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溝村(陂溝村(普寧市大南山鎮))

陂溝村(陂溝村(普寧市大南山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陂溝村,隸屬廣東省普寧市大南山鎮(現為街道)轄下行政村,位於市區流沙西南3.7公里處。全村皆一姓羅,現人口約4000,是大南山鎮三大人口村之一,村民多數出外經商務工,部分留守以農林為業。明初,有黃氏一支遷此定居,及後又遷出往灰寨;相傳於明嘉靖年間(約1530),羅氏叔侄從福建省詔安縣遷此創村,因村南有一塊水陂石,村民從陂石下開引水渠過村,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陂溝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普寧市大南山鎮
  • 地理位置:邊上有梘頭寮村、白馬村、錫坑村
  • 人口:4000
  • 方言:潮汕話
  • 農林主產:水稻、甘薯、蔬菜、茶葉等作物
廣東省普寧市大南山街道下轄村,主要農產品,村內資源,企事業單位,學校,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陂洋鎮下轄村,主要農產品,村莊現狀,主要學校,

廣東省普寧市大南山街道下轄村

廣東省揭陽市陂溝村
陂溝村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築多為從貝灰三合土潮式民居,及部分現代新建的鋼筋水泥結構樓房。有耕地977畝,山地4814畝,農林主產水稻、甘薯、蔬菜、茶葉、剝落、烏欖、雜果等作物。村南1公里處是三坑下水庫。村北有大南山中學。有陂溝國小、幼稚園。有企業若干家。有鄉村公路通往村西側的縣道111線大南山路(即流石公路)。康熙七年(1668),清政府於此設防汛。是革命紅色游擊區。1928年2月12日,在彭湃指導下,於村中原振聲學校成立了普寧縣蘇維埃政府並以為址。1936年中共地下黨派羅天、陳煥新於此組織游擊隊,掀起抗日救亡活動。村西北側的和尚坷虎地山,有東江工農革命第六團隊參謀長鄧寶珍烈士之墓,屬普寧文物保護單位。是曾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天故里。正月時候,村中有搶花生及游神民俗。
自三坑水庫而下,有溪渠流經陂溝村西南角上而分為二並環抱全境,西側溪渠為舊時河溝,其蜿蜒繞於老寨前,有支流入村;往東側而去的溪渠為近代拓大,是三坑引水渠。從地圖上看,陂溝村位於大南山路西側,處於鎮的西北角上,其東北為山後池村和鎮區,東南為什石洋村,南為灰寨村,西為大南山,正北是平頭嶺與流沙街道接壤。按新老聚落劃分,村由兩大塊組成,村北平頭嶺山下是近年新辟的樓房局,已具規模,大南山中學就位於此。村東南則為連綿不斷的平房厝局,再細分,這一片區中東北側有兩個大型厝局,一朝向南,一朝向東,並以為名,此外還有不規則的小型厝局位於當中;西側為老寨所在,其後及至南端,是建寨之後所拓建的老建築群聚落,這聚落中的房屋大多朝西又向老寨呈向心狀而建。
從東南面村口進來,最先看到的是多達二十街的向東片厝局,在該處還有羅氏宗祠一座,觀其貌,應為民國末期所建造。向東片的南端是村裡的活動中心,這裡有戲台、村委、振聲學校、慈悲娘娘廟、關帝廟等建築。再往西行,是一個十字路口,大路東是新厝,大路西是老寨及老聚落,直接向西可達老寨前。
據資料而知,陂溝老寨分為南門北門,即明嘉靖時候羅氏叔侄遷此所創之村寨。老寨坐東朝西,寨內五街四座,左右後各有厝包,內埕前圍牆外是一口半月狀池塘,池塘外則是河溝;內埕南北各設有寨門,其中北門外有伯公廟,南門外有淵源齋。寨內建築多為三間一落式,祠堂尤為多,當中有羅氏祖祠、羅氏房祖祠、羅氏房祠、羅氏祖祠懷輝堂等,部分有進行重修。由於年久失修,除了還有人起居之外,寨內大多房屋已經逐漸塌毀。
老寨北門外的新寨片有一羅氏祖祠懷遠堂,據聞是奉祀南北門開基祖五世安山公、六世振揚公之專祠,其朝西而建,為三間二進式格局,從門樓壁肚上聯文落款而推出,應是落成於民國戊子歲,即1948年。懷遠堂後還有一座茂祖家祠,懷遠堂南側,則有一座近年新建或重建的雍祖祠。老寨正後方有三間二進式的先進祖祠繼述堂,從樣貌上看,曾被作為學校之用,其上紅色印記如今還有遺存。除此,在老寨後方的這一片名為後河溝的片區中,還有一座羅氏在祖祠。

主要農產品

火龍果、脆甜、木瓜、香菜、洋菇、透明包菜、四季豆、蔥

村內資源

鎵、錳、石膏

企事業單位

振南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廣東利泰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學校

陂溝國小,大南山中學

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陂洋鎮下轄村

陂溝村隸屬於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陂洋鎮,分為陂溝鄉,碗謠村、後福村、城東村,新遼、新鄉,深溝,寨內,老圩等等自村,村裡有條源頭於內洋村的河流(習慣稱為陂溝溪)。

主要農產品

荔枝、鳳梨、芒果、李子、龍眼、油柑、青梅等。

村莊現狀

人口結構多為老人和小孩子,中、青年輕人在外打工或者做生意的居多。比較 重視傳統文化節日,春節會有舞虎獅竄門參拜稱參厝(代表吉祥祝福之意)、清明節(多數在外的人會回鄉祭祖)、拜聖人公(農曆七月二十四日,是陂溝村最隆重的一個祭 祀活動,多數人也會回鄉祭祀)。

主要學校

陂洋中心國小;陂洋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