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仙輝

陳仙輝

陳仙輝,1963年3月出生於湖南湘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

1986年陳仙輝入讀杭州大學物理系碩士研究生;1992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199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教授,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02年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06年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訪問教授;2015年12月7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仙輝長期以來一直堅持新型非常規超導體的探索及超導和強關聯物理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仙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 
  • 出生日期:1963年3月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主要成就: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02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年)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79年9月—1982年7月,陳仙輝就讀於宜春師專(現宜春學院)物理系。
陳仙輝陳仙輝
1982年8月—1986年8月,陳仙輝任江西省棠蒲煤礦子弟學校副校長。
1986年—1992年,陳仙輝就讀於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物理系碩士研究生。
1992年5月—1993年10月,陳仙輝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講師。
1993年11月—1998年4月,陳仙輝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94年5月—1995年4月,陳仙輝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博士研究生。
1998年5月—2002年12月,陳仙輝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物理系工作。
1994年1月—1995年4月,陳仙輝任德國卡爾斯魯厄研究中心洪堡基金研究學者。
1995年5月—1995年10月,陳仙輝任德國斯圖家特固體物理研究所洪堡基金研究學者。
1998年7月—1999年2月,陳仙輝任日本北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院訪問教授。
2001年1月—2003年10月,陳仙輝任美國德克薩斯超導研究中心訪問研究教授。
2005年10月—2005年11月,陳仙輝任香港浸會大學物理系訪問教授。
2006年8月—2006年9月,陳仙輝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訪問教授。
2015年12月7日,陳仙輝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仙輝長期以來一直堅持新型非常規超導體的探索及超導和強關聯物理的研究,發現的新型超導體涵蓋銅氧化合物超導體、富勒烯超導體、鐵基超導體和有機超導體等多種體系。在鐵基超導體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首次在鐵基超導體(常壓下)實現40開以上的超導電性,給出了相圖及反鐵磁與超導電性競爭和共存的證據,發現大同位素效應和磁化率線性溫度依賴關係的普適行為;在強關聯電子體系中發現多自由度相互作用導致的反常行為;基於黑磷具有與石墨類似的二維結構且有能隙,提出開展對其研究的思想,隨後利用高溫高壓技術生長出高質量黑磷單晶,並與復旦大學張遠波等小組合作,成功地在二維黑磷薄層晶體實現了場效應電晶體。
陳仙輝陳仙輝
陳仙輝主要從事新材料的探索和研究,發現了新超導體及一系列的新材料。合成了兩個新型銅氧化合物超導體系列。此外,從事了強關聯電子體系的輸運特性和磁性質及在磁場下的行為和電磁關聯的實驗研究。在高溫超導體和鈷基氧化物的磁場下的輸運性質和自旋結構與電荷的相互作用,富勒烯化合物中電荷轉移對聲子行為的影響,氧同位素置換誘導的金屬—絕緣體相變和自旋態轉變等方面取得了令國際同行注目的研究成果。
2008年3月,陳仙輝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王楠林研究組分別獨立在摻F的SmOFeAs和CeOFeAs中觀測到了43K和41K的超導轉變溫度,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率先證明了鐵基超導體是高溫超導體。
  • 學術論著
截止到2018年1月,陳仙輝已發表SCI論文300餘篇,論文引用15000餘次,其中兩篇論文引用超過千次(1900和1400餘次),發表論文包括Science(1篇)、Nature(3篇)、Nature Materials(3篇)、Nature Nanotechnology(6篇)、Nature Physics(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6篇)、Nature Photonics(1篇)和PRL(35篇)等。
1) Superconductivity at 43 K in Samarium-arsenide Oxides SmFeAsO1-xFx X. H. Chen, T. Wu, G. Wu, R. H. Liu, H. Chen and D. F. Fang Nature 453,761-762 (2008).
2) A large iron isotope effect in SmFeAsO1-xFx and Ba1-xKxFe2As2 R. H. Liu, T. Wu, G. Wu, H. Chen, X. F. Wang, Y. L. Xie, J. J. Yin, Y. J. Yan, Q. J. Li, B. C. Shi, W. S. Chu, Z. Y. Wu and X. H. Chen Nature 459, 64-67 (2009).
3) The BCS like gap in superconductor SmFeAsO0.85F0.15T. Y. Chen, Z. Tesanovic, R. H. Liu, X. H. Chen, C. L. Chien Nature 453, 1224 (2008).
4) Coexistence of superconductivity and antiferromagnetism in (Li0.8Fe0.2)OHFeSe X. F Lu, N. Z. Wang, H. Wu, Y. P. Wu, D. Zhao, X. Z. Zeng, X. G. Luo, T. Wu, W. Bao, G. H. Zhang, F. Q. Huang, Q. Z. Huang, X. H. Chen Nature Materials 14, 325-329 (2015).
