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拉姓

阿爾拉姓

阿爾拉姓:讀音作 ā ěr lā〔舊漢語標音 ㄚ ㄦˇ ㄌㄚ 〕,滿語為 Arla Hala 。漢字寫法曾有幾種,如:阿爾拉、阿兒剌、阿勒特、阿魯剌惕。見於《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屬滿族稀姓,清初僅有 1 戶,列入上三旗之正黃旗。與鄂溫克族共有姓氏,源自元代舊部“阿兒剌”部稱,世居黑龍江沿岸索倫地區(今索倫鎮位於烏蘭浩特市西北),所冠漢字姓仍待細考歸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拉姓
  • 滿語:Hala
  • 讀音作:ā ěr lā
姓氏淵源,單一淵源,後期,歷史名人,阿爾拉·博爾朮,阿爾拉·脫兀脫,阿爾拉·阿魯圖,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阿兒剌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阿爾拉氏,亦稱阿魯剌惕氏、阿勒特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阿兒剌部,其始祖為孛端察兒,與成吉思汗鐵木真同宗,以部為氏。

後期

元末明初,阿爾拉氏氏族遷至黑龍江沿岸、塔巴克努圖克哈喇(今蒙古國哈剌和林北納莫合山地區)、索倫地區(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後有鄂溫克族、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la Hala。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鄂溫克族、滿族阿爾拉氏,多冠漢姓為剌氏、何氏、金氏、阿氏等。

歷史名人

阿爾拉·博爾朮

阿爾拉·博爾朮:(公元?~1226年),蒙古族,原名阿兒剌·博兒術,椅稱阿爾拉·孛斡兒出、阿爾拉·博郭爾濟;蒙古阿兒剌部人。著名蒙古國大將,成吉思汗麾下四傑之一。
阿爾拉·博爾朮與成吉思汗同宗,均系海都後裔納忽伯顏子。始祖為孛端察兒,以才武雄朔方。父納忽阿兒闌,與烈祖神元皇帝接境,敦睦鄰好。阿爾拉·博爾朮則以“志意沉雄,善戰知兵”著稱。
阿爾拉·博爾朮生年待考,他在年十三歲時曾幫助鐵木真追回被盜之馬匹,結友好。自是,隨從鐵木真,充當那可兒(伴當),“共履艱危,義均同氣,征伐四出,無往弗從”。
當三姓蔑兒乞人襲擊蒙古部時,阿爾拉·博爾朮隨從鐵木真逃避於不兒罕山(今蒙古國肯特山),幸免於難。
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部大汗後,阿爾拉·博爾朮與者勒蔑同被封為眾官之長,參與運籌。隨從統一蒙古諸部,無役不從,屢救鐵木真於危難之中。
宋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阿爾拉·博爾朮受命與札剌亦兒·木華黎等援救克烈部王罕,戰敗乃蠻部曲薛吾軍。
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阿爾拉·博爾朮隨從鐵木真戰察罕塔塔兒等四部於答闌捏木兒格思。翌年,戰克烈部於合蘭真沙陀,均有戰功。
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大蒙古汗國,任命阿爾拉·博爾朮為千戶長、右翼萬戶長,統轄汗庭以西至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深受器重。成吉思汗對阿爾拉·博爾朮和札剌亦兒·木華黎說:“國內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之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此後,這二人一直位在諸將之上,群臣無出其右者,被成吉思汗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並命兒子察合台聽從其教誨。
後來,阿爾拉·博爾朮與札剌亦兒·木華黎、許兀慎·博爾忽、遜都思·赤老溫並稱“掇里班·曲律”(蒙古語“四傑”),世任“怯薛”(護衛軍)之長,為蒙古汗國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阿爾拉·博爾朮隨從征西夏,不久即在軍中病逝。
窩闊台汗八年(公元1236年),阿爾拉·博爾朮因功賜其後裔廣平路一萬七千三百餘戶為分地。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再次追封為廣平王。

阿爾拉·脫兀脫

阿爾拉·脫兀脫:(生卒年待考),蒙古族,阿爾拉·博爾朮之弟;蒙古阿兒剌部人。著名元朝大臣。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在漢族之地用“漢法”進行治理,是從邢州開始的。
據史籍《元史·世祖本紀》記載:“辛亥(公元1251年)邢州有兩答剌罕言於帝曰:‘邢,吾分地也;受封之初,民萬餘戶,今日減月削,才五七百戶耳。宜選良吏撫循之。’”
這是由於蒙古人的殘暴統治和貪婪劫掠,造成了當時邢州地區(今河北邢台)百姓紛紛遷逃,蒙古人在自己的封地里沒有了剝削和壓迫的對象,不得不向元世祖求告。
劉秉忠與張文謙同為邢州人,他們一起向元世祖建議說:“今民生困敝,莫邢為甚。救焚拯溺,宜不可緩。盍擇人往治,要其成效,俾四方諸侯,取法於我,則天下均受賜矣!”
元世祖採納了他們的意見,承制以阿爾拉·脫兀脫為邢州斷事官,以張耕為漢人邢州安撫使,以劉肅為商榷使,“邢乃大治”。
此次治邢人選,除阿爾拉·脫兀脫外,為首者張耕、劉肅、趙良弼等皆漢人,故邢州之治,實為潛邸中漢臣的初步貢獻。
後來,阿爾拉·脫兀脫依仗家族功勳,偏袒蒙古人,掩飾其搶掠罪過,並縱容屬下數次與漢官為難,阻撓行政事務。當時元世祖正在征伐雲南地區,張耕派趙良弼親赴雲南說明事由,元世祖遂黜阿爾拉·脫兀脫及其所屬。
其後,張耕等人“協心為治,洗滌蠹敝,革去貪暴,流亡復歸,不期月,戶口十倍。”元世祖大喜過望,開始在較大範圍內實行漢法,“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

阿爾拉·阿魯圖

阿爾拉·阿魯圖:(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著名元朝末期重臣。
元順帝(元惠帝)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執政時期,中書右丞相蔑里乞·脫脫於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農曆5月因病辭職,由阿爾拉·阿魯圖繼任中書右丞相。
阿爾拉·阿魯圖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
雖然在參與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爾拉·阿魯圖名為都總裁,但他素不識漢字,因而並沒有參與實際編修,但他在財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給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農曆10月,三史皆修成,中書右丞相阿魯圖奏進。《宋史》在三史中雖然是最後完成,但只歷時兩年半。

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

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後世對《宋史》的批評也極多。概括地說,其主要問題是:①篇帙龐大,內容繁蕪;②對一些人物、事件的評價是非失當之處比比皆是;③史料的剪裁、編次、修飾、檢校、考證等方面相當粗糙;④事實記載詳北宋而略南宋,詳南宋前期而略後期,因而輕重失當;至於史實的疏漏、前後矛盾等則更為常見了。
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至今仍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