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韋扎諾地震

阿韋扎諾地震

阿韋扎諾地震 1915年1月13日,義大利首都羅馬以東阿韋扎諾(Avezzano)發生芮氏7.0級地震,造成約3萬人死亡。

基本介紹

  • 名稱:阿韋扎諾地震
  • 時間:1915年1月13日
  • 地理位置:義大利首都羅馬以東阿韋扎諾
  • 震級:7.0級
  • 震中烈度:7.0
  • 傷亡人數:約3萬人死亡
地震預防簡介,義大利近百年嚴重地震,相關連結,全球地震帶分布,環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到印度尼西亞,洋脊地震帶,地震的產生和類型,概況,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誘發地震,人工地震,地震前兆與地震觀測,簡介,地震的巨觀前兆,地震的微觀前兆,地震觀測台網,

地震預防簡介

阿韋扎諾地震 地震是在地球的地殼版塊產生壓力時發生。地殼在釋放壓力時產生震動,導致對周圍環境的損害,稱之為一次地震。在地殼版塊發生擠壓的周圍會產生地震波。地震的強度可以用里氏單位來測定。地震發生在三類板塊構造改變或出現斷層時:即板塊的碰撞,分離,及變形。地震釋放的能量是一個難以讓人置信的數量,它能在短短几分鐘內摧毀橋樑,建築物,甚至整個城市。
里氏級是用於測量一次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的對數級強度。就是每增加一個里氏 級,被釋放能量的數量就增加一個10 。下面是一個比較地震的強度和效應的表。
里氏級強度
地震效應
低於3.5級
人們基本無感覺,只有地震實驗室可測到
在3.5至5.4級之間
通常有所感覺,但只造成輕微損害
在5.4至6.0級之間
可能會對好的建築物有輕微損害,但對較差建築物可在小範圍內造成明顯損害
在6.1至6.9級之間
破壞範圍可達方圓60英里
在7.0至7.9之間
被認為是很大的地震,可造成一系列大面積的損壞
大於8.0級
是非常嚴重的大地震,會造成超過100英里以上的一系列損壞

義大利近百年嚴重地震

2002年10月31日 中南部聖僑治5.9級地震,30死,包括壓在倒塌學校瓦礫下的27名師生
1997年09月26日 薄西山阿西西連串強震,13死,4萬人無家可歸,著名的聖方濟各教堂被破壞
1980年11月23日 那不勒斯附近的埃博利6.9級地震,2,735死,7,500人傷
1976年05月06日 東北弗留利6.5級地震,976人罹難
1915年01月13日 中部阿韋扎諾7級地震,全城夷平,3.26萬人死
1908年01年28日墨西拿海灣發生7.5級地震,觸發海嘯,官方指8.2萬人死,但估計高達20萬,是歐洲死傷最嚴重的地震

