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宏(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高級工藝美術師)

陳國宏(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高級工藝美術師)

陳國宏,江蘇宜興人,1968年生於紫砂發源地宜興市丁蜀鎮潛洛村,自幼受到濃郁的紫砂藝術氛圍的薰陶,耳濡目染,心底逐漸蘊起投身紫砂事業的夢想。1985年步入紫砂藝術殿堂,1986年師從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顧道榮,亦是朱可心、顧景舟的再傳弟子。1999年創立“紫甌精舍”紫砂工作室。數十年來,他設計和製作的紫砂作品以其獨有的神韻和美感屢獲國內外大獎,並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南海紫光閣、南京博物館等官方機構收藏。現為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紫砂)、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陶瓷協會會員。

在多年來傳承紫砂藝術精華的基礎上,陳國宏老師自步入不惑之年後更致力於紫砂藝術的拓展與創新,他堅持認為傳承是為了發展紫砂藝術,而創新則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他的花塑器作品妙造自然,光素器作品法度謹嚴,陳設器作品則可謂是博古而論今之作,業界譽之為紫砂全能的代表人物,極具大家風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國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宜興市丁蜀鎮潛洛村
  • 出生日期:1968年
  • 職業: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高級工藝美術師(紫砂) 
  • 主要成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大宮燈壺》
    中國紫砂優秀中青年陶藝家”稱號
  • 代表作品:《鴛鴦壺》,《獸面紋飾雙耳簋》,《大宮燈壺》
人物簡介,主要著作,名家評說,作品賞析,學術文章,

人物簡介

陳國宏,江蘇宜興人,1968年生於紫砂發源地宜興市丁蜀鎮潛洛村,自幼受到濃郁的紫砂藝術氛圍的薰陶,耳濡目染,心底逐漸蘊起投身紫砂事業的夢想。1985年步入紫砂藝術殿堂,1986年師從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顧道榮,亦是朱可心、顧景舟的再傳弟子。1999年創立“紫甌精舍”紫砂工作室。數十年來,他設計和製作的紫砂作品以其獨有的神韻和美感屢獲國內外大獎,並被國家博物館、中南海紫光閣、南京博物館等官方機構收藏。現為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紫砂)、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陶瓷協會會員。
在多年來傳承紫砂藝術精華的基礎上,陳國宏老師自步入不惑之年後更致力於紫砂藝術的拓展與創新,他堅持認為傳承是為了發展國之瑰寶紫砂藝術,而創新則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他的花塑器作品妙造自然,光素器作品法度謹嚴,陳設器作品則可謂是博古而論今之作,業界譽之為紫砂全能的代表人物,極具大家風範。
古人云“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有些紫砂藝人窮其一生、殫精竭慮苦苦追尋紫砂藝術的精髓,然由於產業化、功利化的價值取向終難成大器。陳國宏老師認為,任何一門藝術樣式,技法只是基礎,縱觀古今,紫砂能工巧匠輩出,修成正果的卻屈指可數,究其原因,恰是因為很多藝人僅僅注重了“手上功夫”的修煉,而偏廢了壺外文化修養的“內功”。讀古典文學、研究古青銅器、寫隨筆雜文,是陳國宏老師暇時的主要愛好,文化底蘊和紫砂泥一樣需要歷練、洗禮、沉澱,借用左宗堂為山西喬家大院題寫的一副對聯:“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拋棄浮躁、功利,靜心而博學才能激發深藏在骨子裡的紫砂才情,譜寫出流淌在血液里的藝術樂章。
藝術榮譽
陳國宏與清華大學張守智教授、陳老師陳國宏與清華大學張守智教授、陳老師
《大宮燈壺》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竹鼓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收藏;
《金梅·金竹對壺》中南海紫光閣收藏;
《紫砂柿蒂曲提壺》南京博物館收藏;
《獸面紋飾雙耳簋》獲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
2001年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紫砂優秀中青年陶藝家”稱號;
2009年被宜興市紫砂藝術研究院評為紫砂十二精英;

主要著作

2009年7月出版《陳國宏陶藝》,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書名題寫------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
作品集--《陳國宏陶藝》黑龍江美術出版社作品集--《陳國宏陶藝》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名家評說

陳國宏,內斂、謹嚴、話語間一絲不苟的認真表現出他對紫砂藝術的執著追求。他是位道於自然、法歸自然、卓爾不群的紫砂藝術家。國宏傳統功力深厚,作品追求傳統古典與日用功能相融,古樸端莊,秀骨清雅,始終保持一顆空靈澄明之心和曠達悠閒的襟懷,於清靜之中領略壺趣之妙。每有作品問世均被友朋知己奪愛。
國宏正值中年,是創作的黃金時刻,吾乃希望他不驕不躁,潛心研創,繼續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和藝術修養為中華陶文化、為紫砂藝術盡最大努力。魅力紫砂,相生相輝,交相生輝,乃宜興精神的器宇,歷史的見證,薪火相傳,窯火正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教授,著名陶藝設計泰斗 --- 張守智 2009年6月26日

作品賞析

.
陳國宏代表作品-清韻壺陳國宏代表作品-清韻壺
陳國宏代表作品-斑竹提梁壺陳國宏代表作品-斑竹提梁壺
陳國宏代表作品-此樂壺陳國宏代表作品-此樂壺
陳國宏代表作品-三友壺陳國宏代表作品-三友壺
陳國宏代表作品-大彬提梁壺陳國宏代表作品-大彬提梁壺
陳國宏代表作品-南瓜提梁壺陳國宏代表作品-南瓜提梁壺

