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吊王寨

陳吊王寨

陳吊王,姓陳,名遂,別名陳吊眼,元初福建人,漢族、畲族人民起義首領。宋末元初,隨叔父陳桂龍率眾起義,曾助宋將張世傑泉州,討伐降元的宋臣蒲壽庚。其叔父兵敗為元兵所殺害後,陳吊王率眾繼續抗元,前後堅持了六年。由於當時漳屬各縣和閩粵邊境一帶,畲漢雜居,為了加強團結,壯大力量,陳吊王提出了“窮苦人同命運,畲漢一家親”的口號,動員各地農民,不分畲漢,共同起來剷除殘暴,盪盡不平。他聯合畲族首領許夫人後,“勢力遍及漳、汀、潮一帶,號十萬眾,連營數百里”(《元史·世祖本紀》)。起義軍所到之處,嚴懲貪污、誅殺殘暴、開倉散谷,深得民眾的擁護,給元兵以沉重的打擊,至元十九年陳吊王在漳州被殺。

基本介紹

  • 別稱陳吊眼
  • 所處時代:宋末元初
  • 出生地福建
  • 去世時間:至元十九年
人物介紹,巧計退元兵,蛤蟆石,將軍山,埋金銀,陳吊王埋金銀 異文,險石銀水泉,

人物介紹

據漳州方誌記載,陳吊王由閩南粵東,歸附者眾,共有58寨。現在潮州地區很多地方還有陳吊王寨的遺蹟。
潮州市潮安縣歸湖鎮硯田村對面的山上有一處陳吊王山寨遺址,據說陳吊王當年從福建漳州鳳凰山聯合許夫人畲家兵後,軍隊曾駐紮在此。如今山頂上雜草林木叢生,但還可以看到山的東西兩面各有一條寬約二尺,長約50——100米的殘牆,牆外還挖有深約四尺的濠溝,山頂上還有一些宋代瓷器的殘片。站在陳吊王寨山上,南面是鳳凰溪,北面直接鳳凰山,西面可以看見韓江。陳吊王寨周圍還有風櫃嶺、舊馬道、倒撤嶺、蛤蟆石、曝銀石等多處跟陳吊王有關的遺蹟。
饒平縣新圩鎮與漁村鎮交界處,有一座四百嶺,山上也有陳吊王的抗元遺址。據說陳吊王當年曾率領男女義軍二、三千人,在四百嶺建立營壘,駐紮抗元。山上頂端,築有環山跑馬道,在北面山坡,還有一處“校場”(練馬場)。後人於這裡壘築一座石廟,放置陳吊王塑像,以表紀念,今殘跡尚存。在山下長彬鄉,後人還建有一座陳元帥爺宮,放置陳吊王大型塑像於大堂中,宮門兩側有一副對聯:“百丈埔中昭大勇,四百嶺上仰高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陳吊王忌日,當地百姓前往朝拜。
饒平東山鎮東明鄉,與福建省詔安縣太平鎮哮峰村接壤處,有一座水尾山,山間有一岩洞,據說可通山巔,是陳吊王畲軍的據點之一。洞內現存有“石眠床”和“石桌”各一張,相傳是陳吊王住過的居所。而在洞東南的山坡上,當年開墾了九十九丘田種植,故該處又名“九十九丘”。在附近的“三層石”山坡上,有一塊巨石,相傳陳吊王用劍鐫刻“微鳳垣市”四個大字,今字尚存,字跡清楚。
另外,潮州現存陳吊王的軍事遺址還有桑浦山的李古洞、鑄錢洞、甘露寺、龍虎洞等處。