相關連結

阿韋扎諾地震 20世紀重大地震事件
1、1905年4月4日,印度克什米爾邊境發生8.0級地震,死亡1.88萬人。
2、1906年4月18日,美國舊金山發生8.3級地震,損失5億美元。
3、1906年8月17日,智利帕爾瓦萊索發生8.4級地震,死亡2人,損失2.56億美元。
4、1907年10月21日,原蘇聯杜尚別發生8.0級地震,死亡1.2萬人。
5、1908年12月28日,義大利西西里島默西拿發生7.5級地震,死亡12.3萬人。
6、1915年1月13日,義大利羅馬以東阿韋扎諾發生7.0級地震,死亡2.99萬人。
7、1920年12月16日,中國寧夏海原發生8.5級地震,死亡20萬人。
8、1923年9月1日,日本東京橫濱發生8.2級地震,死亡9.9萬人,損失28億美元。
9、1927年5月23日,中國甘肅古浪發生8.0級地震,死亡4.14萬人。
10、1934年1月15日,尼泊爾印度邊境發生8.3級地震,死亡1.07萬人。
11、1935年5月30日,巴基斯坦基達發生7.5級地震,死亡5萬人。
12、1989年1月25日,智利阿根廷邊境發生7.8級地震,死亡2.8萬人,損失1億美元。
13、1939年12月26日,土耳其埃爾津詹發生8.0級地震,死亡3.27萬人。
14、1948年10月5日,原蘇聯阿什哈巴德發生7.3級地震,死亡2.33萬人。
15、1949年7月10日,原蘇聯海特發生7.6級地震,死亡1.2萬人。
16、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艾加迪爾發生5.9級地震,死亡1.31萬人,損失1.2億美元。
17、1960年5月22日,智利康塞普西翁發生8.5級地震,死亡0.57萬人,損失6.75億美元。
18、1962年9月1日,伊朗西北部發生7.1級地震,死亡1.223萬人。
19、1964年3月28日,美國阿拉斯加發生8.5級地震,損失5.38億美元。
20、1964年6月16日,日本本州發生7.5級地震,損失8億美元。
21、1968年8月31日,伊朗東北部發生7.4級地震,死亡1.2萬人。
22、1970年1月5日,中國雲南通海發生7.8級地震,死亡1萬人。
23、1970年5月31日,秘魯發生7.7級地震,死亡6.68萬人,損失5.07億美元。
24、1971年2月9日,美國洛杉磯發生6.5級地震,損失約10億美元。
25、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發生6.2級地震,死亡1.2萬人,損失10億美元。
26、1976年2月4日,瓜地馬拉發生7.9級地震,死亡2.28萬人,損失10億美元。
27、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7.8級地震,死亡24萬人,損失150億元人民幣。
28、1977年3月4日,羅馬尼亞弗朗恰發生7.2級地震,損失20億美元。
29、1978年9月16日,伊朗東部發生7.7級地震,死亡約2.5萬人。
30、1980年10月10日,阿爾及利亞阿斯南發生7.7級地震,死亡約2萬人,損失60億美元。
31、1983年5月26日,日本秋田發生7.7級地震,損失65.6億美元。
32、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海發生8.2級地震,造成墨西哥城0.5萬人死亡,損失70-80億美元。
33、1988年12月7日,原蘇聯亞美尼亞發生7.0級地震,死亡2.5萬人,損失100億盧布。
34、1989年10月17日,美國舊金山發生7.1級地震,損失20億美元。
35、1990年6月21日,伊朗西北部發生7.7級地震,死亡4萬人。
36、1990年7月16日,菲律賓呂宋島發生8.0級地震,損失46億美元。
37、1992年3月13日,土耳其發生6.8級地震,損失8億美元。
38、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杉磯地區發生6.7級地震,損失170億美元。
39、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發生7.0級地震,死亡0.64萬人,損失960億美元。
40、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部伊茲米特市發生7.8級地震,死亡1.6萬人,損失200億美元。
41、1999年9月21日,中國台灣南投發生7.6級,死亡0.24萬人,受災人口250萬,災民32萬,損失92億美元。

全球地震帶分布

根據全球構造板塊學說,地殼被一些構造活動帶分割為彼此相對運動的板塊,板塊當中有的塊大,有的塊小。大的板塊有六個,它們是: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板塊。全球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大板塊的邊界上,一部分發生在板塊內部的活動斷裂上。
經科學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動帶有三個:

環太平洋地震帶

分布於瀕臨太平洋的大陸邊緣與島嶼。從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開始,向南經南美洲南端、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到南喬治亞島;向北經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到日本群島;然後分成兩支,一支向東南經馬里亞納群島關島雅浦島,另一支向西南經琉球群島、我國台灣、菲律賓蘇拉威西島,與地中海--印尼地震帶匯合後,經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斐濟島到紐西蘭。其基本位置和環太平洋火山帶相同,但影響範圍較火山作用帶稍寬,連續成帶性也更明顯。這條地震帶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幾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地中海到印度尼西亞

地中海-印度尼西亞地震帶
西起大西洋亞速爾群島,向東經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邊境、經過緬甸到印度尼西亞,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它橫越歐亞非三洲,全長2萬多公里,基本上與東西向火山帶位置相同,但帶狀特性更加鮮明。該帶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洋脊地震帶

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軸部,均為淺源地震,震級一般較小。此外,大陸內部還有一些分布範圍相對較小的地震帶。如東非裂谷地震帶。我國鄰近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帶的交接地區,地震頻繁。歷史上以及近期都發生過破壞性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73年甘 孜地震,1974年海城營口地震,1975年溧陽地震、爐霍和道孚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和雲南昭通地震,1977年溧陽地震。這些地震除發生在溧陽的兩次地震略低於7級外,其餘均在7級以上。此次

