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拉巴之戰

叛軍蜂起,劍上干戈,世難時危,一腔孤勇,誰主沉浮,英雄誰屬,

叛軍蜂起

伊斯蘭教的興起,與基督教息息相關。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時,就大規模參考了基督教的教義,包括惟一真神、天堂、天使、火獄、末日審判等等。伊斯蘭教也認為摩西是上天派來的先知,則我們可以認為,耶和華和安拉幾乎就是同一人。
630年1月,穆罕默德奇襲麥加,用伊斯蘭的一神教信仰壓制了這座阿拉伯半島上最繁華的城市。阿拉伯半島上的大小勢力聞風而動,紛紛派出使節,皈依伊斯蘭教表示臣服,其中不乏信仰基督教的部落。
看起來,伊斯蘭教在他們眼中,與基督教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阿拉伯半島的野心家們不忿於受到羅馬和君士坦丁堡的制約,為自己的邊遠地位而心懷怨憤,決心投身新的宗教,來為自己的部族爭一爭天命。
隨著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的逝世,艾卜·伯克爾擔任哈里發無疑使得投身伊斯蘭教陣營,試圖爭奪領導權的群雄們不滿。畢竟,穆罕默德生前未就哈里發問題留下明確遺囑,塞基法會議的決定,並不能讓多數人心服。
於是一時間,阿拉伯半島上叛軍蜂起(里達暴動),最後的勝利者,將接過穆聖留下的利劍,與拜占庭、薩珊波斯兩大巨無霸帝國逐鹿山河。
其中最強大的梟雄,哈尼法族首領穆賽利邁昂然表示,自己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穆賽利邁(Musaylimah),7世紀阿拉伯半島中部地區部落叛亂首領,伊斯蘭教貶稱的“偽先知”之一。一譯“穆賽里姆”。全名麥斯萊邁·本·蘇馬邁·本·凱比爾·哈乃斐。出身於葉麻麥(al—Yamamah)地區信奉基督教的哈尼法(Hanifah)部族。
630年穆罕默德率領穆斯林攻克麥加後。翌年,半島各部落紛紛派代表團前往麥地那表示信教,穆賽利邁即為哈尼法部族代表團成員之一。他到達麥地那後曾揚言其入教目的是為了繼承聖位,並當面向穆罕默德要權而遭拒絕。返回葉麻麥後即在族人中自詡“先知”,宣稱他與穆罕默德同是“真主的使者”,並致函穆罕默德要求實行分治。
這樣一位強大的野心家,在穆罕默德死後,又怎可能不悍然亮劍?
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後,穆賽利邁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與北方具有實力的泰米姆部落女首領賽賈赫結婚。不久即在葉麻麥地區發動了當時在阿拉伯半島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部落叛亂,據說擁兵4萬以上。

