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壽

陳寶壽

陳寶壽,正字戲文武老生、著名表演藝術家。早在1930年代,他就已譽滿粵東。解放後,由於他深厚的藝術造詣,又能勇於在藝術上不斷吸收創新,積極傳授表演技藝、熱情培養演員新秀,被全省戲劇界所愛戴,被尊稱為“寶壽老先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寶壽
  • 出生地:陸豐縣東海鎮
  • 出生日期:1907年4月24日
  • 職業:表演藝術家
  • 原籍陸豐縣水墘鄉
  • :欽堯
人物簡介,陳寶壽誕辰一百周年,

人物簡介

陳寶壽,字欽堯,原籍陸豐縣水墘鄉,1907年4月24日(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十二日)出生於陸豐縣東海鎮,後入贅海豐建茶村。父親陳林榮是東海一帶有名的道壇法師。他七歲從藝,契身於陸豐湖口鄉新榮貴白字戲班,契約期五年四個月。先學丑角,後兼習婆角。八歲開始登台演出,由於個子太小,坐“棚前椅”時,還要管箱把他抱上去。十二歲出了契約期後,又再契身於海丰南塗鄉新清平白字戲班。十八歲契約期滿,開始被白字戲班新泰順、新永順、新雙喜、新永福聘為文武生。十九歲拜武生鄭娘份為先生,與他一起上正字戲老榮喜班。不久便學有所成,當上了白扇行。自二十歲開始,他在玄武山連續十九年當正印武生。二十三歲時,被當時的名牌班老雙喜聘為正印武生。他秉性聰穎,又能勤學苦練,得先生鄭娘份的悉心傳授,又師從於著名武生張尚耀,並細心觀摩前輩武生林媽璋、陳味等的表演,還向民間拳師劉仕忠(三腳虎)學習武術。通過轉益多師、融會貫通,藝術日益精湛。至三十歲後已在粵東一帶走紅,成為老梅盛、老榮福、老聯福、正永豐、老永豐等名牌班爭先聘請的名角。正字戲的武生行戲份最重,要文武兼備,對唱、念、做、打都有很高的要求。他擔綱主演的角色,有《樊懋金斬子》的樊惠芝、《翠屏山》的石秀、《武松殺嫂》的武松、《陳世美休妻》的陳世美、《鬧嚴府》的曾榮、《槐蔭別》的董永、《擲釵》的劉湛、《百花贈劍》的海俊、《王可居休妻》的王可居、《許英傑和番》的許英傑、《方世玉打擂》的方世玉,還有呂布、趙雲、姜維、岳飛等。他扮相俊美,功底深厚、文武兼擅,做工細膩優美,刻畫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無論是翎子功、扇子功、須功、帽翅功、水袖功、水發功,還是刀槍把子、南派武功、追趕表演、抖靠旗等,運用起來都得心應手、技藝超群。《槐蔭別》中董永與七姐分時激烈優美的追趕舞蹈,《陳世美休妻》中陳世美初遇何碧英的勒馬、抖帽翅、激面、抖髯口特技表演和跌宕起伏的內心獨白,《張春郎削髮》中通過眼神、動作對風流哥兒張春郎微妙內心活動的刻畫,《翠屏山》中石秀探察姦情時那段出神入化的舞蹈化南拳表演,《轅門射戟》中呂布盛怒之下的抖靠旗表演,還有《姜維射郭淮》中生動驚險的跑布馬追趕,都是他的經典之作。既有多層次的內心感情,又有精彩優美的舞蹈身段,表演生動、細緻,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至今仍為人們回味、傳誦。
解放後,陳寶壽先後加入了永豐正字戲劇團、汕頭專區正字戲劇團,曾任副團長、導演等職。他一方面繼續從事舞台表演,另一方面熱情帶徒授藝。從1950年代至1960年代,正字戲整理、改編的優秀傳統劇目,多由他主演。1954年,他赴參加全省匯演,與花旦蔡十二聯袂演出的《槐蔭別》獲得了大會特別獎。1957年他參加中央文化部在廣州舉辦的戲曲演員講習班,演出的《百花贈劍》片段被著名導演阿甲選為教材。他還轉演正生(老生),飾演《轅門罪子》的楊延昭,《張飛歸家》的劉備、《金葉菊》的馬應龍。1959年,《金葉菊》參加全省專業藝術匯演,被評為優秀劇目。他運用台步、須口、眼神和大幅度的形體動作,塑造了正氣凜然的馬老王爺形象,博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他還積極向後輩傳藝,培養了多名正字戲的多名後起之秀。親傳弟子中成就突出的有莊朕雄、林沐燕、彭美英等。1978年後又培養了鄭炳、黃陽民等一批藝術骨幹。1956年後,他受聘為汕頭潮劇演員訓練班教師,此後又多次到廣東潮劇院傳藝,傳授了《槐蔭別》等劇目的表演藝術。
由於藝術上的突出成就和良好風範,陳寶壽在全省、全國贏得了卓著的聲譽。1956年,陳寶壽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廣州分會並當選為理事,1959年被中國戲劇家協會吸收為會員。1960年,他當選為廣東省政協委員。同年年底,他以特等勞模的身份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群英會,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的接見。1964年,他出席了全國第四次文代會,成為中國文聯委員。他還是廣東省政協第二、三、四屆政協委員。文革期間,他受到迫害,被打為“壞分子”,文革後恢復名譽。1980年他參加了全國第五次文代會。1980年,陸豐正字戲劇團恢復建制,他受聘為藝術顧問。1982年,他以76歲高齡示範表演了代表作《翠屏山》、《槐蔭別》、《轅門罪子》片段,由汕頭戲曲學校錄相存檔,成為正字戲的寶貴藝術資料。1983年,在正字戲赴港演出前,他親自到劇團傳授了《轅門射戟》、《射郭淮》等拿手好戲,使演出獲得巨大成功。1982年,他還被廣東潮劇院聘為藝術顧問,向青年演員傳授了《張春郎削髮》的表演技藝。在他的晚年,他還致力於傳藝術授,桃李芬芳,弟子遍布粵東地區。
一九八三年八月二日上午六時三十分,陳寶壽因病治療無效,于海豐建茶家中病逝,終年七十七歲。