地震的產生和類型

概況

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颳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圖 1—1)。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地震前兆與地震觀測

簡介

地震前自然界出現的與地震孕育有關的現象稱為地震前兆、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實踐中,早就開始認識到地震是有前兆的,並留下了豐富的關於地震前兆的記載。例如:1739年寧夏銀川地震以後,有人就總結出地震與井水變化、動物不安、震前地下發聲、天氣反常現象之間可能存在某些聯繫。
古書《隆德縣誌》上出記載了古人總結的六種地震前兆現象。現代地震科學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確實存在多種多樣的前兆現象。地震前兆分為巨觀前兆和微觀前兆。

地震的巨觀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巨觀前兆,簡稱巨觀前兆。比較常見的有,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動物的習性異常,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等。
巨觀前兆在地震預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級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廣大民眾曾觀察到大量的巨觀異常現象,為這兩次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重要資料。不過也應當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種巨觀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預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組漲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關,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響,井水的變色變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動物的異常表現可能與天氣變化、疾病、發情、外界刺激等有關,還要注意不要把電焊弧光、閃電等誤認為地光,不要把雷聲誤認為地聲,不要把燃放煙花爆竹和信號彈當成地下冒火球。—旦發現異常的自然現象,不要輕易作出馬上發生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弄清異常現象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保護好現場,向地震部門或政府報告,讓地震部門的專業人員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的真相。

地震的微觀前兆

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微觀前兆,簡稱微觀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地震活動異常。大小地震之間有一定的關係。大地震雖然不多,中小地震卻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有可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形變異常。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岩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藉助於精密的儀器,可以測出這種十分微弱的變化,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球物理變化。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岩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些變化,利用精密儀器測定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和地磁的變化,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下流體的變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層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岩層中還可能產和貯存一些其它氣體,這些都是地下流體。用儀器測地下流體的化學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們的變化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震觀測台網

