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展雲

陳展雲

陳展雲,天文學家,中國天文學會發起人之一。參加《民國十七年國民歷》編制,參與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籌建及抗日戰爭時期天文研究所內遷昆明的建所工作。[module]data-type=album id=1662068 data-catalog=0[/module]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展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85 年11月13日
  • 職業:天文學家
  • 字號:字開源
  • 性別:男
人物生平,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陳展雲,字開源,1902年生於北京。1921年考入中央觀象台第一期測候訓練班。該訓練班結束後留中央觀象台從事天文工作,在觀象台古代天文儀器對外開放參觀展出中任渾儀的解說員。1924年元月隨蔣丙然等人從北京到青島從日本人手中接管“膠澳商埠觀象台”(即青島觀象台),並在該台從事氣象工作,歷時約三年半。1927年5月,因當局長期欠薪迫於生活,辭去青島觀象台職務,到南京投奔“南京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秘書高魯,被任用為科員。同年六七月間,“教育行政委員會”下屬機構“時政委員會”成立,陳展雲系該“時政委員會”三成員之一,參加編製成功《民國十七年國民歷》。1927年7月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行政委員會”,撤銷,原“時政委員會”編入新成立的中央研究院觀象台籌備委員會天文組,陳展雲即在天文組工作。1928年春,中央研究院撤銷觀象台籌備委員會,將其改組為天文研究所和氣象研究所。於是,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便正式成立。是時,陳展雲參加了測定該所臨時所址——南京鼓樓的經緯度,還參加了觀象台及天文研究所在紫金山的選址、築路和建台工作。1933年古代天文儀器渾儀、簡儀、圭表、漏壺、清末新研製的小地平經緯儀、小天體儀等被從北平搶運到浦口。陳展雲受所長之命,歷盡艱辛,設法將該批儀器從浦口安全轉運到紫金山天文研究所新址。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研究院令各研究所內遷。陳展雲屬疏散人員之列,輾轉到了雲南省建水縣臨安中學教書。1938年7月,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在昆明初步安定並擬作長期留昆打算之後,立即號召疏散職員來昆復職。陳展雲於臨安中學暑期放假後,即來昆明報到。經研究,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共同選定昆明東郊大羊坊旺村鳳凰山為兩所建所地址。陳展雲即參加天文研究所所長余青松領導的測繪小組,測量鳳凰山地形,繪製地圖,標明兩所合共用地界線,向當地簽訂租地契約。1939年,他與龔樹模用等高儀、收訊機和時計等儀器測定昆明鳳凰山所址的經緯度。1940年春,他又奉天文研究所所長之命,到重慶向金陵大學有關當局收回天文研究所寄放的儀器,包括大赤道儀、小赤道儀、比較儀、測光光度計、測量光譜光度計等,並設法覓車運回昆明。陳展雲歷任天文研究所所務會議記錄員,兼辦後勤工作和一些對外交涉事務,從不計較工種。他是中國天文學會的發起人之一,並擔任天文學會秘書多年,任中國天文學會名譽理事和雲南省天文學會名譽理事。1984年8月18日,陳展雲將自己歷年積蓄中的人民幣3000元捐贈給雲南天文台,作為“陳展雲獎學金”基金,獎勵雲南天文台對天文事業有突出貢獻的青年天文工作者。1985 年11月13日陳展雲在其著作《中國近代天文事跡》出版的當天,在其寓所(昆明市下馬村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宿舍)無疾而終,享年83歲。

簡歷

1902 出生於北京市。
1921~1923年 考入中央觀象台訓練班,結業後留該台從事天文工作。
1924~1927年 在青島觀象台工作。
1927~1937年 在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工作。
1937年7月~1938年7月 在雲南省建水縣臨安中學教書。
1939年8月起 回到天文研究所,參加昆明鳳凰山建所工作。
1985年11月3日 逝世於昆明。

主要論著

1 陳展雲.天文刊物今昔對比.天文愛好者,1964,9
2 陳展雲.回憶舊中國天文學會.中國科技史料,第三輯
3 陳展雲.鳳凰山天文台沿革.雲南天文台台刊,1979,10
4 陳展雲.中國近代天文事跡.昆明: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19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