學術文章

談紫砂仿青銅器的創作 (陳國宏,朱榮妹 宜興紫砂工藝廠)
陳國宏獲獎作品《獸面紋飾雙耳簋》陳國宏獲獎作品《獸面紋飾雙耳簋》
在林林總總的宜興紫砂陶藝中,歷來以紫砂茗壺、茶具為主流產品,且以其優良的材質、多姿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而有“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美譽,但紫砂陶的其他品種如各式瓶、盆、文房雅玩等也非常豐富多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紫砂陳設陶的需求不斷增加。為此,我除繼續鑽研壺藝,力求精益求精外,還探索用紫砂製作仿古青銅器陳設陶,先後創作了尊、鼎、簋等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紫砂陶藝的創新拓展了一條路子。現結合“獸面雙耳簋”的創作談一點體會。
簋,讀guǐ,古代食器。圓口,圈足。無耳或有雙耳,也有四耳,方座,鼎足或帶蓋的用以盛食的,盛行與商周時期,早在2000年,我在北京旅遊,第一次看到簋就被它深深吸引。在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上海辭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出版的《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青銅卷)中,收錄了西周時期各種簋約70餘件。當我仔細閱讀這些照片時,被這些文物精華的完美造型、獨特紋飾所震撼,便萌發了用紫砂陶來表現的創作衝動。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為了更好的了解它們,幾次自費到故宮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近距離地仔細觀察這些文物,在徵得同意後,多角度拍下它們的照片。回來後,反覆思考,設計 圖樣,並覺得用紫砂製作簋作為陳設陶,既要體現青銅器的古樸,又要滲入新的審美理念,這樣才會雅俗共賞,受到現代人的青睞。為此,就反覆比較古代簋的多個造型,決定以春秋時期的“陳侯簋”為範本,綜合多個簋的造型,設計侈口、束頸、鼓腹、圈足的造型,並反覆推敲、調整比例,使其協調美觀、簡潔穩重;在大小上,把整個簋製成高約12cm,口徑18cm,雙耳間寬27cm;在裝飾上,充分運用“塑器”的裝飾手段,將雙耳塑成獸面,腹部浮雕裝飾一圈仰葉紋飾;在泥料上,選用古銅色紫砂泥並進行了調砂處理;製成後經多次試燒,終於使作品呈古銅色並有砂粒隱現,達到了仿青銅器的效果。此器製成後,受到業界和收藏家的好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著名教授張守智說:“此器是現代紫砂陶與古代青銅器的完美結合”,並稱讚作者的探索是“當今紫砂業內的第一人。”這些過獎之詞當然是對我的鼓勵鞭策,但我也深知藝無止境,前面的路還很長。
通過紫砂仿青銅器陳設陶的創作,有如下體會:
一、紫砂需要創新。藝術貴在創新,紫砂陶藝也不例外,而創新要拓寬思路、不拘一格。我們除了可在壺藝上繼承創新外,其他品種的紫砂陶無疑具有更大的創新空間;而用紫砂製作仿古青銅器,其實並非什麼首創。名藝人朱可心早在1932年就精心設計創作了紫砂“雲龍鼎”、“竹節鼎”,兩鼎在美國芝加哥國際博覽會展出,獲特級優獎,其中的“竹節鼎”由宋慶齡女士訂購收藏。我用紫砂製作仿青銅器,不過是繼承前輩們的工作,並力求融人現代審美理念,以作進一步的探索創新而已。以“獸面雙耳簋”為例,其造型比例、裝飾圖案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製作工藝上則充分運用紫砂手工成型的傳統技藝,使口沿光潤、鼓腹圓挺、線條諧調、裝飾大方,因此,如果沒有紮實的壺藝基本功是不能進行創新的;而沒有全新的創作理念也不敢進行創新。
二、創新需要探索。如前所述,創新需要功力,更要有探索的勇氣。在創作“獸面雙耳簋”中,在造型設計時,反覆修改,數易其稿;成型時又一再推敲,加以調整,修改達十五六次之多;後在燒成中,因口徑較大屢遭失敗,但在挫折面前並不氣餒、不退縮,繼續試驗,前後歷經一年多,才獲成功。可見,創新要有探索的勇氣,只有不斷試驗,不怕失敗,耐得寂寞,苦幹巧幹,才能取得成功;反之,如果墨守成規,每年只做幾件已經獲得市場認可的老產品,駕輕就熟,日子也會過的很好。但是一旦失去了創新的激情和探索的勇氣,那么你的藝術生命也就停滯不前了。
三、探索需要文化。在製作仿青銅器文物時,深感自己文化知識的不足,為此就學習歷史,博覽群書,還多次外出實地參觀,向專家學者請教。在創作“獸面雙耳簋”時,先了解簋的知識,仔細閱讀《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青銅卷)中每一件簋的說明,又經實地考察,確定了選擇,使其既有青銅古器的厚重,又有現代陳設的美感。再如在創作“孔府門下鼎”(見圖)時,就幾次到北京孔廟參觀,尋找靈感,後以孔廟中的鎮廟之寶——雙龍三足香爐鼎為素材加以設計,在雙龍的處理上,將其塑成騰雲駕霧、穿江倒海之雄姿,以代表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新的嵋起。這些文化內涵不通過學習,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是很難有所領悟,或者只能做到形似而很難表達出其中的精、氣、神。
在紫砂仿青銅器陳設陶的創作上,我還只是開始探索學習,今後打算一方面借鑑青銅器文物用於壺藝的創新設計,另一方面繼續探索陳設陶的創作,為紫砂陶藝的繁榮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