要捕捉地震的微觀前兆,就必須建立覆蓋面積地區的地震觀測台網,進行長時間的精密觀測。記錄地震的儀器叫地震儀.專門從事地震觀測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測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儀——“候風地動儀”。現代的地震儀已經採用了最先進的電子技術,具有極高的靈敏度,甚至還有專門的海底地震儀和深井(鑽孔)地震儀。相當一部分地震台站現在已經不需配備專人進行觀測,就能自動記錄地震信號,通過電纜或無線電波將信號自動傳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計算機進行自動處理這叫做遙測地震台網,、包括四川省在內,我國許多地區都已建立了現代化的遙測地震台網。此外,還有地電、地磁、重力、地形變、地下流體等地震前兆觀測台站。解放前,舊中國只有一個地震台、三個地震工作人員,地震事業極為落後。解放後,新中國的地震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1957年.四川省第一個地震台——成都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1966年邢台地震後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我國的地震事業加快發展步伐,1971年成立了國家地震局(現中國地震局)經過近三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地震觀測台網已具規模,目前,我國已建立了I000多個現代化的地震台(含地方地震台),地震觀測技術廣泛套用了電子、無線電傳輸和數位化等高新技術。
義大利中部阿布魯佐省山區6日凌晨3時32分(台北時間6日9時32分)發生地震,目前已造成約1600人死傷,另有多處中世紀建築受損,近5萬人無家可歸。
一夜發生兩次地震
法新社說,當地時間5日22時20分(台北時間6日4時20分),義大利中北部艾米利亞-羅馬涅區拉文納發生芮氏4.6級地震,震源深度為28公里,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但6日凌晨地震再度發生。發生時,當地居民正在熟睡。
義大利方面報導,凌晨地震震級為芮氏5.8級。而美國地質勘探局報告,震級為6.3級,震中距首都羅馬95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
義大利民防局說,凌晨地震的震中位於阿布魯佐省首府拉奎拉市附近山區。
報導說,由於擔心發生餘震,拉奎拉有上萬人站在街道上,有人相互擁抱驅散恐懼。
22歲的安東尼奧·奧斯蒂利奧告訴法新社記者:“我們全家在地震中驚醒,然後迅速跑下樓,身上還穿著睡衣。”
死亡人數已超過90
截至台北時間6日晚,意災區報告死亡人數超過90人。災區政府官員說,隨著救援工作不斷推進,死亡人數還可能不斷上升。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6日說,地震目前已造成逾1500人受傷。
義大利公共安全部門負責人吉多·貝爾托拉索說:“地震造成許多人死傷,許多房屋倒塌。”
拉奎拉一所大學宿舍樓在地震中部分倒塌,6名學生困在廢墟之下。宿舍樓外,許多逃生的學生穿著拖鞋,披著毯子,眼含淚水。
22歲大學生路易吉·阿方西說:“地震發生時,我正躺在床上,當時覺得震動永遠也停不下來,還聽到宿舍樓一部分正在坍塌的聲音。逃生時,整層樓似乎要塌下來,我們不得不穿過樓梯上的一個洞。”
義大利安莎通訊社報導,家住拉奎拉的4個孩子在地震中被倒塌房屋砸死。地震造成災區大面積斷電,連線拉奎拉至羅馬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已封閉。
美聯社報導,不少受傷民眾在拉奎拉一家主要醫院內等待接受治療,由於只剩下一間手術室可使用,醫生只能在露天為傷者提供救治。傷勢嚴重者已由直升機送往附近城市急救。
總理取消訪俄計畫
拉奎拉市坐落在一座山谷中,被亞平寧山脈包圍,位於羅馬東北95公里處。
安莎社說,這座城市始建於13世紀,至今保存著大量羅馬式與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這些建築在地震中遭嚴重損毀,一些停靠街邊的車輛被埋在廢墟下。
拉奎拉市中心一座教堂的穹頂已坍塌,城市大教堂也遭受損毀。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下令動用聯邦資金賑災。
貝盧斯科尼還取消當天對俄羅斯的訪問。他說:“我現在出發去拉奎拉,取消了對俄訪問。我認為,政府領導人親臨災區能起到積極作用。”
義大利中部地區最近一次地震發生在2002年10月31日,那次芮氏5.6級的地震造成29人死亡,其中包括葬身倒塌校舍的26個孩子。
意近百年主要地震
以下是義大利近100年所發生的主要地震:
——1905年9月8日,意卡拉布里亞地區發生芮氏7.9級地震,造成大約5000人死亡。
——1908年12月28日,意西西里島默西拿海峽發生芮氏7.5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12.3萬人死亡。
——1915年1月13日,意首都羅馬以東阿韋扎諾發生芮氏7.0級地震,造成約3萬人死亡。
——1930年7月27日,意南部伊爾皮尼亞地區發生芮氏6.5級地震,造成約1400人死亡。
——1976年5月6日,意東北部弗留利地區發生芮氏6.5級地震,造成近1000人死亡,7萬人無家可歸。
——1980年11月23日,意南部埃博利發生芮氏7.2級地震,造成2735人死亡、7500多人受傷,另有1500人失蹤。
——1997年9月26日,意中部阿西西市發生芮氏6.4級地震,造成11人死亡。