巧計退元兵

南宋末年朝廷為了對付元兵入侵,派人跑到潮州畲族聚居的村落,組織畲家軍配合文天祥抵抗元兵。畲家軍有個將領叫陳吊眼,陳吊眼有武藝、有計謀。一夥畲族兄弟在歸湖鎮硯田村對面的山上安營紮寨,和元兵作戰。百姓城他為陳吊王,把寨叫做陳吊王寨。
陳吊王占據山寨,時常劫元兵和關府船隻,激怒了潮州守將文殿佐,他率領官軍,浩浩蕩蕩殺奔陳吊王寨而來。可是,一連幾天都無法攻下。文殿佐急得團團轉。
陳吊王寨有個叛徒偷偷跑下山向文殿佐告密,說山上兵力少,要是能把退路斷絕,山上缺糧、缺水,陳吊王不戰自敗。文殿佐聽後,立即定下困山計,把山寨圍得水泄不通。十多天過去了,山上的情況十分危急,將士們紛紛請求下山決一死戰,陳吊王沒有接受大家的意見,他早已想到一條退兵之計。
有一天,天氣晴朗,烈日當空。文殿佐正自愛樹下與叛徒碰杯飲酒。突然,士兵來飽:“寨上正在晾衣服、被帳,穀場正在曬穀子,風櫃還在搖著!”他們向寨頂望去,果然水汽朦朧,穀殼滿天飛。殿佐看後想,山上洗衣服肯定有水,風櫃在搖可能大米還沒有吃完。困寨是困不成了,只好下命令收兵回營。
其實,寨里的水和米早已喝關、吃光了。依據、被帳上的水汽不是水是陳吊王叫士兵們拉尿撒在上面的風櫃裡飛出來。全是粗糠沒有米,陳吊王不動一兵就解了圍。
現在寨北的風櫃坳,不管什麼時候,總有風從寨上吹來,據說就是當時陳吊王的風櫃還在搖!

蛤蟆石

陳吊王寨樹木多,荊棘叢生,蚊子滿天飛,士兵們常常被蚊子咬德睡不著覺,還害了瘧疾。天上的蛤蟆大仙聽知,特地感到寨上來,專門食蚊子。保護陳吊王和他的士兵,蚊子沒有了,大家睡覺安穩了,也不還瘧疾了。蛤蟆大仙怕自己走後,別處的蚊子還會飛來作孽,臨走時,就把寨里的一塊大石頭,點化成蛤蟆。從此,寨上的蚊子就絕跡了,後人就把這塊大石頭叫做蛤蟆石。
陳吊王寨

將軍山

有一次,陳吊王的探馬來報:官府正運一批民財從韓江逆水而來,準備運往福建。他馬上帶領一幫士兵抄小路趕到浮石碼頭,不料等了半天,還不見船影。陳吊王叫人再探,原來,所有財物早已被駐紮在韓江西岸將軍山上的賊王所劫。陳吊王得知,立即寫信給賊王,要把他奪得的財物送來,如不答應,就要踏平將軍山。
陳吊王寨
賊王怎肯接受,發誓要與陳吊王決一死戰。
第二天,雙方兵馬各自擺開陣勢,陳吊王和賊王在陣前交鋒,勝敗難分,陳吊王架開賊王的銅錘,取弓連射三箭,箭都被賊王用手接住。
陳吊王見箭不生效,便捏了一把鼻涕向將軍上摔去,頓時,將軍山化為石山。從此,山上的石壁終年象流鼻涕一樣,濕漉漉的。
賊王怒髮衝冠,把手裡的銅錘擲向陳吊王寨,陳吊王寨本來樹林折天,花草蓋地,驟然間變成“和尚頭”,光禿禿的。陳吊王不敢戀戰,只得鳴金收兵。