劍上干戈

艾卜·伯克爾面對局勢全線崩壞的危局,分兵四出,平定叛亂。他的戰略總設計師是人稱“安拉之劍”的哈立德,也是平叛戰爭的最高領袖,阿拉伯帝國開國第一名將,更是阿拉伯系統有史以來的第一戰神。
哈立德原為麥加貴族艾布·蘇富揚的部下,曾經在伍侯德之戰中令穆聖慘敗折戟,後來轉投伊斯蘭教;參加栽德率領的部隊攻打拜占庭帝國屬地敘利亞,在穆烏泰之戰中栽德戰死後,哈立德率殘部殺出重圍,保全全軍,被穆罕默德親賜“安拉之劍”稱號。
這些功勳,在哈立德未來的成就之前,不過是滄海一粟。但這時,他還需要經過血與火的磨礪,才能成就絕代戰神之名。
阿克拉巴之戰
艾卜·伯克爾的軍隊被分作11個軍團,分進合擊,互相策應。其中,哈立德的軍團實力最強,多達4000人,也承擔最重要的任務,解除麥地那遭受的正面威脅,突破半島中部的反抗勢力,直到半島的另一頭。
哈立德如同雄獅一般狂飆急進,首先降伏了Tayy和Jalida兩個部落,又打敗了自稱先知的圖萊哈(Tulaiha)。
圖萊哈絕非泛泛之輩,他之前趁麥地那空虛,率領追隨者長驅麥地那,雖然在朱迪薩戰役被擊退,但實力尚存。後面他被哈立德降伏之後,在討伐薩珊波斯的尼哈旺德戰役中有非常出眾的表現。圖萊哈雖然於尼哈旺德戰役中戰死,但他的誘敵之策是決勝的關鍵,這一戰也粉碎了薩珊波斯最後的國運。
然而,哈立德在布扎卡戰役輕鬆擊敗了圖萊哈,迫使圖萊哈逃亡敘利亞(後來回歸併降伏),隨後又在加姆拉(Ghamra)戰役擊敗了圖萊哈剩餘的追隨者。
哈立德接著前往納克拉並在納克拉戰役中擊敗了巴魯薩利姆的反叛部落,又在632年10月的扎法爾戰役粉碎了女部落首領薩爾瑪的軍隊。
麥地那周邊得以平定,聖地的安全有了保證,哈立德繼續向內志地區行軍,這一帶狂沙萬里,補給極為困難。

世難時危

哈立德並非完人。他向著白塔哈(Butah)進軍,去解決馬立克·本·努維拉及追隨他的叛教徒們。馬立克·本·努維拉曾經是穆罕默德的重要追隨者,善於使用武器,並以其勇氣和騎士精神而著稱,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與很多穆斯林重要人物友善。
馬立克·本·努維拉不願與哈立德交戰,他尋求投降,但仍然被哈立德奇襲捕獲,並且處決。哈立德強暴並在當晚娶了馬立克·本·努維拉以美貌著稱的妻子萊拉·賓特·明哈爾,此事在教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後來成為哈里發的歐麥爾要求艾卜·伯克爾馬上解除哈立德的軍權,但遭到拒絕。哈立德被要求將功贖罪。
然而伊克里瑪(Ikrimah)和舒拉比爾(Shurahbil)因為此事的發生,對於哈立德極為輕蔑。他們的任務是牽制強大的穆賽利邁,使得穆賽利邁不得分兵四出。
這時,圖萊哈和馬立克·本·努維拉都已經被平定,葉麻麥北面的泰米姆部落女首領賽賈赫(穆賽利邁的妻子)也已經因數次戰敗而被嚴重削弱。伊克里瑪(Ikrimah)和舒拉比爾(Shurahbil)堅信,不需要哈立德的力量,他們就能搞定穆賽利邁。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阿拉伯半島上共有11個軍團討伐叛軍。他們分進合擊,使得各支叛軍都受到牽制,無法協同作戰。
穆賽利邁占據的葉麻麥地區靠近阿拉伯半島東海岸,土壤肥沃,更是從葉門北上抵達薩珊波斯的商路重要節點。穆賽利邁的軍隊強大而裝備精良,但分散在極為廣袤的區域內,集結需要時間。
632年10月底,伊克里瑪(Ikrimah)搶先發起進攻,即便穆賽利邁的軍隊未能完全集結,他也壓根不是穆賽利邁對手,其軍團遭到摧毀。艾卜·伯克爾無奈之下,下令其率領殘部轉移,支援馬赫拉戰區的作戰。
舒拉比爾仍留在葉麻麥地區。為了確保他沒有陷入伊克里瑪的錯誤,艾卜·伯克爾寫信給他:“留在原地並等待進一步的指示。”
哈里發派遣哈立德執行摧毀穆賽利邁的任務。除了他自己的大型軍團外,哈立德還將指揮舒拉比爾軍團。
但舒拉比爾同樣不願意接受哈立德的指揮。當他意識到哈立德數日後即將抵達戰場,穆賽利邁一定會分出一部分兵力防禦哈立德之後,舒拉比爾迅速發起了進攻,事實證明這也只是送人頭。舒拉比爾軍團同樣遭到摧毀,只能率領殘兵敗將投奔哈立德。
這兩次慘敗中,損失了數十名能夠背誦全部《古蘭經》的聖門弟子,具體兵力損失更是難以估量。哈立德知道,自己只能憑藉一支孤軍對抗穆賽利邁這樣的當世梟雄了。

