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是2019年11月4日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台的內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國台辦2019年12月11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鄭持平、科技部港澳台辦副主任徐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司副司長李玉冰、國台辦經濟局副局長陳斌華,詳細介紹“26條措施”中涉及為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13條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 出台機關:國務院台辦等 
  • 出台時間:2019年11月4日 
  • 實施時間:2019年11月4日 
內容全文,內容解讀,解讀一,解讀二,

內容全文

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在《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基礎上,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商中央組織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衛生健康委、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體育總局、銀保監會、民航局出台的。
一、為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
1.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檢測評定、示範套用體系建設,可同等參與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建設。
2.台資企業可按市場化原則參與大陸第五代移動通信(頌講巴良5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測試和網路建設。
3.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大陸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園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城鎮污泥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和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項目。
4.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投資航空客貨運輸、通用航空服務,參與符合相關規劃的民航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建設,開展諮詢、設計、運營維護等業務。
5.台資企業可投資主題公園,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
6.支持符合條件的台灣金融機構和企業在台資企業集中地區發起或參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
7.鼓勵各地根據地方實際,為台資企業增加投資提供政策支持。
8.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向地方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申請擔保融資等服務,可通過股權託管交易機構進行融資。允許台資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
9.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享受貿易救濟和貿易保障措施。
10.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依法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等工具,保障出口收匯和降低對外投資風險。
11.對從台灣輸入大陸遙霉墓的商品採取快速驗放模習充煮式,建立有利於規範和發展第三方檢驗鑑定機構的管理制度,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科學、穩妥、有序推進台灣輸入大陸商品第三方檢測結果採信。對來自台灣的符合要求的產品實施風險評估、預船背永檢考察、企業註冊等管理,推動兩岸食品、農產品、消費品安全監管合作。
12.台資企業可與大陸企業同等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共同促進兩岸標準互聯互通。
13.符合條件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可以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
二、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14.台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
15.台灣同胞可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申請符合條件的農業基本建設項目和財政項目。
16.台灣同胞可同等使用交通運輸新業態企業提供的交通出行等產品。
17.試點在福建對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胞使用大陸行動電話業務給予資費優惠。
18.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19.台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台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抹雅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
20.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同胞可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
21.在大陸高校、科研機構、公立醫院、高科技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台灣同胞,符合條件的可同等參加相應系列、級別職稱評審,其在台灣地區參與的項目、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視為專業工作業績,在台灣地區從事整盼坑體技術工作的年限同等視為專業技術工作年限。
22.台商子女高中畢業後,在大陸獲得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可以在大陸參加相關高職院校分類招考。
23.進一步擴大招收台灣學生的院校範圍,提高中西部院校和非部屬院校比例。
24.台灣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按照有關規定向所在大陸高校同等申請享受各類資助政策。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台灣教師和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
25.歡迎台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全國性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積極為台灣運動員、教練員、專業人員來大陸考察、訓練、參賽、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條件,為台灣運動員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提供協剃厚享助。
26.台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足球、籃球、桌球、圍棋等職業聯賽,符合條件的台灣體育團隊、俱樂部亦可參與大陸相關職業聯賽。大陸單項體育運動協會可向台灣同胞授予運動技術等級證書。歡迎台灣運動員報考大陸體育院校。

內容解讀

解讀一

“26條措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更多同等待遇。“26條措施”宗旨與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一脈相承,是在對台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的又一具體體現。
“26條措施”涉及為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包括台資企業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同等享受融資、貿易救濟、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等政策,支持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建設等;涉及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包括為台灣同胞在領事保護、農業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資費、購房資格、文化體育、職稱評審、分類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26條措施”將進一步幫助台資企業加快科技創新,降低綜合成本,搶抓發展機遇,實現更好發展,並繼續為台灣同胞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打造更好環境,提供更優條件,促進融合發展,保護合法權益。