5) Black phosphorus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L. K. Li, Y. J. Yu, G. J. Ye, Q. Q.Ge, X. D.Ou, H. Wu, D. L.Feng, X. H. Chen, and Y. B. Zhang Nature Nanotechnology 9, 372-377 (2014).
6) Quantum oscillations in a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in black phosphorus thin films L. K. Li, G. J. Ye, V. Tran, R. X.Fei, G. R. Chen, H. C. Wang, J. Wang, K. Watanabe, T. Taniguchi, L. Yang, X. H. Chen and Y. B. Zhang Nature Nanotechnology 10, 613-618 (2015).
7) Measurements of the Anisotropic In-Plane Resistivity of Underdoped FeAs-Based Pnictide Superconductors J. J. Ying, X. F. Wang, T. Wu, Z. J. Xiang, R. H. Liu, Y. J. Yan, A. F. Wang, M. Zhang, G. J. Ye, P. Cheng, J. P. Hu, and X. H. Chen Phys. Rev. Lett., 107,067001 (2011).
8) Superconductivity at 5 K in alkali-metal-doped phenanthrene X. F. Wang, R. H. Liu, Z. Gui, Y. L. Xie, Y. J . Yan, J. J. Ying, X. G. Luo, and X. H. Chen Nat. Commun. 2, 507 (2011).
9) Novel dynamical effects and glassy response in strongly cor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 G. Y. Wang, X. H. Chen, T. Wu, X. G. Luo, W. T. Zhang, G. Wu Phys. Rev. Lett. 100, 146402 (2008).
10) Phase Diagram and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in Newly Discovered Superconductors: SmO1-xFxFeAs R. H. Liu, G. Wu, T. Wu, D. F. Fang, H. Chen, S. Y. Li, K. Liu, Y. L. Xie, X. F. Wang, R. L. Yang, C. He, D. L. Feng and X. H. Chen Phys. Rev. Lett. 101, 087001 (2008).
  • 承擔項目
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
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
關聯電子體系量子規律探索與凋控
強關聯電子體系的量子相變及反常物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面上項目
鈷基氧化物的低溫物理性能研究
科技部973項目
超導新材料探索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
  • 成果獲獎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所獲榮譽
2009 年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
2010 年
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0 年
關聯電子體系新材料合成及物性研究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3年
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從1996年開始,陳仙輝給本科生教授《熱力學與統計物理》課程,一直到2014年,這門課他整整講授了19年。
  • 指導學生
根據2018年8月全國圖書聯盟顯示,陳仙輝一共培養了博士生、碩士生30名。培養的學生如下:葉國俊、盧秀芳、程鵬、馬家強、王愛峰、閆亞軍、王向鋒、劉榮華、謝亞麗等。

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所獲榮譽
1998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3年
教育部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2009年
中國物理學會“葉企孫獎”(2008-2009年度)
2009年
教育部―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
2013 年
入選“萬人計畫”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5年
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5年
國際超導材料獎“Bernd T. Matthias獎”
2016年
安徽省突出貢獻獎
2016年
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
2017年
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
2017年
全國創新爭優獎章

社會任職

陳仙輝擔任中國物理學會低溫物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低溫物理學報》副主編,《物理》雜誌編委,第九屆安徽省政協委員,還兼任 Nature系列雜誌《Scientific Reports》和《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Editor、《科學通報》編委、《物理學進展》編委、中國物理學會理事、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等學術職位。

個人生活

  • 紀念恩師
2011年,陳仙輝拿出20萬元,在中國科大物理學院設立“吳杭生紀念獎學金”,以表達對恩師的懷念和感恩。

人物評價

科學精神始終如一,就像陳仙輝院士那樣把超導事業作為畢生追求,“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持之以恆尋找新型超導材料,帶領中國高溫超導研究躋身國際前列。(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