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陣地

防禦陣地

部隊為抗擊敵人進攻所占領的陣地。有野戰防禦陣地和堅固防禦陣地。是部隊隱蔽自己,殺傷、消耗敵人,完成防禦任務的重要條件。

防禦陣地構築,簡史,

防禦陣地構築

防禦陣地通常選擇在利於阻止敵人進攻的地形上。前沿要便於觀察和發揚火力,前沿前和翼側應不便於敵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接近和展開,並力求有天然障礙作屏障;陣地縱深要便於疏散隱蔽地配置兵力兵器和實施機動
防禦陣地要根據敵情、任務和地形情況,組成以反坦克為主的要點式的縱深梯次的陣地體系,使各陣地既能互為依託,又便於獨立作戰。各級防禦陣地的編成有所不同,如連的防禦陣地是由各排支撐點和火器發射陣地組成;師的防禦陣地通常由警戒陣地、第一陣地、第二陣地、第三陣地、斜切陣地、炮兵陣地、高射炮兵群陣地、反坦克陣地、反空降陣地、指揮所及諸預備隊配置地域等組成。
防禦陣地通常要構築工事、設定障礙和進行偽裝。野戰防禦陣地構築射擊、指揮、掩蔽工事和塹壕、交通壕等;堅固防禦陣地還構築坑道或地道及其他永備工事,並備有完善的戰鬥、生活及防核、化學、生物武器襲擊的設施。防禦陣地一般要修建以防坦克為主的、與火力密切結合的障礙物配系,並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使用制式器材和就便器材進行嚴密偽裝。有時還要構築假陣地、假工事,設定假目標。

簡史

防禦陣地是隨著兵器和戰術的改進而發展的。早在中國夏代,有些部族為了防止外來侵襲,在居住地周圍構築封樹、土墉和壕溝。隨著部族之間的戰爭日益頻繁,逐步發展成環形的獨立的能長期堅守的城邑。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多在險阻地區沿隘路構築關塞,或建立障壁式長城和駐兵與瞭望用的障、亭;關塞前還有壕池、吊橋和木柵等設施。曠野地區則構築壁壘或設定木寨用以禦敵。14世紀以後,火器廣泛運用於作戰,防禦陣地有了較大改進。中國明代建立了海岸要塞陣地,構築城池、炮台、碉堡等工事。歐洲一些國家有了棱堡式要塞陣地。19世紀出現線膛炮以後,逐步形成了有一定縱深的野戰防禦陣地,構築有塹壕、交通壕、散兵坑和炮兵發射陣地等野戰工事。中法戰爭中,清軍將領馮子材在鎮南關(今友誼關)地區,構築了由堅固堡壘群和長牆、深溝組成的山地防禦陣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於火炮和機槍的大量使用,出現了由交通壕連線數道塹壕組成的防禦陣地,形成了綿亘的陣地體系,以2~4道陣地組成防禦地帶,各地帶間設有中間陣地和斜切陣地,陣地還設有防步兵障礙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隨著飛機坦克大量裝備軍隊和進攻能力的不斷提高,多地帶、大縱深的防禦陣地更加完善。主要防禦地帶通常由三道陣地組成,並構築有連防坦克支撐點、營防坦克樞紐部、團防坦克地域和炮兵陣地、坦克發射陣地,設定有大縱深的障礙物。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主要利用有利地形依託野戰陣地進行防禦,防禦陣地正面寬、縱深淺,只構築散兵壕和機槍掩體等簡單的工事,設定少量障礙物。解放戰爭時期,防禦陣地的縱深增大,陣地編成有了進一步發展。1948年10月,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進行塔山阻擊戰時,建立了正面8公里、縱深10.5公里的防禦陣地,編有主陣地、預備陣地和炮兵陣地,構築了大量塹壕、掩體、火器發射陣地和假工事,陣地前設定了鐵絲網、鹿砦和地雷等障礙物。抗美援朝作戰後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防禦陣地編成比較完善,建立了以坑道為骨幹、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支撐點式的大縱深的防禦陣地。陣地編成包括主要防禦地帶和第二防禦地帶。主要防禦地帶由基本陣地、預備隊陣地、炮兵發射陣地等組成,有的還構築斜切陣地、側方陣地、防坦克陣地和防空降陣地。基本陣地由支撐點和核心陣地組成。在前沿前設定了以地雷為主的障礙物配系。
對現代條件下的防禦陣地,有的國家軍隊主張在主要戰鬥地域前建立大縱深的掩護地域,認為這是積極防禦作戰中保障實施主要戰鬥的場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