解讀二

2019年11月4日舉行的2019年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宣布了一個重磅訊息:當天,《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公布並施行。新出台的“26條措施”與去年發布施行並引起強烈反響的“31條措施”既一脈相承,又更新更實,是祖國大陸堅持在對台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的充分體現。
“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今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2個部門共同研究出台了26條具體措施,在“31條措施”基礎上延伸、擴展、細化,體現了祖國大陸努力為台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誠意、善意與言行一致。
“只要能做到的都要盡力去做”,“26條措施”覆蓋面很廣。從科技創新、循環經濟、融資擔保到貿易救濟、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從領事保護、交通出行、通信資費到購房資格、職稱評審、分類招考、文化體育,台企台胞將在眾多領域進一步享受到同等待遇。這些新措施“含金量”高、“含情量”深,將進一步幫助台資企業降低成本、搶抓機遇,實現更好發展,為台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創造更好環境、提供更優條件。
回應台企台胞關切,“26條措施”很實。例如,圍繞台企廣泛關注的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等問題,明確台企可依法向主管部門申請採取貿易救濟措施,並與大陸企業一樣受這些貿易救濟措施保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又如,將在職責範圍內為在海外遭遇突發安全事件的台胞積極提供幫助,同時受理海外台胞申辦旅行證件等事務。
緊扣經濟社會發展熱點,“26條措施”很新。支持台企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和“四類中心”建設,將助推台企加快科研創新,更好融入大陸高質量發展。針對全球矚目的第五代移動通信產業,支持台企參與大陸5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測試和網路建設,共享產業先機。在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方面,圍繞網約車、共享汽車等交通運輸新業態,為台胞在大陸旅行、通勤等提供更多出行選擇和便利。
協助台灣青年追夢圓夢,“26條措施”很給力。從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可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到在大陸工作的台胞可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從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台灣師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到歡迎台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職業聯賽和報考體育院校,諸多措施構築起台灣年輕人施展才華的更好更大舞台。
從“31條”到“26條”,祖國大陸在惠台利民上持續開大門、邁大步,這些措施已經並將不斷落地落實,必將給更多台胞台企帶來更加實實在在的利益和福祉。反觀民進黨當局為謀取政治私利,不斷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甚至恫嚇、處罰參與兩岸交流的台灣普通民眾。到底誰一以貫之為台灣同胞利益福祉著想,真正把台灣同胞當親人家人,又是誰無所不用其極壞台灣人民的好事、拆台灣青年的舞台,答案不言自明。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31條”“26條”只是相關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的一部分,人們有理由相信,在中華民族昂首邁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祖國大陸為廣大台胞台企謀利造福不會止步,兩岸關係走近走實、兩岸同胞走親走好的趨勢不會止步,兩岸同胞攜手共創富足美好生活、共圓民族復興夢想的前進步伐不會止步!
二、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14.台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
15.台灣同胞可申請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申請符合條件的農業基本建設項目和財政項目。
16.台灣同胞可同等使用交通運輸新業態企業提供的交通出行等產品。
17.試點在福建對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胞使用大陸行動電話業務給予資費優惠。
18.持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19.台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台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
20.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同胞可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
21.在大陸高校、科研機構、公立醫院、高科技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台灣同胞,符合條件的可同等參加相應系列、級別職稱評審,其在台灣地區參與的項目、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視為專業工作業績,在台灣地區從事技術工作的年限同等視為專業技術工作年限。
22.台商子女高中畢業後,在大陸獲得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可以在大陸參加相關高職院校分類招考。
23.進一步擴大招收台灣學生的院校範圍,提高中西部院校和非部屬院校比例。
24.台灣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按照有關規定向所在大陸高校同等申請享受各類資助政策。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台灣教師和學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
25.歡迎台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全國性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積極為台灣運動員、教練員、專業人員來大陸考察、訓練、參賽、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條件,為台灣運動員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杭州亞運會提供協助。
26.台灣運動員可以內援身份參加大陸足球、籃球、桌球、圍棋等職業聯賽,符合條件的台灣體育團隊、俱樂部亦可參與大陸相關職業聯賽。大陸單項體育運動協會可向台灣同胞授予運動技術等級證書。歡迎台灣運動員報考大陸體育院校。

內容解讀

解讀一

“26條措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更多同等待遇。“26條措施”宗旨與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一脈相承,是在對台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的又一具體體現。
“26條措施”涉及為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包括台資企業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同等享受融資、貿易救濟、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等政策,支持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建設等;涉及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包括為台灣同胞在領事保護、農業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資費、購房資格、文化體育、職稱評審、分類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26條措施”將進一步幫助台資企業加快科技創新,降低綜合成本,搶抓發展機遇,實現更好發展,並繼續為台灣同胞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打造更好環境,提供更優條件,促進融合發展,保護合法權益。

解讀二

2019年11月4日舉行的2019年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宣布了一個重磅訊息:當天,《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公布並施行。新出台的“26條措施”與去年發布施行並引起強烈反響的“31條措施”既一脈相承,又更新更實,是祖國大陸堅持在對台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的充分體現。
“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今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2個部門共同研究出台了26條具體措施,在“31條措施”基礎上延伸、擴展、細化,體現了祖國大陸努力為台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誠意、善意與言行一致。
“只要能做到的都要盡力去做”,“26條措施”覆蓋面很廣。從科技創新、循環經濟、融資擔保到貿易救濟、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從領事保護、交通出行、通信資費到購房資格、職稱評審、分類招考、文化體育,台企台胞將在眾多領域進一步享受到同等待遇。這些新措施“含金量”高、“含情量”深,將進一步幫助台資企業降低成本、搶抓機遇,實現更好發展,為台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創造更好環境、提供更優條件。
回應台企台胞關切,“26條措施”很實。例如,圍繞台企廣泛關注的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等問題,明確台企可依法向主管部門申請採取貿易救濟措施,並與大陸企業一樣受這些貿易救濟措施保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又如,將在職責範圍內為在海外遭遇突發安全事件的台胞積極提供幫助,同時受理海外台胞申辦旅行證件等事務。
緊扣經濟社會發展熱點,“26條措施”很新。支持台企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和“四類中心”建設,將助推台企加快科研創新,更好融入大陸高質量發展。針對全球矚目的第五代移動通信產業,支持台企參與大陸5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測試和網路建設,共享產業先機。在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方面,圍繞網約車、共享汽車等交通運輸新業態,為台胞在大陸旅行、通勤等提供更多出行選擇和便利。
協助台灣青年追夢圓夢,“26條措施”很給力。從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可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到在大陸工作的台胞可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從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台灣師生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到歡迎台灣運動員來大陸參加職業聯賽和報考體育院校,諸多措施構築起台灣年輕人施展才華的更好更大舞台。
從“31條”到“26條”,祖國大陸在惠台利民上持續開大門、邁大步,這些措施已經並將不斷落地落實,必將給更多台胞台企帶來更加實實在在的利益和福祉。反觀民進黨當局為謀取政治私利,不斷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合作,甚至恫嚇、處罰參與兩岸交流的台灣普通民眾。到底誰一以貫之為台灣同胞利益福祉著想,真正把台灣同胞當親人家人,又是誰無所不用其極壞台灣人民的好事、拆台灣青年的舞台,答案不言自明。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31條”“26條”只是相關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的一部分,人們有理由相信,在中華民族昂首邁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祖國大陸為廣大台胞台企謀利造福不會止步,兩岸關係走近走實、兩岸同胞走親走好的趨勢不會止步,兩岸同胞攜手共創富足美好生活、共圓民族復興夢想的前進步伐不會止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