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權

關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權
  • 畢業院校:一橋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日本經濟、中國經濟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科研成果,

人物經歷

1955年出生於瀋陽。早年插過隊,上過技校,當過工人。1983年畢業於大連外語學院日語系。1986-88年在東北師範大學日本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1988年公派留學日本一橋大學,1999年獲得一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在日期間,曾任東京都立大學經濟學部助教和一橋大學商學部副教授。2002年回國,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2004年至今任教授。

研究方向

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日本經濟、中國經濟。

科研成果

論文:中國經濟
⑴“1910年代中國工業生產額的估計:《農商統計表》的評價和修正”Discussion Paper No.D99-16(一橋大學經濟研究所),1998年
⑵“中國地區間工資差距和勞動力市場的發展”《經濟與經濟學》(東京都立大學)第86期,1998年3月(第二作者,與村上直樹合作)
⑶“中國礦業生產額的估計:1912-49年”Discussion Paper No.D99-7(一橋大學經濟研究所),1999年(與牧野文夫合作)
⑷“Industrial Output Estimates in Republican China”, Discussion Paper No.D99-14(日本一橋大學經濟研究所),1999年(第二作者,與久保亨、牧野文夫合作)
⑸“中國腳踏車工業的非均衡發展”《一橋論叢》(一橋大學)第123卷第5期,2000年5月
⑹“中國腳踏車工業的發展與技術創新”《一橋論叢》(一橋大學)第124卷第5期,2000年11月
⑺“勞動條件是不是決定職務意識的主要原因?”(日本)《大原社會問題研究所雜誌》No.507,2001年2月(第二作者,與清川雪彥、高田誠合作)
⑻“中國的企業內教育:以腳踏車工業為例”《一橋論叢》(一橋大學)第126卷第5期,2001年11月
⑼“偽滿洲國的工業生產:根據《工廠統計表》的一個估計”《東京經濟大學會志:經濟學》No.245,2005年
⑽“外資帶來了什麼?外資的作用”南亮進、牧野文夫編《中國經濟入門(第二版)》(關權譯審)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年5月
⑾“白領階層的職務意識及其決定的主要原因”《經濟學:季刊》(北京大學)第5卷第3期,2006年4月(與清川雪彥、高田誠合作)
⑿“戰前中國礦業生產的發展”《東京學藝大學紀要:人文社會科學系2》第58集、2007年1月(與牧野文夫合作)
⒀“中國的現代化與發展的現狀”《獨協經濟》(獨協大學經濟學部)第85號,2008年。
⒁“如何走出扶貧困境”《亞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年報》(東洋大學)第43號、2009年2月(與王漢儒合作)
⒂“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貧困與收入差距”《亞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年報》(第44期)(東洋大學)2010年2月(與王漢儒合作)
⒃“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產業社會的形成”宋志勇、鄭蔚主編《全球化時代東亞的制度變革》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
⒄“20世紀10年代中國的工業生產:對《農商統計表》的評價與估計”《政治經濟學評論》(中國人民大學),2011年第4期
⒅“第二產業:戰前礦業”南亮進、牧業文夫編著《亞洲長期經濟統計3:中國》日本:東洋經濟新報社,2014年(參加編寫)
⒆“滿洲國:工業”南亮進、牧業文夫編著《亞洲長期經濟統計3:中國》日本:東洋經濟新報社,2014年(參加編寫)
⒇“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文獻展望”南亮進、牧野文夫、郝仁平編《中國經濟的轉折點》2014年(與牧野文夫、王漢儒合作)
(21)“‘二元結構’更適合中國”《北大商業評論》2015年第8期
(22)“從‘全面二孩’看經濟發展‘孩動力’”《北大商業評論》第138期,2016年1月。
(23)“中國經濟需要協調八種關係”《人民論壇》2016年07月上(總523期)
論文:日本經濟
⑴“戰前期的產業發展與技術革新”《技術與文明》(日本:產業技術史學會)第9卷第2期,1995年1月
⑵“戰前腳踏車工業的發展與技術吸收”《社會經濟史學》(日本:社會經濟史學會)第62卷第5期,1997年1月
⑶“製造業中傳統行業與近代行業的結構變化”《經濟與經濟學》(東京都立大學)第82期,1997年2月
⑷“動力革命的地區性”《經濟與經濟學》(東京都立大學)第84期,1997年7月
⑸“傳統行業技術改良的意義與局限:以人力車行業為例”《經濟與經濟學》(東京都立大學)第88期,1998年7月
