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勒·塞爾伯格

阿特勒·塞爾伯格

阿特勒·塞爾伯格(Atle Selberg,1917年6月14日-2007年8月6日),挪威數學家。他的著名工作有解析數論,以及自守形式理論,特別是將之引入譜論的研究。1986年獲得沃爾夫數學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特勒·塞爾伯格
  • 外文名:Atle Selberg
  • 出生日期:1917年6月14日
  • 逝世日期:2007年8月6日
  • 主要成就:1986年獲得沃爾夫數學獎。
簡介,外部連結,

簡介

數學大師陳省身在一篇文章說:“ 當代有名的數論大家賽爾伯格曾說,他喜歡數學的一個動因,是以下公式:
這個公式實在美極了:單數 1 , 3 , 5 , 7…… 這樣組合可以給出π,對於一個數學家來說,此公式正如一幅美麗圖畫或風景。”
賽爾伯格的父親和兩個哥哥都是數學教授,由於家庭的薰陶,自幼愛上了數學, 13 歲時,當他看到時,使他感到驚奇,並心馳神往,決心想知道它是怎樣來的。當他閱讀了哥哥借回的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全集後,簡直像發新大陸,極大地喚起了想像力。他未上大學之前,就寫了一篇論文,題目是《關於某些數論的等式》。
賽爾伯格不但是數論大家,他還對群論,代數幾何,調和分析,多複變函數 … 等數學分支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裡我們介紹他的一項傑出成就,即用初等方法證明了素數定理。
19 世紀初,高斯和勒讓德根據大量的具體數猜想:
對於相當大的整數 N ,小於 N 的素數的個數大約是
即 :π(x)≈x/ln x 其中ln x為x的自然對數
但他們沒有能給出證明。而且在 50 年間毫無進展。到 1850 年俄國數學家切比雪夫首開記錄,證明了1896 年法國的阿達瑪和比利時數學家瓦萊.普桑分別用高深的復變數的整函式理論和黎曼的 zeta 函式證明了這個定理,但他們的證明都非常複雜。後來維納又給出了一個複雜的新證明。將近一個世紀的努力,使許多數學家都認為這個定理不可能用初等方法證明了。例如,英國解析數論大師哈代 1920 年在哥本哈根數學會發表演講時就說:“ 如果誰能給出素數定理的初等證明,那他就證明了我們現在關於數論,解析函式論中何謂深刻、何謂膚淺的見解是錯誤的, … 從而到了該丟掉一些著作來重寫理論的時候了。”
就在哈代說這番話的 28 年以後,即 1949 年,年僅 31 歲的賽爾伯格就用初等方法證明了素數定理。他的證明轟動了世界數壇,並使他 1950 年榮獲了菲爾茲獎。賽爾伯格 1986 年還榮獲了終身成就獎――沃爾夫獎。在當代的數學論著中有不少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數學術語,例如:賽爾伯格不等式,賽爾伯格等式,賽爾伯格公式,賽爾伯格篩法,賽爾伯格zeta 函式,賽爾伯格猜想 … 等。
賽爾伯格對數學和數學教育發表了不少精闢的見解,例如,他認為數學是一種最激動人心的智力活動,他說: “ 我很同情非數學家,我覺得他們失去了一種最激動人心的、豐富的智力活動的回報。 ” 談到數學發展的特點,他說: “ 在其它自然科學中,當新東西出來時就把老東西拋棄了,在數學中則不然,古希臘的數學家,如歐幾里得,阿基米德,阿波羅尼奧斯,他們的東西今天仍然是正確的,當然在內容和實質保持不變時,表達他們的形式卻一直在變化著。從一代人到另一代人,表現數學面貌的東西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談到數學教育,他說:“ 由於死板的體制,由 於 老師對那些少見的不平常的學生缺乏理解,而沒有對他們實行特殊對待,最終使天才無從發揮自己的能力 … 要在各級教育系統中體諒那些不尋常的,可能在某個方面有特別天賦的學生。 … 對數學的教學內容一定要重新斟酌,應該增加一些涉及如何發現並令人振奮的內容。 … 圖書館應藏有相當數量的數學書籍,以便鼓勵那些希望在學校課程之外找到什麼新東西的人,使他們智力得到發展。”

外部連結

O'Connor, John J.; Robertson, Edmund F., 阿特勒·塞爾伯格, MacTutor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rchiv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