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拉慈龍類

阿瓦拉慈龍類(學名Alvarezsaurus)意為“阿瓦拉慈的蜥蜴”,是阿瓦拉慈龍科下的一屬小型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阿根廷,距今約89-85百萬年前。據估計,它長達2米及體重約20公斤。它的化石是在Bajo de la Carpa地層中被發現。它的模式種學名是卡氏阿瓦拉慈龍(A. calvoi),是由約瑟·波拿巴於1991年命名,種名是紀念歷史學家阿瓦拉慈博士(Don Gregorio Alvarez)。

基本介紹

物種分類,形態特徵,化石發現,

物種分類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科: 阿瓦拉慈龍科 Alvarezsauridae
屬: 阿瓦拉慈龍屬 Alvarezsaurus
種: 卡氏阿瓦拉慈龍 A. calvoi

形態特徵

阿瓦拉慈龍是兩足行走的,有著長的尾巴;根據腳部結構,它被認為是快速賓士的恐龍。它可能是食蟲動物,且是阿瓦拉慈龍科其他較著名屬的基礎恐龍,如單爪龍及鳥面龍。在不同的分類之中,阿瓦拉慈龍被分類在非鳥類的獸腳亞目下或是早期的鳥類。  這種生活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恐龍只有小雞大小。亞伯達爪龍外形與鳥相似,有細細的腿、鉗形的頜、粗短的臂和巨大的爪子

化石發現

中美科學家發現了距今年代更久遠的阿瓦拉慈龍化石,把鳥類的祖先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大大提前。阿瓦拉慈龍是一類體型相對較小的雙足行走的恐龍。在新發現的化石之前,所有已知的該類恐龍都生活在白堊紀晚期。  200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及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在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了一具古老恐龍化石。科學家對其分析後認為,化石中的恐龍生活在約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這一發現將阿瓦拉慈龍的生活年代向前推進了大約6300萬年。 阿瓦拉慈龍
新發現的恐龍化石被命名為Haplocheirussollers(意為“靈巧之手”),其體長在1.9米至2.3米之間,頭骨和頸部狹長,牙齒較小,但前肢粗壯,蜥蜴、小型哺乳動物和爬蟲可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  “靈巧之手”有很多與現代鳥類相似的特徵,例如兩條腿上各有4個腳趾,但與鳥類不同之處在於,“靈巧之手”第一個腳趾朝向側面,另外3個朝前,而現代鳥類第一個腳趾朝後,其他朝前。  “靈巧之手”的上肢向身體兩側擺動,這一點與鳥類伸展翅膀類似。“靈巧之手”的“手”很特別,每隻“手”上都有3根“手指”,中間的那根比另外兩根長得多。  科學家認為,儘管有很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徵,“靈巧之手”仍屬於典型的肉食恐龍,“可以稱之為鳥類的早期祖先,但不屬於鳥類”。  科學家認為,由於“靈巧之手”是已知最大的阿瓦拉慈龍,這可能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該類恐龍出現了小型化趨勢,其“手指”也逐漸融合成巨大的爪子,而這種爪子是白堊紀阿瓦拉慈龍的重要標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