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霾與黑暗――洪水滅世之夜

陰霾與黑暗――洪水滅世之夜

陰霾與黑暗――洪水滅世之夜》是英國著名畫家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創作的油畫作品。該油畫取材於“聖經”中洪水的故事,描繪了洪水之夜人類境遇黑暗的場景

基本介紹

作品簡介,作品欣賞,參展歷史,畫家簡介,

作品簡介

《陰霾與黑暗――洪水滅世之夜》(Shade and Darkness - the Evening of the Deluge)是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著名的水彩畫家和版畫家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約在1843年創作的油畫作品。
《陰霾與黑暗――洪水滅世之夜》為帆布油畫,油畫尺寸為:787 x 781 mm。
該油畫作品收藏於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

作品欣賞

油畫中描繪的飛入光中成放射狀的鳥類隊形油畫中描繪的飛入光中成放射狀的鳥類隊形
臨近晚年的透納以象徵的樣式,準宗教的激情,高強度地表現了陽光,以此表現生命狂歡。畫面結構呈漩渦狀以表現光影效果,在此畫家顯然研究了如何讓觀眾站立畫前也能感到直射入眼的光芒,而考慮層層向白色光點推近的弧形光圈的結構,並通過飛入光中的成放射狀的鳥類隊形增加越來越強烈的光感。
作品中最鮮明的特點是明暗對比手法和表現純粹光色手法的運用,以此來喻意“滅世”一畫中人類現實境遇的黯淡無望。
該油畫和透納的另一幅作品“光與色――洪水滅世後的清晨”('Light and Colour (Goethe's Theory), The Morning after the Deluge - Moses writing the Book of Genesis')互為姊妹篇。就如歌德Goethe)的“色彩論”('Farbenlehre',Theory of Colours)所描述的,在該組畫中,透納運用冷色調暖色調,給人以鮮明的對比感。
該組作品中,透納表現了大自然的強大力量,並引用歌德詩歌,將同時期最新的科學理論加入到作品中而展現其元素力量。

參展歷史

該作品曾多次參與展出。(表格列出了其主要參展歷史)
時間(年)
參展地
展位號
1843
皇家美術學院
363
1951
加的夫

1952~1953
Arts Council tour
20
1959
泰特美術館
360
1966
紐約
28
1972
德勒斯登
18
1972
柏林
27
1974~1975
皇家美術學院
522
1976
漢堡
130
1978~1979
海牙
XV
1983~1984
巴黎
72
1984
伯明罕

畫家簡介

畫家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的肖像畫家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的肖像
透納以善於描繪空氣的微妙關係而聞名於世,尤其對水氣瀰漫的掌握有獨到之處。他在藝術史上的特殊貢獻是把風景畫與歷史畫肖像畫擺到了同等的地位。透納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後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紀晚期。透納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即致力於繪畫形式與色彩的探索,人們從他後期那些大膽的習作中找到了印象主義現代抽象繪畫的發端。
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國最為著名,技藝最為精湛的藝術家之一,19世紀上半葉英國學院派畫家的代表,與約翰·康斯特布爾並稱為“真正使英國風景畫擺脫荷蘭法國義大利繪畫影響而走上自己獨立道路的兩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