次提高了,產生了高附加值,刺激了基地的建設,使基地農民得到前所未有的高效益。2010年,公司被認定為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三、積極策劃上市,謀求跨越發展
為促進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實現資源要素的最佳化配置和制度創新,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陳志亮與他的團隊經過反覆考查論證,決定積極謀求公司上市。公司成立了上市工作領導小組,健全了管理機制,按上市規範要求進一步健全了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規範了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等議事程式,建立健全了相關會議制度;加強內控制度建設,規範公司內部的運行機制,科學設定內部組織機構,建立健全經營管理機制,進一步最佳化了采供、財務、銷售等業務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了經營風險,為企業上市作好了準備。同時,公司聘請任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上市輔導機構籌劃公司上市前的摸底調查,提出了可能影響上市的相關問題,並及時進行解決,保證了上市的順利進行。2011年7月30日正式掛牌成立“山東魯豐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標誌著魯豐科技的上市工作已拉開了序幕。陳志亮的公司也正在面臨著一場重大的變革,而他本人也信誓旦旦,力爭三年內實現公司上市,確立中國生態農產品領航企業地位。在運營模式上,採用“公司+標準化示範園+培訓中心+基地”模式,以示範園為標準,以培訓作複製,進行種植和加工連鎖運營,初加工和深加工配套進行,實現部分環節零成本運作;在產品上,以蔬菜為重點,以辣椒為突破口,致力於建成全國最大的生態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生態農產品示範供應基地;形成全國生態農產品信息物流中心。
陳志亮為農業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得到了廣大農民及各級主管部門的認可,自2006年以來,他先後獲得了“山東省農村科技致富能人”、“德州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優秀會員”“德州市十佳科技帶頭人”提名獎、“山東省青年創業獎”提名獎、“光彩之星”、“山東省優秀科普員”、“德州市科技管理工作先進個人”、“德州市安全生產先進個人”等諸多榮譽稱號。
陳志亮在現代化農業生產與公司的發展方面一直探索著,奉獻著,為當地乃至全國現代化農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農產品的檔次提高了,產品的銷售解決了,生態農產品基地建設蓬勃發展,農業生產的產業化趨於形成。
陳志亮在德州學校和山東農業大學學習期間,打下了深厚的理論基礎,畢業後他在基層工作多年,在與農民的接觸中,他真切地感受到農民最需要什麼,他也明白他最能給農民什麼。他忘不了在調研的村子裡,很多人因為不懂農藥的用法和危害,濫用農藥造成農作物的污染,甚至發生人員中毒事件;他忘不了一個壯年漢子施用了假化肥,望著顆粒無收的田地號啕大哭的場面;他也忘不了年輕的姑娘談起他鄉豐收時,那種羨慕的語氣和眼神。
2000年,陳志亮辦起了慶雲魯豐農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農藥和肥料。本著“依託科技、服務農業、造福四方”的宗旨,他始終堅持“賣產品,心裡始終裝著老百姓”,“搞銷售,心裡始終想著客戶”等信條。為了選擇一個好的肥料產品,陳志亮親自跑了20多個廠家,最終才找到滿意的產品。在賣產品的同時,陳志亮也熱衷於傳播科技,請來山東農業大學的專家,成立起魯豐科技隊,技術服務車也開動起來了;“科學種田”欄目辦起來,《魯豐科技報》、《農事信息》等期刊發行開來。“魯豐”的名頭也開始響亮起來。
成為農民心中的金字招牌陳志亮沒有自我陶醉,他看到距離仍然存在於公司和農民之間,科技與田間地頭。2005年,經過深思熟慮,陳志亮聯合慶雲縣成人職教中心,組建了“魯豐科技協會”。陳志亮等經過嚴密的研究和考證,制定了一套科學的運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以鄉鎮行政區劃分為基準劃分服務區,設立管理員,以村為單位建服務站,設服務站長,各村服務站建立村農民技術小組,定時舉行科技普及座談會。管理員要長期在各區尋訪,及時傳達科技知識和信息;村服務站站長要及時反饋農民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協會要定期進行現場技術培訓和指導,對特殊問題派專人到問題現場進行指導。農民入會每年只是象徵性地交5元錢,就能享受到全年的諮詢、培訓、技術指導等服務。
然而在運行中卻碰到了難題。農民不大相信陳志亮會真心實意幫助他們:“說是為咱們服務,還不是賣他們的產品,圖咱們的錢。”陳志亮也知道,農民兄弟也是最講道理的,最看重事實的。那就用“對比試驗”去說服農民。慶雲是一個產棗大縣,人均擁有棗樹50棵。2004年,因鏽病全縣棗農豐產卻不豐收(品質差且不便貯藏)。2005年,又因上一年落葉早,棗樹養份聚集少,再加上這一年春寒長影響了發芽,大大減產,有的甚至產量為零。而陳志亮指導的示範戶兩年都是豐產又豐收。農民們心服口服了,紛紛要求入會。現在“魯豐”和陳志亮已經成為農民心中的金字招牌。
讓更多的農民與科技結緣魯豐科技協會就這樣紅紅火火的運作起來了,通過協會內部的上下傳遞效應,將技術和信息直接傳輸給農民。在產品購銷上,由於縮短了購銷渠道,減少了中間環節對利潤的分割和費用的消耗,降低了產品成本,同時,陳志亮將利潤的一部分讓予農民,一部分用於加強技術服務體系,大大提高了為農民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現在,陳志亮又籌建起“慶雲魯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他希望憑藉“魯豐科技”優勢引導農民種植無公害農副產品,由食品公司回收農民農副產品進行加工或出口,為當地農民致富搭建一個更為牢固的平台。
陳志亮說,魯豐科技協會的工作範圍不能僅僅局限於慶雲縣,他考慮著要向周邊輻射,讓更多的農民科技致富有依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