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風格曲

阿拉伯風格曲

阿拉伯風格原指阿拉伯建築中花巧的裝飾圖案。在音樂上,阿拉伯風格曲指旋律富於裝飾的作品。R. 舒曼(作品18)、C. 德彪西等的阿拉伯風格曲是一種帶有幻想性、即興性的抒情特性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拉伯風格曲
  • 外文名:Arabesque
  • 風格:浪漫派、印象派
基本定義,相關樂曲,舒曼《阿拉伯風格曲》,德彪西《二首阿拉伯風格曲》,

基本定義

所謂阿拉伯風格,原來是指古代西班牙宮廷、古堡、寺院和義大利城市建築中的裝飾性的花紋,這花紋被認為是阿拉伯風格的,所以又叫《花紋》。雖然還不是典型的印象派風格,但那輕鬆的流動感,已經和情感濃重的浪漫派相當不同。

相關樂曲

舒曼《阿拉伯風格曲》

《阿拉伯風格曲》(Arabeske in C Major, Op. 18)是舒曼1839年創作的一首鋼琴獨奏作品,而這一年,正是舒曼與克拉拉結婚的前一年,正是舒曼處於事業與愛情進展最順利的一個階段,此時的他,習慣於在鋼琴上傾訴自己的情感,在作品裡,不斷流露出柔情蜜意和詩一般的浪漫幻想。克拉拉作為一名鋼琴家,對於舒曼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或者說,當舒曼遇到了克拉拉,他的創作熱情,創作風格、創作體裁開始有了革新意識,浪漫主義色彩越發明晰。
這種浪漫色彩很明顯地體現在,他送給克拉拉的結婚禮物歌曲集《桃金孃》中的第七首《蓮花》,根據音樂學家的分析,從主體包括的音型C--降B--A--升G--A最終推出三個字母C--A--A,即使克拉拉名字(Clara)中的第一、第三、第五個字母,而第二個與第四個字母則以半音的形式與這三個字母靠近,形成了“克拉拉主題”。從音樂中解開這個主題密碼,可以看到舒曼對於克拉拉的情感。
舒曼曾經是想成為一名詩人,他熱愛文學,偏於執拗,又愛幻想,“幻想”是他一生難以捨棄的翅膀,幻想成就了他,最終又毀滅了他。他用幻想的詩意結合音樂的語言創作了大量的浪漫主義時期重要的作品,其中就包括這首《阿拉伯風格曲》。
這部作品中時而有巴赫的影子,運用了多線條的旋律創作思維,同時又發揚了“克拉拉密碼”的文字遊戲,運用了多調性的變化,並在和聲中盡情渲染了浪漫主義色彩。
但是,從演奏者的角度看舒曼的作品,更多直接的感受是“癲狂”“執拗”,這種理解並不誇張,他的一生都在將文學與音樂相結合融入作品中,執著地進行浪漫主義運動。這種浪漫主義,並不是一種情懷,而是一種執著地追求和革新。作品裡都凝結著作曲家對文學深深的熱愛,而這種熱愛正是他的使命所在。不得不說,當舒曼的音樂響起時,所有的文字語言都顯蒼白,他的音符凝結著文學,帶著他的愛情、性格、事業、人生像一部神秘的戲劇般呈現在我們面前,等待著真正懂他的人去慢慢靠近……

德彪西《二首阿拉伯風格曲》

德彪西的鋼琴作品首先得到出版的就是這著名的《二首阿拉伯風格曲》(Deux Arabesques, L. 66),作於1880年。正如洛克斯皮塞爾指出的:“這是第里比斯舞劇的優美風格的再現,”他們更多相似的地方表現在作品的形式結構與鋼琴家所用的手法這兩個方面。充滿明快情緒,相當優美。
第一首,以大量的左右手三連音以及右手三連音切分左手的形勢,表現出一種特別的節奏感,隨著輕響的變化以及略有東方風格的主旋律,給聽眾帶來一種奇特的幻境,仿佛置身於一個安謐平和的下午,陽光從樹從間穿透,灑在身上。中間部分更富有效果,如歌的經過句在堅定的和弦式的C大調的陳述中達到了高潮。它迅速從C大調轉回原來的E大調是明顯的。它以半音的變化使C大調三和弦轉為升c小調的第一轉位以及在完成調性的轉換上都做得十分出色。
第二首,比第一首更為隨意,它以清脆的吱吱鳥鳴聲的音型從頭至尾貫穿各個樂段,同時尾聲具有一種奇形怪狀的、虛擬的賦格曲式,一開始宛如兩支大管。中間樂段靠後部分再度進入轉調,在處理轉調的手法上生動而有特色。即從C大調轉入原來的G大調本無不可克服的問題,但德彪西選擇了一條紆迴的路線,他從C大調屬七和弦進到E大調的主和弦是直接插入的。進入降E大調用的是側滑,進入G大調用的是無準備的跳進,從而完成了這段不大正規的路程。這裡的鋼琴手法表現得非常精緻,也正好是用在標明“稍慢”導向樂曲結束之前,同時“稍慢”本身在德彪西的鋼琴音樂中是初次出現的例示,是作曲家在“不可能”用音符來表明的情況下(持續進行中,指法不能實現時只有用踏板)而用持續踏板音來說明的一種方法。他在這裡標有“諧和的”字樣作為附加的指引,這也似乎為後面每隔兩小節結合低音部的全音符的一段進行而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