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市交通局

阿勒泰市交通局

根據《中共阿勒泰市委員會、阿勒泰市人民政府關於中共阿勒泰市委員會和人民政府機構設定的通知》(阿市黨發[2002]17號),設定阿勒泰市交通局。市交通局是主管市公路和水路交通行業的市人民政府組成部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勒泰市交通局
  • 地址:阿勒泰市
  • 性質:非盈利
  • 屬性:事業單位
阿勒泰市,歷史沿革,

阿勒泰市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公路、水路、交通行業的方針、政策、法規,加強對本市交通行業的監督檢查。
(二)根據自治區和地區公路交通發展規劃,制定本市的公路交通中長期發展計畫並監督實施。
(三)負責管轄範圍內的公路的建設、養護、路政等組織管理。對本市的公路工程施工、公路勘察設計、交通工業生產等單位進行資格和生產許可證的初審上報。
(四)指導本市交通行業體制改革,會同有關部門培育和管理交通運輸和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建立完善信息服務體系,負責本市區交通量調查和信息傳遞交流,維護全市交通行業的平等競爭秩序;引導交通運輸行業最佳化結構,協調發展。
(五)負責審定本市的汽車運力、汽車運輸、汽車站點的布局;負責管理和組織本市的零擔運輸工作及相應的統計資料的上報。
(六)貫徹執行交通行業科技政策、技術標準和規範;組織重大科技開發,推動行業科技進步。
(七)負責全市客運、貨運新增和更新車輛的上報審批手續,對車輛維修實施監測管理。
(八)指導交通行業的精神文明和職工隊伍建設,組織指導全市交通行業成人及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工作。
(九)負責本市範圍內的公路客貨運輸線路,審查批准從事營業性的道路客、貨運輸單位和個人的條件、開業和經營範圍,審查批准從事營業性汽車維修單位、個人條件、開業和經營範圍。
(十)負責企業安全生產和交通事故的統計上報。
(十一)負責交通行業的法制宣傳、交通行政複議工作。
(十二)承辦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歷史沿革

阿勒泰市是蒙語,黃金之意。因阿爾泰山盛產黃金,阿勒泰市在阿爾泰山之陽,因而依山得名。
阿勒泰市,自古以來先後有塞種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哈薩克等遊牧民族自此繁衍生息。
漢朝為西域都護府轄地,繼塞種人之後有匈奴,鮮卑遊牧於此。
唐朝為北庭都護府轄地,先後為柔然、突厥遊牧地。
宋朝為蒙古遊牧地,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轄境。
元朝為嶺北行省轄境。
明朝為瓦刺汗國轄境,蒙克帖木兒的封地。
乾隆十九年(1754年),為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治下的科布多贊大臣管轄,阿爾泰烏梁海七旗封地的阿爾泰烏梁海左翼旗和左翼後旗地。
同治六年(1867年),交布倫托海辦事大臣管轄。
同治八年(1869年),布倫托海辦事大臣被裁撒,仍歸科布多贊大臣管理。
同治十年(1871年)塔爾巴哈台帶兵大喇嘛棍噶扎拉參借地安置其部眾及塔爾巴哈台來的難民.在現阿勒泰市解放北路市三中附近修建千佛寺,後稱承化寺,自此為其借地。
光緒十五年(1889年),棍噶扎拉參率部眾遷居八音溝(現烏蘇縣境)以後,仍由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阿勒泰分治,設阿爾泰辦事大臣管理阿爾泰地區,治所在承化寺。是其轄境。
1912年,改阿爾泰辦事大臣為阿爾泰辦事長官,直隸北京中央政府管轄。治所仍在承化寺,是其轄境。
1913年始設承化寺縣佐,隸屬阿爾泰辦事長官公署。
1919年撤阿爾泰辦事長官公署,改置阿山道。劃歸新疆省管轄,治所仍在承化寺。
1921年改承化縣佐為承化縣,自此始設縣治,治所在承化寺,仍隸屬阿山道
1922年改阿山道為阿山行政長官公署,承化縣為其所轄。
1943年改阿山行政長公署為阿山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承化縣為其所轄。
1945年三區革命後,承化縣為三區政府阿山區所轄。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以後,於1950年建立了承化縣人民政府,隸屬阿山行政專員公署。
1953年11月20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改承化縣為阿泰縣。隸屬阿山行政專員公署。
1954年2月1日,經新疆省人民政府批准,改阿泰縣為阿勒泰縣,隸屬阿勒泰行政專員公署。同年11月劃歸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1984年11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阿勒泰縣,改置阿勒泰市。仍隸屬阿勒泰行政專員公署。[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