一腔孤勇

哈立德得到了艾卜·伯克爾支援了兵力,加上舒拉比爾的殘兵,他的兵力為1.3萬人,但其中很一部分是輔助人員,真正的戰兵不過7000不到。這時是632年的12月。
而穆賽利邁解除了周邊所有的威脅,已經再無後顧之憂,加上其妻賽賈赫的殘兵,他已經手握4萬人馬,其中戰士多達2萬,是哈立德所部的三倍。
穆賽利邁放棄了防禦態勢,主動北上,在阿克拉巴平原上安營。兩次勝利,使得穆賽利邁身上籠罩著一種無敵的光環,令他的軍隊士氣如虹。
穆賽利邁背靠一條壕溝布陣,作背水一戰,令他的軍隊有進無退。
依靠兵力的優勢,他延長了兩翼,計畫對哈立德軍進行兩翼包抄。
哈立德此刻無疑心中極為忐忑。是否要拉長陣線,防備包抄?但如此一來,他的陣線會變得更加薄弱。
他以前從未打過兵力如此懸殊的戰鬥。
思來想去,哈立德決定穩妥行事,將自己的陣線布置成一個向後的鶴翼陣型,如此一來,穆賽利邁包抄之時,兩翼可以自內線進行抵抗。
隨著誦經聲和軍樂響起,穆賽利邁的大軍如同潮水一般向哈立德軍逼來,遮天蔽日。廣袤的平原,為他們提供了足夠的活動空間。
“穆賽利邁,無敵!穆賽利邁,真聖!”喧天的呼聲,掩過了平原上席捲的怒風。
兩次勝利使得穆賽利邁的追隨者們勇敢無比,他們如同張開翅膀的巨鷹一樣兩麵包夾過來,如同泰山壓頂般的壓力,令哈立德的軍隊節節後退。
哈立德將來自麥地那和麥加的穆斯林分別放在兩翼,互相較量,來激發他們的鬥志。於是他們奮勇作戰,艱難維持著陣線。
然而敵人實在是太多了,這又是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形。隨著叛軍的包夾,哈立德的鶴翼陣不斷向後收攏,幾乎要被擠疊成一條線。
“安拉之劍”不斷發出命令,一邊大口喘著氣,這實在是他平生以來所見的第一強敵。
穆賽利邁得意萬分,他認為,只要繼續伸展兩翼,就能從後方打擊哈立德的陣型,令其徹底崩潰。
雙方有著相似的組織和裝備,穆賽利邁開始派出己方的弓騎兵,繞向哈立德所部的後方,射出凌厲的箭雨,為大軍進一步包抄做準備。
眼見巨鷹般的叛軍兩翼即將在哈立德所部的後方合龍,哈立德所部似乎也敗局已定。
即便是最虔誠的聖門弟子,也開始發出絕望的吟唱,做好了全軍覆沒之準備。
但是,就在這時,一彪飛騎,從陣型的中央,撥開步兵的刀槍叢林,如同風電一樣殺出,直衝叛軍的中軍。
為了全線包抄,叛軍中軍因為拉長,已經變得非常薄弱。
哈立德手持戰刀,仰天長嘯,衝鋒在最前方。
他擅長小隊突擊,在伍侯德之戰中,指揮麥加騎兵乘隙通過山口,從側翼發動進攻,讓穆聖也折戟落敗。
而這一次,哈立德同樣以自己精心訓練的衝擊騎兵為致命殺招,但卻非側翼打擊,而是直取中宮!
阿拉伯人的騎兵缺乏精良的盔甲,直衝步兵的長槍和彎刀方陣,無疑會死傷慘重,不斷有人中槍落馬。
但只要有那個神勇之人在他們的最前方,便生死無懼!
哈立德的道德頗有瑕疵,軍隊中不少人也因此對他並不心服。但在他的親信戰士中,他就是安拉遣下的最無敵戰神。
穆賽利邁大驚失色,但他的軍隊過於龐大,分散開來之後,他已經無法控制全軍。