⑹“戰前的技術創新與發明家”《經濟研究》(一橋大學)第51卷第3期,2000年7月
⑺“Innovation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Prewar Japan”Hitotsubashi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Vol.35,No.1,2000.10
⑻“戰前汽車工業的技術發展”《一橋論叢》(一橋大學)第125卷第5期,2001年5月
⑼“近代日本的技術發展:課題與展望”《商學研究》(一橋大學)第42期,2001年9月
⑽“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atent System in Prewar Japan”Hitotsubashi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Vol.36,No.1,2001.10
⑾“日本貿易依存度之謎”《日本學論壇》(東北師範大學)2005年3-4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經濟》2006年第2期)
⑿“日本有沒有創新能力?”《東北亞學刊》(天津社會科學院)2006年第3期,2006年7月
⒀“日本的經營模式是不是走到頭了”《人民論壇》(第283期)(人民日報社)2010年3月
⒁“日本經濟轉折點帶來的啟示”《亞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年報》(第44期)(東洋大學)2010年2月
⒂“越過劉易斯轉折點:日本的經驗及其啟示”《南開日本研究2010》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
⒃“專利制度與日本經濟的發展”《南開日本研究2011》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
⒄“東亞經濟一體化和TPP:中日之間的博弈”《東北亞論壇》(吉林大學)2012年第2期
⒅“詭異的日本失業率背後”《北大商業評論》2015年11月(第136期)
⒆“日本長期失業率偏低的原因及對中國的啟示”《開放經濟評論》2016年第1期
論文:世界經濟和政治
⑴“吉田茂軍備思想初探”《外國問題研究》(東北師範大學)1988年第4期。(完成,文字6747字)
⑵“東亞經濟一體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楊棟樑、鄭蔚編《東亞一體化的進展及其區域合作的路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⑶“關於中日貿易結構問題的思考”《東北亞學刊》(與王漢儒合作)2007年第4期
⑷“關於貿易依存度的一個研究”《開放經濟評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第1期、2008年11月(與孔艦合作)
⑸“戰後美國經濟周期演化的經濟學分析”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現代史研究》(第六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12月(與王漢儒合作)
⑹“中國依然需要韜光養晦”《學術前沿》2012年第10期
⑺“中國崛起需要過‘日本關’”《學術前沿》2013年第22期
⑻“經濟起飛的周期、等級與後發優勢”《學術前沿》2013年第29期
⑼“1930年代中日工業比較研究”《開放經濟評論》2015年第1期
考察報告和報刊採訪
⑴“林都行——伊春市考察報告”(完成,文字4849字)
⑵“中國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與日本的比較”《中國企業報》2006年9月19日(完成,文字5618字)
⑶“對日本出口需要創新支撐”《中國企業報》2011年3月29日(完成,文字3196字)
⑷“日本大企業模式借鑑:市場化全球化”《中國企業報》2012年5月8日(完成,文字3953字)
⑸“中日關係如何影響中日企業轉型”《中國企業報》2012年10月23日(完成,文字3943字)
⑹“安倍經濟學”能走多遠?“Beijing Review”2014.3
專著:《近代日本的技術創新:專利與經濟發展》(日本)風行社,2003年3月
《近代中國的工業發展:與日本比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即出)
教材:《中國經濟入門(第3版)》日本評論社,2012年(參加編寫)
《發展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
翻譯:《中國的經濟發展》(日本:南亮進著)經濟管理出版社,1991年
《日本的經濟發展(第2版)》(日本:南亮進著)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
《經濟發展的轉折點:日本的經驗》(日本:南亮進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中國的教育與經濟發展》(日本:南亮進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校譯:《中國經濟入門(第2版)》(日本:南亮進、牧野文夫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