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銀行

大連銀行更名為關東銀行後,為穩定市場物價,防止國民黨統治區的貨幣流入(當時關東地區流通的貨幣主要是蘇聯紅軍票、偽滿幣、朝鮮銀行券和日本幣),掠取物資,擾亂和破壞金融,經與蘇軍方面協商,在關東地區進行了第一次幣改,即將蘇聯紅軍票,偽滿幣10元、100元券貼上由蘇聯印製的同面額的小方帖,俗稱“加帖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東銀行
  • 原名:大連銀行
  • 建立時間:1947年4月2O日
  • 領導:中國共產黨關東公署
簡介,關東銀行兩次幣改,關東銀行券,

簡介

1947年4月2O日,原旅大地區在清理日本橫濱正金銀行(日本語:よこはましょうきんぎんこう)、朝鮮銀行(日本語:ちょうせんぎんこ)、偽滿洲中央銀行(日本語:まんしゅうちゅうおうぎんこう)等16家日偽銀行基礎上成立的大連銀行更名為關東銀行,直屬中國共產黨關東公署領導,行長由陳濟生擔任,副行長由李占春擔任,同時下設西崗區、大連縣、旅順、金縣等4家分行。
關東銀行券伍圓關東銀行券伍圓

關東銀行兩次幣改

大連銀行更名為關東銀行後,為穩定市場物價,防止國民黨統治區的貨幣流入(當時關東地區流通的貨幣主要是蘇聯紅軍票、偽滿幣、朝鮮銀行券和日本幣),掠取物資,擾亂和破壞金融,經與蘇軍方面協商,在關東地區進行了第一次幣改,即將蘇聯紅軍票,偽滿幣10元、100元券貼上由蘇聯印製的同面額的小方帖,俗稱“加帖票”。小方帖由蘇聯遠東銀行印製,大小類似郵票,尺幅在28毫米×37毫米左右,100元為綠色,1O元為紫色。從發現的實物看,蘇軍票100元、10元券一般貼在正面面額右側,偽滿幣100元、10元券一般貼在正面人物右側,也有貼在面值與人物像之間的;加貼的票券中偽滿幣為糧倉100元券,較多的為蘇聯紅軍票100元券。兌換辦法由蘇軍制定,關東公署公布,具體兌換工作由關東銀行和蘇聯遠東銀行大連支行(1946年蘇軍管制時期設立專門發行蘇軍票)兩行負責。自1947年5月23日至27日,5天內突擊將蘇聯紅軍票,偽滿幣10元、100元券加貼同面額小方帖,規定此後只許“加帖票”在市場上流通,形成了旅大地區單一的加貼貨幣。成功地阻止了國民黨統治區蘇軍票和偽滿幣的流入,保證了旅大地區的市場穩定,使市場貨幣減少了三分之一,從而穩定了幣值。
1948年11月14日,旅大地區再次實行貨幣改革,規定:所有以前流通之蘇聯紅軍票和偽滿幣,統限於11月20日後停用,舊幣由關東銀行全部收回,並發行關東地方性貨幣,票額分為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一元五種,宣布了關東銀行券的正式誕生。這次幣改共收回蘇軍票54億元.發行關東銀行券37億元,減少了17億元紙幣流通,實現了旅大地區的貨幣統一和金融穩定。從此,大連地區以關東銀行券為唯一流通貨幣。
關東銀行券壹佰元關東銀行券壹佰元

關東銀行券

關東銀行券無論從發行許可權上還是從設計風格上都具有其獨特性。從發行許可權上看,關東銀行券是由蘇方同意後才由關東公署公布發行的,並不是我民主政府銀行獨立自主的產物,且票券的印製也是由蘇方完成的,因此,帶有明顯的時代政治特點。從這一點看,關東銀行券是當時蘇聯和我黨同國民黨反動派鬥爭策略和藝術的體現,充分反映了當時旅大地區特定的、複雜的政治環境,是寶貴的歷史資料和見證物。從設計風格和印製技術上看,關東銀行券設計風格獨特,印製技術出類拔萃,帶有濃重的蘇聯鈔票的痕跡,紋飾繪製極具典型的歐洲風格。各票券正、背面圖案一致,正面為吉林長白山天池口,背而為大海中乘風破浪的輪船,且行名字型、冠號、面值、年號、圖章設計統一,印製位置一致。票幅尺寸按面額大小依次遞減,最大票幅100元券為196毫米×96毫米,可謂革命根據地貨幣票幅之最。各票券顏色區分鮮明,分別採用紅、綠、紫、藍、黑各色,既鮮艷美觀,又方便識別,尤其是50元券、100元券正面左側的大白邊更具特色。為加強防偽,各票券正面均設計有“關東銀行”文字底紋,且採用滿版“關東銀行”文字水印紙,這也是革命根據地貨幣中獨有的。
關東銀行券壹圓關東銀行券壹圓
關東銀行券伍拾圓關東銀行券伍拾圓
1950年5月,關東銀行由東北銀行接管,改為東北銀行旅大分行,以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收回關東銀行券,共收回36億7千8百多萬元關東銀行券。
關東銀行券拾圓關東銀行券拾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