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保衛戰

阜陽保衛戰

民國33年春 (1944年4月底至5月初),日軍在太平洋戰事失利,妄圖在中國大陸上打通陸路交通,使中國大陸上的日軍和孤立在南洋的日軍聯繫起來,依靠中國大陸作垂死掙扎。為打通平漢線,日軍從鄭州沿平漢線向南,發動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為牽制國民黨第31集團軍總司令兼蘇、魯、豫、皖邊區總指揮湯恩伯所部40萬兵力對徐州鄭州的增援,同時發動了對阜陽的進攻。

日軍第13師團一個聯隊,汪偽軍三個團,配備有炮兵、騎兵、空軍,在田家庵、壽縣一帶集結,於農曆四月初經正陽關沿沙河向潁上、阜陽進犯。 駐守阜陽的國民黨第九十二軍軍長兼阜陽警備司令廖運澤,立即部署兵力英勇反擊。派九十二軍特務團迅即開往潁上抵抗。派李鴻慈率暫十四師以三十里舖為界,深溝堅壘,確保阜陽。城內居民疏散,街口巷尾構築工事,準備和敵人巷戰。三里灣渡口布一個加強營,阻敵強渡。河東布雷至三十里舖附近。派廖運升率第十七師調沙河東,保十四師左翼安全並相機襲擊敵後勤部隊與水上船隻。派馬彪(鴻達)率騎八師進駐阜陽城西南,控制由三十里舖至潁上西南地區,保持機動。派徐長熙率騎三師控制太和及附近,警戒渦陽、蒙城方面之敵,掩護全軍後方安全。派洪顯成率暫十三師駐阜陽西南張寨,為軍豫備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阜陽保衛戰
  • 類別:戰爭
  • 時間:民國33年,1944年4月底至5月初
  • 對象:中日
  • 地點:阜陽
起因,過程,結果,

起因

1944年初,日軍想策劃一次大規模攻勢——“豫湘桂戰役”。他們想打通平漢線,進軍湖南、廣西,與東南亞的日本占領軍聯合,挽救印、緬戰局的不理想的形勢。
4月份,日軍從河南境內發動攻擊。當時,以阜陽為中心的渦陽、蒙城、亳州、臨泉、太和等縣駐紮著十幾萬中國軍隊,指揮權掌握在湯恩伯手中。為牽制湯恩伯,不讓他的軍隊增援徐州和鄭州,日軍計畫進攻阜陽,占領皖北。
駐守阜陽的國民黨騎二軍及時偵悉日軍的圖謀,與此同時,軍通信連在駐地附近拾到一張從敵人偵察機上掉下來的軍用地圖,上面標有由潁上指向阜陽的箭頭和對阜陽地面偵察的標誌。
阜陽保衛戰阜陽保衛戰
得到準確訊息後,阜陽城內街口、巷尾皆構築工事,準備和敵人巷戰。並在敵必經之三里灣渡口,布上一個加強營,擴充裝備,阻敵強渡。河東布雷至三十里舖,沿公路挖掘深溝,阻敵前進。”阜陽保衛戰的指揮官為廖運澤。

過程

戰鬥打響後,日偽軍約1萬多人,在空軍掩護下向潁上猛攻,我軍特務團且戰且退、透敵深入。敵人誤認為我軍敗退,長驅直入,進至潁上十八里舖;側翼暴露。馬鴻達師長即率騎八師向敵迎頭痛擊。騎八師5000多人,每人一支騎步槍、一把大刀,官兵強悍,作戰勇猛,更掌握日本騎兵下馬作戰的慣例,乘敵下馬之際發起衝擊,馬踏敵群,揮刀猛撲,敵騎隊200多人僅20餘騎逃生。
次日,日軍在3架飛機和炮火掩護下,更大規模向我猛攻。我軍退至六十里舖,增援六十里舖陣地右翼的阜陽縣3個自衛中隊,擅自撤離防地,右翼無人,敵集中優勢兵力將騎八師包圍,但騎八師亳不畏懼,反覆衝殺,且以步槍擊落日機一架,(墜毀在中崗村附近),我軍騎八師政治部主任壯烈犧牲。廖運澤急令軍特務團回師參戰,暫十三師一個團緊急馳援,騎8師從左翼突破撤出陣地。敵即乘虛攻到阜陽城東南三十里舖,前鋒達十八里舖。
阜陽守軍嚴陣以待,並迅速調集各部軍隊合圍,準備將敵聚殲於阜陽城下。為嚴肅軍紀,將臨陣逃脫的阜陽縣警察局長谷朝瑞及3個自衛隊中隊長就地正法。

結果


正當我軍雲集,打算聚殲敵人之際,進入阜陽十八里舖日偽軍,因無兵力補充,並且平漢線會戰已結束,又見阜陽防守堅固,便在炮火掩護下後撤。騎八師、軍特務團奮勇追擊,收復潁上、正陽關。此役,日軍十三師團參謀長被我擊斃,我騎八師副師長盧廣偉也英勇陣亡。我軍終於粉碎日軍進攻,勝利地保衛了阜陽。
國民黨高級將領盧廣偉陣亡,年僅41歲。而此戰之後,敵人再無力量對皖北、皖西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