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堅(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伯堅(1922年——1991年4月13日),男,山東省龍口市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香港文匯報副社長。陳伯堅是《志願軍戰歌》歌詞的發現者和傳播者。著有長篇小說《濱海城的俊女們》,中短篇小說集《素月》,小說散文集《邊城紀事》、《陳伯堅小說選》、《盡意瀟灑——陳伯堅散文選》,雜文集《閒話集》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伯堅
  • 出生日期:1922年 
  • 逝世日期: 1991年4月13日
  • 性別:男
個人簡歷,保家衛國,唱遍中國,優秀戰士,文學成就,

個人簡歷

陳伯堅,1922年生,山東省龍口市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膠東區《大眾報》編輯、記者、採訪科科長,新華通訊社膠東支社記者,前線支社社長。解放戰爭期間,歷任華東野戰軍第九、十三、十四縱隊九兵團報社和新華社支社、分社社長;新華社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三支社副社長、社長。新中國成立以後,陳伯堅長期在新華通訊社工作,歷任新華社志願軍分社副社長、志願軍總分社編輯組長、朝鮮停戰代表團開城記者團秘書、秘書處新聞組組長;1955年,入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學習;後任新華社駐開羅和巴格達分社首席記者、新華社國際新聞部編輯、東方組組長,國際新聞部副主任、主任,新華社黨組成員,副社長兼機關黨委書記,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社長,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1987年8月任香港文匯報副社長。

保家衛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聽著這首雄壯的《志願軍戰歌》,就會使人想起陳伯堅的身影。陳伯堅是這首戰歌歌詞的發現者和傳播者。當時,他由新華總社派出隨第一批志願軍部隊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採訪。他在一個炮兵連貼滿了決心書的牆報上看到了指導員寫的一首詩,表達了我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感情和決心,就抄了下來準備在報導中引用,並且同作者商量,建議把“橫渡鴨綠江”改為”跨過鴨綠江”,以表現英雄氣概;把“中華好兒女”改為“中國好兒女”,以增強讀音脆度。他將這首詩引用在他的戰地通訊《記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幾位戰士的談話》這篇文章上。

唱遍中國

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刊登了這篇通訊,將這首詩醒目地排在標題下面,引起國內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共鳴。時任文化部藝術局副局長的著名音樂家周巍峙,讀了這首詩後讚不絕口,很快就譜出了曲。並將這首歌曲定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在短短的幾個月內,這首雄赳赳、氣昂昂的戰歌就唱遍了全國城鄉和全志願軍部隊,成了鼓舞人心和鬥志的戰鬥動員令。後來,總政治部在評選全軍優秀歌曲時給這首歌曲評了特等獎,並且根據陳伯堅提供的線索找到了這個叫麻扶搖的連指導員,發給了他獎狀和獎金。從此,這首歌便迴蕩在朝鮮戰場,響徹在神州大地。

優秀戰士

陳伯堅是在戰火中鍛鍊成長起來的優秀新聞戰士。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在新聞戰線上辛勤工作,鞠躬盡瘁。戰爭年代,陳伯堅經常深入連隊、深入火線;抗美援朝期間,他又活躍在朝鮮戰場,不怕困難、不畏犧牲,熱情報導我軍官兵的英雄事跡;建國以後,他長期從事國際新聞的采編工作,為新中國的新聞事業貢獻良多。他到香港工作後,堅持黨的方針政策,為開闢亞太地區的新聞事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中,陳伯堅被打成了“三反分子”,在“勞改隊”參加勞動,吃盡了苦頭。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後,他恢復了原職。

文學成就

陳伯堅著有長篇小說《濱海城的俊女們》,中短篇小說集《素月》,小說散文集《邊城紀事》、《陳伯堅小說選》、《盡意瀟灑——陳伯堅散文選》,雜文集《閒話集》等。
1991年4月13日,陳伯堅在北京逝世。(《山東通史當代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