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氏皮影戲

關氏皮影戲

關氏皮影戲是遼寧省的民間藝術。是遼北皮影戲的傑出傳人

瀋陽關氏皮影被批准為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氏皮影的傳承人、關寶鳳的次子關呈璽也被授予“遼寧省優秀民間藝人”和“瀋陽市優秀民間藝術家”稱號。

基本介紹

溯源,聲腔,劇目,傳承,

溯源

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以關寶鳳為“領箱人”的瀋陽關氏皮影憑藉通俗、平直的道白以及吸納地方戲種和外地影戲唱腔精華而深深紮根於遼北大地,受到廣大民眾喜愛。關寶鳳及其子孫三代情系皮影,幾經風雨,將這一古老的民間劇種傳承下來。日前,記者來到瀋陽市瀋北新區(原新城子區)馬剛村,在尋訪關氏皮影的歷史中,也感受到這種古老藝術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皮影戲歷史悠久,它又叫“影子戲”、“燈影戲”,用獸皮或紙板刻製成人物剪影,通過精巧的景物布局,色彩絢麗、造型逼真的道具來襯托人物形象,展示故事情節,是一種融繪畫、雕刻、音樂、詩歌等成分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瀋陽關氏皮影是中國北方皮影的分支,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朝人黃素志多才多藝,因屢試不第,憤而出關遊學遼陽,於此興創皮影。後在清代,流傳河北、東北,逐漸形成了聲腔音樂相近、演唱風格各異、鄉土氣息濃郁的中國北方皮影戲,現流傳於、內蒙古、等地。瀋陽關氏皮影吸取各地皮影戲的長處,融進了大量的繪畫藝術手法,創作了別具一格的藝術形象,在語言上採用遼北地方方言,在唱腔上,以唐山皮影為基調的同時加入遼北地區民間小調,形成了既爽朗高亢,又婉轉動聽的獨特藝術風格。
關氏皮影戲

聲腔

關氏皮影在融會東北地區老影調和唐山皮影唱腔的基礎上,夾以方言為主的道白,逐漸形成了爽朗高亢、婉轉動聽的演唱風格。曲調有“慢板”、“快板”、“流水板”、“繞口令”等。演唱方法有對唱、合唱、數板、帶板唱、緊拉慢唱等。
其影人造型粗獷淳樸而不失典雅,身段上窄下寬,手臂過膝;通天鼻,紅唇尖翹,環眉鳳眼;著色以紅、綠為主,有時也用些藍紫,色彩鮮明。造型採用誇張、象形等手法,其中用公雞尾翎代替影人雉尾,是東北皮影較少採用的手法,優美別致,獨具魅力。
在演出實踐中還不斷對影幕、照明等進行改革。音樂方面改變了只用四弦伴奏的傳統習慣,增加了揚琴、月琴、橫笛、笙管。還常用“大下巴”串場(一個大嘴的傻童子影人),表演滑稽幽默。

劇目

關氏皮影主要有傳統劇目《薛家將》、《楊家將》、《二度梅》、《青雲劍》等近百部書種,也有新編愛國主義題材劇目,及緊跟時代需求編演的《小女婿》、《小二黑結婚》等現代曲目。有著近300年歷史的關氏家族是一個民間美術世家,上溯幾代人都精通彩塑、繪畫,關氏三代影人秉承美術天賦,都能根據故事需要自己刻制皮影。
受家庭的薰陶,關維穎從瀋陽師範學校美術專業畢業後,和哥哥關維猛刻制了很多新的皮影,哥倆在原有的劇本的基礎上又編創了《馬剛的故事》、《劉胡蘭》等十餘部新作品。隨著時代變遷,在各種文化娛樂形式的衝擊下,關氏皮影近十多年間很少有演出。直到這兩年,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下,關氏皮影又迎來了新的希望。關維猛告訴記者,近 期他們又編創了童話劇《小羊過橋》、《東郭先生和狼》,新編的現代劇《歡樂農家》還於今 年11月獲得了遼寧省第五屆皮影戲調演銅獎。記者獲悉,現任蒲河中心國小教師的關維穎已將皮影引入課堂,成立了小學生皮影社,已有幾十名學生加入進來。關維猛表示,他們現能做的就是力爭把老祖宗留下的古老的藝術傳承下去。記者從瀋北新區文化局了解到,關氏皮影顯示出瀋北新區豐厚的文化底蘊,在打造文化瀋北的大背景下,有關部門已經制定、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定要保護好關氏皮影藝術。

傳承

在關呈璽家中,這位76歲的老人從影箱裡拿出了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寶貝”,這些雕刻精美、造型逼真、歷百年而不褪色的皮影是從父親手裡傳下來的。“文革”期間,皮影戲被禁止,出於對皮影藝術的喜愛,父親關寶鳳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皮影毀掉,無奈中,關寶鳳將有著100多個皮影的影箱放在缸里埋在地下保存起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皮影戲市場不景氣,100多件皮影也丟的丟,送人的送人,僅剩下18件皮影,這些皮影見證了關氏皮影所經歷的輝煌與落寞。關寶鳳是瀋陽關氏皮影主要傳承人,居住在馬剛村(解放前稱劉千戶村),他於上世紀20年代開始,就獨撐門戶,靠皮影戲維持生計。30年代,他又進一步求學於當地黑林子村田子余影箱,後來,關寶鳳還師從一些唐山皮影藝人,技藝漸趨成熟。關寶鳳長子關呈璧和次子關呈璽受父親影響,從小就喜愛這門藝術。關呈璽回憶說,自己12歲起便跟著父親和哥哥四處搭台唱影,為當地鄉民演出。那時由於條件簡陋,僅用油燈照亮皮影人物,白布做成影窗,七八個人在戲台後即可表演。
關氏皮影戲關氏皮影戲
上世紀50年代是關氏皮影最為輝煌的時期,每到一地演出,方圓三五十里的鄉親們都趕來看戲,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求學者。1956年應北京市美術服務部邀請,為中央對外文化聯絡局製作了皮影《武松打虎》、《鳳儀亭》等出國展品,此後又創作了《秋江》等多套作品,這些作品走出國門參加民間藝術展,在國際上受到了歡迎。國慶十周年時,他們還參加了省里舉辦的文化藝術界國慶獻禮展覽大會,並榮獲二等獎。“文革”時期,皮影戲被停演,紅衛兵將多部手抄劇本毀掉,就連關呈璽最喜愛的一套關於秦丞相百里奚故事的60多冊手抄本《金頂山》也被燒成灰燼,至今想起來仍令他心痛不已。“文革”結束後,瀋陽關氏皮影再次復活,並成立了皮影戲團,關呈璧、關呈璽擔任團長、藝術指導,他們也將技藝傳承給了關呈璧的兩個兒子關維猛、關維穎,關氏皮影經歷了第二次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