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介蕃

阮尚介:(1890-1960)字介藩,江蘇奉賢人,曾考入德國柏林大學工科,並娶柏林富紳之女黛絲為妻,早年曾在日本留學,後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造船系畢業,“三·一七”事件之後,由華人組成的校董會成了學校最高領導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阮尚介
  • 別名:阮介蕃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奉賢
  • 出生日期:1890
  • 逝世日期:1960
  • 畢業院校德國柏林工業大學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德語教員

人物生平

1917年3月26日校董會公推,並經教育部同意,聘請27歲的阮尚介擔任校長。上任前任教於北京大學,1924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阮校長雖然是當時國內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但他十分注重將全球學界的最新成果向學生介紹並引導學生去學習研究。其教育宗旨為“教授高深學術,養成醫工專門人才”。由此同濟的 學術空氣逐步形成。在阮校長的支持下。同濟先後創辦了《自覺周報》、《同濟雜誌》、《同濟醫學》月刊等學術刊物。
阮校長還具體指導《同濟雜誌》從1921年7月1日創刊號開始,連續三期開闢了“相對論研究”專欄,介紹和評述愛因斯坦及其相對論理論,這在國 內是領風氣之先的。1922年10月7日,愛因斯坦從法國馬賽出發開始了他的亞洲之行,11月9日抵達香港,然後沿著海岸線到上海。同濟學生得知訊息後, 與其他學校的學生一起來到匯山碼頭,熱烈歡迎他來上海訪問。
愛因斯坦來到上海,引發了相對論熱,一些期刊相繼推出專號。其中《少年中國》1922年2月就出版了“相對論號”,文章就是同濟畢業生魏時珍、 王光祁撰寫的。那時他們都在德國留學,並與也是從同濟畢業的留學生宗白華等一起發起組織了“中德文化研究會”。魏時珍受少年中國學會的委託,以哥廷根大學 學生的身份向愛因斯坦索取照片,愛因斯坦將照片夾在信里說:“你們要出相對論號,我對於這件事,非常喜歡。”也正是在上海,愛因斯坦獲悉自己榮獲了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使他更加高興。
1927年,因不準同濟學生參與社會活動而遭學生驅逐。1931年調任上海市兵工廠廠長、技師,並為浦東同鄉會委員、徵求隊第六隊副隊長。後又調兵工署、軍委軍械局任要職。抗戰時期曾任偽職。解放前夕。任龍煙鐵礦主管。解放後,曾為南社社員,1960年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