陳寶壽誕辰一百周年

陸豐隆重紀念正字戲著名表演藝術家 陳寶壽誕辰一百周年 陸豐隆重紀念正字戲著名表演藝術家
今年是正字戲著名表演藝術家陳寶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陸豐市昨天舉辦座談會,隆重紀念這位我國正字戲劇史上傑出的戲曲大師。陳寶壽的長子陳俊開等親屬以及原省劇協副主席、潮劇著名表演藝術家姚璇秋和省社科院教授、著名戲曲評論家許翼心,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宋俊華,省潮劇發展與改革基金會常務理事謝惠鵬、鄭志偉等一批著名戲曲演員、戲劇評論專家到場參加。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省戲劇家協會發來賀信。參加紀念活動的還有廣東潮劇院、市人大、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文聯、汕尾香港同鄉總會以及海豐、陸河宣傳文化部門有關負責人,陳寶壽弟子,正字戲老藝人等近百人。
陳寶壽,字欽堯,1907年4月24日出生於陸豐東海鎮,是正字戲文武老生、著名表演藝術家。他一生擔綱主演的角色有《翠屏山》的石秀、《武松殺嫂》的武松、《陳世美休妻》的陳世美、《百花贈劍》的海俊、《方世玉打擂》的方世玉等,還有呂布、趙雲、姜維、岳飛等角色。他扮相俊美,功底深厚、文武兼擅,刻畫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其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得到戲曲界人士和廣大觀眾的高度評價。在數十年的演藝生涯中,他積極參與戲曲改革,選編傳統劇目,他的藝術作風和治學態度勤奮嚴謹,勇於創新、改革。他還積極向後輩傳藝,培養了正字戲的多名後起之秀。
由於藝術上的突出成績和良好風範,陳寶壽在全國贏得了卓著的聲譽。1956年他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廣東分會,並被推選為理事;1959年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他主演的劇目《金葉菊》赴省參加藝術匯演,受到陳毅等國家領導人以及文化部領導、專家高度讚賞,被評為優秀劇目;1960年開始,他連續當選為省政協二、三、四屆委員。1960年秋天,他被評為特等勞模,出席全國群英會,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1964年和1980年,他先後出席了第四、第五次全國文代會,1964年他成為全國文聯委員。
“文革”期間,陳寶壽以藝術權威之名受到迫害,撥亂反正後他恢復名譽。1956年他受聘汕頭潮劇演員訓練班任教。1982年,被廣東潮劇院聘為藝術顧問。他表演的劇目片段被汕頭戲曲學校錄相存檔,成為目前正字戲的寶貴藝術資料。在晚年,他還堅持到海豐、陸豐的白字、正字戲劇團傳授表演藝術,弟子遍布我省粵東地區。1983年,當省劇協準備舉辦活動慶祝他“從藝70周年”時,8月2日上午六時三十分,陳寶壽因病治療無效,在家逝世,終年77歲。他一生善於吸收中國古典戲曲藝術的美學觀點和藝術手法,融會貫通地運用於正字戲,為創立具有民族風格的正字戲表演藝術學派,奉獻心力,為我國正字戲事業積累了珍貴的財富。
參加座談會的人員還觀看了陳寶壽生前正字戲表演藝術錄相。當晚,陸豐正字戲劇團在該團排練廳為與會者演出了正字戲折子戲《姜維射郭淮》,陳寶壽弟子和姚璇秋還分別登台表演了正字戲和潮劇唱段。
陳寶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