誰主沉浮

哈立德的鐵騎如風電而至,雷霆席捲,鑿穿了他的本陣。
穆賽利邁不斷後撤,終於撤到那一道壕溝邊上,叛軍如同下餃子一般,墜落進壕溝當中,被騎兵的馬蹄踐成肉泥。
原來用於背水一戰的壕溝,成為了叛軍的死亡殺場。
後方的步兵陣列中,歡呼聲如同雷動。
叛軍中軍遭到毀滅性打擊,兩翼也驚恐動搖,開始後撤,討伐軍從兩側扳回局面,全線反擊!
成片的叛軍在壕溝中被殺死,或者死於自相殘殺。只剩四分之一的叛軍能夠維持戰鬥陣列撤退。
哈立德率領飛騎追殺不止。
穆賽利邁率領敗兵,撤入一個叫做“死園”(Hadiqahal-Mawr)的花園,這座花園圍牆高峻,極為堅固。
他擅長防禦反擊,認為依靠死園牆壁的堅固,尚能抵擋住哈立德,甚至反敗為勝。
然而這也證明穆賽利邁此人過於保守,缺乏進攻意識。他之前敗得那么慘,正是因為背靠壕溝布陣導致。
當穆賽利邁的殘兵擁擠在死園之中,哈立德明白,憑著大勝之後高昂的鬥志,只需要以最精銳的士卒打開突破口,敵人就不過是瓮中之鱉。
一名穆斯林士兵Al-Bara'ibn Malik和同伴一同奮勇當先,殺上高牆,擊殺了上邊的守軍,而後打開了大門。
討伐軍一擁而入。
花園內部的狹窄使得叛軍難以轉圜,在哈立德軍如同狂風暴雨的打擊之下,擠壓得如同沙丁魚一般,自相殘殺。
哈立德包圍了花園的每一面,不留下任何空隙。這本來很容易激起敵人的困獸之鬥,但他的進攻太過猛烈,使得叛軍得不到輾轉騰挪的空間,被壓得越來越緊縮,在擁擠堆疊中遭到最無情的屠殺。
穆賽利邁無意放棄,奮勇作戰,他斬殺了數名討伐軍,但最後被一根標槍擊中肚子,下一刻Abu Dujana斬斷了他的頭。
追隨穆賽利邁的殘兵們也隨著穆賽利邁之死,全軍覆沒。
哈立德軍戰死了1200人,叛軍則有上萬人被殺,即便是俘虜也全部被處決,如果算上輔助部隊的話,則多達2.1萬人。
這實在是整個阿拉伯半島平叛戰爭中最為慘烈驚人的一戰,但也只是一個開始。

英雄誰屬

哈立德由此開啟他的戰神之路,曾經橫絕三大洲的拜占庭帝國和薩珊波斯,都將成為他的手下敗將。從希拉,到大馬士革,從雅穆克河戰役,到安條克,每一場血戰,都要比阿克拉巴之戰更加驚心動魄。而曾追隨席哈克略縱橫天下的名將瓦漢,抑或薩珊波斯以謀冠當世著稱的首相魯斯塔姆,都不是泛泛之輩。
但是當穆賽利邁的鮮血成就了戰神的基石,那些對手的命運,早已在這一刻決定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