埋金銀

有一日,士兵向陳吊王報告,官軍又在調兵遣將,又要進山攻眨了。
陳吊王招呼幾個頭領商議,他對大家說,眼下山寨破碎,不如趁次機會撤退到別處去。
臨走,陳吊王叫人把平時積蓄的金銀一瓮一瓮抬到隊伍跟前,對大家說,:“官軍殺來了,我們先避一避。這些破銅爛鐵太重,難帶走,又不能丟,得有人看著,願意留下的站出來。”
有的士兵看到金銀,心裡痒痒的;聽大王這么說,便一個一個都站出來,一連站出來十八人。陳吊王想:哼,這都是些見錢眼開的傢伙!他二話沒說,便從身上抽出了寶劍,把十把個貪心的士兵的頭全砍下來拿去做瓮蓋,讓他們每人各守一瓮金銀。隨後又叫人把這十八瓮金銀秘密藏起來,這十八個刀下鬼有一個是陳吊王的妹妹。這位女將死的冤枉。她實在是好心好意想替哥哥守衛金銀的啊。可是,陳吊王卻把她當成貪心的人殺了。
緊銀剛埋好,文殿佐的官兵已到,把陳吊王寨圍得嚴嚴實實。陳吊王拉弓打箭,使出吃奶力氣向圍山官兵射去,箭飛一里多外,恰好射中軍營中的一塊大石,插進石里好幾分,嚇得官軍屎尿直流。這次射箭,震動了山神,山神便把陳吊王腳下那座山化作將軍搭弓形狀。後人就把這山稱為“將軍搭弓山”。陳吊王臨走前,還從身上撕下一小塊衣角扔下,衣角越變越大,最後變成鳥籠把許多官兵罩住,後人便把這座山稱做鳥籠山。
陳吊王趁官軍哭爹喊娘時,帶著一幫好漢從倒撤退,向鳳皇山進發。
文殿佐不趕追趕,光在山上搜查,忽見石壁上有陳吊王的詩“神箭穿裂虎山石,泡尿揚糠官兵退。
略施小法罩眾鳥,安步當車出重圍。
文殿佐老羞成怒,喝令兵士把字跡毀掉。剛要回歸,突然晴天一聲霹靂寨牆驟然裂出一條大縫,縫裡數起一根高大的石柱,上面出現”陳吊王妹在此“六個字,官軍看了非常害怕,連滾帶爬逃下山去。裂縫現在還在,被人們稱為”大嶺“。

陳吊王埋金銀 異文

南宋末年,元兵進犯中原小皇帝趙昺帶著身邊幾個大臣南逃。這時,各路綠林好漢,紛紛起兵保護小皇帝。決計滅元復宋。就在這潮州繞平交界的青嵐山一帶,駐紮著綠林巨頭陳吊眼和他的妹妹陳賽花。兄妹把歷年搜聚的金銀財寶裝進一個大土瓮。然後召集全寨的將士,問誰願隨軍和元兵打仗?誰願留寨守財?陣中那些貪財怕死的,當即站出陣外,報名留寨。陳吊眼心裡有數,便命這些將士將財寶扛進周圍山洞和地穴,一切就緒後,他把這些將士一一砍頭,再命人每個土瓮上放一個頭顱,並乘夜封穴堵洞。然後向全體將士宣布:貪生怕死者,依次為例。眾將士一直表示與陳吊王共生死。
為了使這批財寶不致永世被埋沒,陳賽花請來當地名匠,在”鷹鼻岩“的大石上刻上”離此一箭之地“六個大字:又請軍師爺寫了一首示藏寶之地的詩文,再譯成”蝌蚪文“拆成字旁,隨手貼上在一塊巨石上刻成碑文,完工後,兄妹倆便帶兵尋找送帝昺去了。
這塊巨石一直保存到今,但是誰也無法把這”蝌蚪文“拆成字旁,這樣一來,也就無法識破陳吊王當年藏寶的地方了。

險石銀水泉

好多年後的一天,有個姓張的官員路過鳳凰山險石,見險石奇險,真好玩,就在四周轉了一圈,後來累了,便在石腳下打了個盹。忽然夢見十八個無頭鬼跑到他跟前,哭哭啼啼要求超生;還說出陳吊王那十八瓮金銀掩埋的地點,姓張的官員醒來後,心想,金銀是身外之物,我要不得;但那十八個無頭鬼到是要把他們趕走,免得這裡不清淨。回衙後,他就請和尚在險石邊念經做佛事,並請來石匠在石上刻佛語,中間一句是”南無阿尼陀佛“,右邊是”制煞“二字,意思是不讓鬼魔做怪;左邊刻的是金銀埋藏的地點,其實那些字都是些偏旁筆劃,誰也看不懂。
又過了些日子,有個人從險石經過,老遠就望見石壁下面猾啦嘩啦留下一股白銀。他知道那便是陳吊王埋的金銀,跑上前一看,銀水又不見了,他斷定,白銀一定埋在石頭裡面,就找倆鐵釺,想把白銀的出口撬開,好把白銀摳出來,誰料,一連撬了十八個洞,洞裡流出的都不是白銀,而是鮮紅的血,他一無所獲,只好回去,知道現在。洞口旁邊的石頭,都是紅色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