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錯碼

防錯碼

防錯碼在這裡指的是差錯控制編碼,差錯控制編碼就是指用編碼和澤碼的方法去控制數字通信系統的信息比特差錯機率的大小,以便達到設計指標。差錯控制編碼又稱為信道編碼、糾錯編碼、抗干擾編碼或可靠性編碼,它是提高數字信息傳輸可靠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發展於60年代,70年代趨於成熟。

中文名稱防錯碼
英文名稱error-protection code
定  義為進行檢錯或者同時進行檢測和糾錯而設計的代碼。
套用學科通信科技(一級學科),通信原理與基本技術(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錯碼
  • 外文名:error protection code
  • 定義:檢測和糾錯而設計的代碼
  • 作用:檢測和糾錯
  • 一級學科:通信科技
  • 二級學科:通信原理與基本技術
基本概念,差錯控制方法,檢錯重發法(ARQ),前向糾錯法(FEC),混合糾錯(HEC)方法,差錯編碼分類,兩種錯誤形式,差錯編碼的分類,

基本概念

由於數位訊號在傳輸過程中受到干擾的影響,使信號碼元波形變壞,故傳輸到接收端後可能發生錯誤判決。由信道頻寬受限引起的碼間干擾,通常可以採用均衡的辦法糾正,而加性干擾的影響則要從其他途徑解決。從差錯控制角度看,按加性干擾引起的錯碼分布規律的不同,信道可以分為三類:隨機信道、突發信道和混合信道。在隨機信道中,錯碼的出現是隨機的,而且錯碼之間是統計獨立的。例如,由常態分配白噪聲引起的錯碼就具有這種性質。因此,當信道中加性干擾主要是這種噪聲時,就稱這種信道為隨機信道。在突發信道中,錯碼是成串集中出現的,也就是說,在一些短促的時間區間內會出現大量錯碼,而在這些短促的時間區間之間卻又存在較長的無錯碼區間。這種成串出現的錯碼稱為突發錯碼。產生突發錯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脈衝干擾,而信道中的衰落現象也是產生突發錯碼的另一主要原因。當信道中加性干擾主要是這種干擾時,便稱這種信道為突發信道。把既存在隨機錯碼又存在突發錯碼,且哪一種都不能忽略不計的信道稱為混合信道。對於不同類型的信道,應採用不同的差錯控制技術。

差錯控制方法

檢錯重發法(ARQ)

接收端在收到的信碼中檢測出錯碼時,即設法通知傳送端重發,直到無錯碼為止。檢測出錯碼是指只知道在若干個接收的碼元中存在一個或多個錯碼,但不一定知道該錯碼的準確位置。採用這種差錯控制方法需要具備雙向信道。

前向糾錯法(FEC)

接收端不僅能在收到的信碼中發現有錯碼,還能夠糾正錯碼,對於二進制系統,如果能夠確定錯碼的位置,就能夠糾正它。這種方法不需要反向信道(傳遞重發指令),也不會由於反覆重發而延誤時間,實時性好,但是糾錯設備要比檢錯設備複雜。
防錯碼

混合糾錯(HEC)方法

混合糾錯(HEC)方法是FEC和ARQ兩種糾錯方法的結合。在這種糾錯方法中,傳送端發出的是具有一定糾錯能力和較高檢錯能力的碼字,所以由信道編碼而附加的監督碼元並不多。在ARQ系統中,包含一個FEC子系統。接收端檢測數據碼流,發現錯誤時,先由FEC子系統自動糾錯,僅當錯誤較多超出糾錯能力時,再發反饋信息要求重發,因此大大減少了重發次數。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反饋重發和前向糾錯兩種方法的缺點,充分發揮了編碼的檢錯、糾錯能力,在較強幹擾的信道中,仍可獲得較低誤碼率,是實際通信中套用較多的糾錯方法。
防錯碼

差錯編碼分類

兩種錯誤形式

在數字通信中碼元有兩種錯誤形式:隨機錯誤和突發錯誤。
隨機錯誤是由隨機噪聲引起的碼元錯誤,特點是碼元中任一位或幾位發生差錯是相對獨立的,彼此間無聯繫,不會引起成片的碼元錯誤。
突發錯誤是由突發噪聲引起的碼元錯誤,特點是各錯誤碼元間存在相關性,因此是成生出現,即突發錯誤是一個錯誤序列,該序列的首部碼多,錯誤序列的長度稱為突髮長度。

差錯編碼的分類

(1)按碼組功能分:檢錯碼糾錯碼(有時也會提到糾刪碼)。
檢錯碼:能發現錯誤的碼。
糾錯碼:能糾正錯誤的碼。
糾刪碼:可檢錯也可糾錯。
(2)按碼組中監督碼元與信息碼元之間的關係分:線性碼非線性碼
監督碼元與信息碼是線性關係,則稱為線性碼,否則稱為非線性碼。
(3)按監督碼元與信息碼元之問的約束關係分:分組碼卷積碼
分組碼指將K位信息碼+m位監督碼元,形成K+m位碼組。監督碼元僅與本碼組的信息碼元有關。
卷積碼中監督碼元不僅與本組信息碼元有關,還與其前面碼組的信息碼元也有關,像鏈條那樣環環相扣,又稱為連環碼或鏈碼。
(4)按糾正差錯的類型,分為糾正隨機錯誤的碼和糾正突發錯誤的碼。
(5)按信息碼元在編碼前後是否保持原來的形式不變,分為系統碼和非系統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