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旋轉

關節旋轉

解剖部位名。即與骨相接之處。凡能伸屈旋轉活動的,稱為活動關節,如肩、肘關節等;不能伸屈旋轉活動的,為不動關節,如腰骶、骶尾等關節之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節旋轉
  • 科室:骨科
概述,臨床解剖,

概述

兩塊或更多的骨頭相互連線之處。可分為3大類。不動關節將骨塊固定住使其不能活動,例如頭顱中各骨塊之間的骨縫。微動關節能有一定限度的活動,例如骨柱中各個骨塊的連線處。自由活動關節(動關節或滑關節)允許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膝部和肘部的連線關節、臀部及肩部的球窩關節、腕部與踝部的滑動關節。骨塊與活動關節交接處覆蓋著*軟骨(cartilage),外包關節囊,這種關節囊在厚處形成*韌帶(ligaments)。關節囊的裡面有一層滑膜,能分泌出潤滑液以減少摩擦。
系關節運動的一種方式。運動骨圍繞垂直軸或自身的縱軸進行旋轉(前者如寰樞關節,後者如肩關節),叫做關節的旋轉運動。有時運動骨也可沿與骨的縱軸不相平行的運動軸進行旋轉,如手的旋前與旋後時,橈骨圍繞尺骨的運動。

臨床解剖

踝關節旋轉脫位
即距骨上關節面相對於踝穴產生旋轉移位,關節對應關係失常,依據距骨的旋轉方向分為內旋型和外旋型。多由間接暴力或直接暴力造成。主要表現為踝關節腫脹疼痛嚴重,彈性固定,功能障礙,或伴有張力性水泡、瘀斑等,足部畸形分為兩種:內旋型者足呈內收畸形,外旋型者足呈外展畸形。X線檢查可見距骨旋轉移位,常伴有雙踝或三踝骨折。治療應手法復位外固定,必要時切開復位,內、外固定。
環樞關節旋轉性移位(atlantoaxial rotary displacement),也稱為環樞關節旋轉性半脫位,既往也稱為自發性頸椎半脫位,這種畸形包括環樞關節半脫位,完全脫位。是小兒最常見的頸部畸形,好發年齡為10歲以下男孩。
(一)病因
1.感染多數先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咽喉炎、頸淋巴結炎等,以後出現環樞關節旋轉性移位症狀。近年來,認為環樞椎關節囊及韌帶本身感染,韌帶鬆弛,誘發環樞椎關節移位。
2.外傷少數患兒的頭或頸部有輕度扭傷史。
(二)病理
引起本病的病理因素有下列因素有關:①從解剖生理特點來講,小兒頸椎韌帶鬆弛,雙側側塊小關節面呈水平位,不穩定。②有研究顯示,咽椎體靜脈、牙周靜脈叢、枕下硬膜外腔有直接通路;這就為咽周圍感染向上頸椎發展提供了條件。因此,上呼吸道及頸部感染,引起上頸椎局部充血、加重韌帶鬆弛,促使環樞椎關節移位。③小兒環枕關節,環樞關節外側有半月板樣滑膜皺璧,感染充血,可誘發環樞椎關節移位。④輕度扭傷使關節囊或韌帶破裂,引起環樞椎關節移位。⑤頸肌肌痙攣引起。
(三)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典型:①突然發生胸鎖乳突肌痙攣,斜頸畸形。②頸部疼痛、活動受限。③環樞椎的背側有輕壓痛。④多有上呼吸道及頸部感染,或頸部輕度外傷史。
(四)CT檢查
既往拍頸椎正位(即張口位)側位X線片,來診斷環樞關節旋轉性移位。但由於輕度環樞關節旋轉性半脫位與正常的小兒頭部旋轉時,X線片表現相似,故不易鑑別。因此,動態CT檢查即將頭在中立位和最大限度向左、右旋轉掃描,由於環樞關節旋轉性移位失去正常的活動度,因而對診斷旋轉性移位大有幫助。CT三維重建,也可明確診斷。
(五)治療
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頜枕帶(Glisson方法)牽引。牽引時,肩部要稍墊高,使頭頸略呈過伸位;注意夜間頜部帶子不能滑向頸部,以免窒息。牽引重量1~2kg。輕者一般牽引1~2周,重者牽引3~4周后症狀可以消除,環樞關節可以復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