——2002年10月31日,意中南部地區發生芮氏5.6級地震,造成29人死亡、61人受傷。 據新華社電
目前已造成至少92人死亡
■近5萬人無家可歸
義大利政府官員證實,當地時間4月6日凌晨,義大利中部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首都羅馬震感明顯。美國地質勘探局報告稱,震級為6.3級,震中距首都羅馬95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義大利國家地質學院則稱,地震震級為芮氏5.8級。
據救援人員稱,地震已經造成至少92人死亡,另有1500人受傷,近5萬人無家可歸,目前可能仍有數十人被困在廢墟之下。
地震發生前——
輕微地震未遭重視
據當地居民反映,震中所在地拉奎拉市4日至5日曾經發生過一系列輕微地震。儘管曾有一次地震達到了芮氏4.6級,但由於當地很少發生強烈地震,當地人對地震知識並不十分了解,加之一系列地震沒有對當地造成破壞,所以這一系列地震未遭重視,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曾經發生過地震。
地震發生時——
大多數人在睡夢中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測定,這次地震是在當地時間4月6日3時32分(台北時間6日9時32分)發生的,震中位於首都羅馬東北面約95公里,距離地表大約10公里處,美國地質勘探局最初曾將本次地震確定為6.7級,後調整為6.3級。
由於強震發生時正好是凌晨時間,加之此前的一系列地震未引起人們重視,因此許多人都在家中睡覺。地震發生時,拉奎拉市的許多民眾在睡夢中突然被驚醒。部分民眾因來不及逃脫而被倒塌的建築物掩埋。
當地民防官員說,這是他們多年未見的地震災難。在當地的記者們說,災區滿目瘡痍,一片狼藉。
地震發生後——
多次餘震影響救援
據悉,拉奎拉市發生地震後,已經出現了強度分別為4.8級、4.3級和3.3級的餘震,據稱還可能發生更多餘震。
由於拉奎拉是一座山中之城,多處道路被毀以及頻繁發生的餘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救援工作。救援人員表示,整個救援行動可能將會持續數周的時間。拉奎拉市長恰倫特早些時候曾稱,當地近10萬人地震後流離失所。
當地消防人員說,隨著救援的深入,死亡人數還會上升。而義大利公共部門負責人貝托拉索向媒體表示說:“由於大量房屋倒塌,災區將會出現驚人的傷亡數字。”
特寫
“我被如同炸彈一樣的巨響驚醒”
據悉,強震持續了大約20~30秒。當地官員說,地震之後,全城的6萬多人幾乎全部涌到了戶外。
強震來臨時,所有的房屋都在晃動,汽車警報器在瘋狂地響著。87歲的老嫗安吉拉說:“我被如同炸彈一樣的巨響驚醒,一切都在搖晃著。我的一生中從未遇到這樣的遭遇。”許多人在睡夢中被驚醒後,穿著睡衣從自家屋內慌忙逃出。有的人則在廢墟前發瘋似的呼喊著自己親人的名字,尋找著自己的家人。
位於市中心一所大學的宿舍部分倒塌。裹著毛毯的學生流著淚等待著救援,許多人穿著拖鞋。一名學生回憶說:“樓梯塌了,我們只好從一個洞裡爬出來。剛到外面,我就聽到轟的一聲巨響。”
被找到了的屍體被放置在一旁,被毯子覆蓋著。消防隊員成功地將一名婦女從她家四層樓的廢墟里救了出來,周圍一片歡呼,但救援人員要求大家安靜,以便能夠聽到廢墟下是否還有倖存者。
羅馬
拉奎拉位於義大利的“心臟地帶”,所在地曾是早期羅馬帝國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由於大部分遺蹟未受損和未被挖掘,曾被稱為“地中海地區最完整的早期古羅馬城市”。
從歷史上看,義大利中部地區很少發生如此強烈的地震,因此拉奎拉市內許多建築物都不具備抵抗強震能力,大批建築損毀嚴重。這不禁使外界擔心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是否在地震中受破壞。據悉,目前初步估計至少有1萬到1.5萬棟房屋在本次強震中遭到毀壞,尚不知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屬於珍貴的古蹟。
聚焦
震中拉奎拉
有約50名華人
據義大利東海岸華人華僑聯誼會會長王永繪介紹,大約有7000左右的華人居住在拉奎拉市所在的阿布魯佐大區,而居住在震中拉奎拉市的華人只有50人左右。地震發生後,由於交通封鎖,電話無法接通,震中的華人和外界的華人完全失去了聯繫,但目前未接到華人死傷的訊息。
據悉,中國駐義大利使館已採取緊急應急措施,並準備了多種應急方案。如果有華人一旦因地震受傷,使館將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搶救。
應對
意總理
決定視察震區
地震發生後,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宣布當地進入緊急狀態,同時宣布向災區進行緊急撥款,並取消了即將對俄羅斯進行的訪問。據悉,貝盧斯科尼已經決定前往拉奎拉市等震區視察。
資料
百年來
強震屢襲義大利
在人們的印象中,義大利似乎很少發生地震,但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除了中部地區稍顯“平靜”外,百餘年來,該國已經多次遭到強烈地震的襲擊。
——1905年9月8日,意卡拉布里亞地區發生芮氏7.9級地震,造成大約5000人死亡。
——1908年12月28日,意西西里島默西拿海峽發生芮氏7.5級地震並引發海嘯,12.3萬人死亡。
——1915年1月13日,意首都羅馬以東阿韋扎諾發生芮氏7.0級地震,造成約3萬人死亡。
——1980年11月23日,意南部埃博利發生芮氏7.2級地震,造成2735人死亡、7500多人受傷,另有1500人失蹤。綜合新華社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