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粥

防風粥

防風草大米一起煮成的稀飯。 唐 馮贄 《雲仙雜記·防風粥》:“ 白居易 在翰林,賜防風粥一甌,剔取防風得五合餘,食之口香七日。”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榜書》:“《雲峯山石刻》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如仙人嘯樹,海客泛槎,令人想像無盡。若能以作大字,其穠姿逸韻,當如食防風粥,口香三日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風粥
  • 解釋:用防風草大米一起煮成的稀飯
  • 拼音:fánɡ fēnɡ zhōu
  • 功效:清熱祛風、散寒止痛
材料,製作一,製作二,用法,療效,注意事項,

材料

防風10~15克,蔥白2根,粳米50~100克。

製作一

防風洗淨入鍋,熬煮數分鐘,將藥液過濾後備用;把粳米淘洗乾淨後入鍋,加入適量清水,熬煮成稀粥:在粥內加入防風藥液,放入洗淨切碎的蔥白,文火稍煮後即可調味食用。

製作二

材料
防風(在藥店可以買到)15克,蔥白2根,生薑3片,大米50克。
做法
先將大米煮熟,快熟時加入防風、蔥白和生薑,可適量加鹽。
功效
該粥可清熱祛風、散寒止痛,適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畏寒發熱、骨節酸痛、鼻塞聲重、腸鳴瀉泄等病症。

用法

每日2次,趁熱服食,連服2~3日。

療效

適用於外感風寒濕邪的重者,也可適用於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周身酸痛者。
粥義解說:防風,又名關防風、口防風、青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我國各地均有分布,在商品中,以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所產者稱"關防風",以黑龍江產量為最大。其氣微香,味微甘,以根條粗壯,皮細而緊,無毛頭,斷面有棕色環,中心色淡黃者為好。
防風,顧名思義,有"防風"作用,中醫認為,防風性味辛、甘、微溫,入膀胱、肝、脾經,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祛風解痙,祛風止癢之功,本品性緩質潤,微溫而不燥,味甘而不峻,辛散而竄,尤善祛風,為祛風解表要藥。《本草綱目》言其"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本草匯言》言"防風,散風寒濕痹之要藥"。《本草正義》言其"通治一切風邪,為風病之主藥"。《本草綱目》引王之才語云"防風,得蔥白能行周身"。同蔥白煮粥服食,既是經驗之談,驗之臨床,確具效驗,治療風寒感冒,相輔相成,療效倍增。

注意事項

1.防風粥應趁熱服食,服食後以少少出汗為宜;
2.本品以祛外風見長,凡血虛生風、肝陽化風、脾虛慢驚風者不宜選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