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當好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排頭兵的意見

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南京創新發展新跨越,按照《國務院關於同意支持蘇南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覆》(國函〔2014〕138號)和《中共江蘇省委 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實施意見》(蘇發〔2015〕5號)要求,現就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南京市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二、主要目標,三、重點任務,四、工作保障,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充分發揮科技教育人才優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市場導向,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以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含南京高新區、新港高新園、江寧高新園,簡稱“一區兩園”)創新發展為重點,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提升全市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能力,加快發展創新型經濟,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奮力走在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前列,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南京做出積極貢獻。

二、主要目標

到2020年,要把南京建成全國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全市科技體制綜合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創新創業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創新一體化發展機制更加最佳化,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建成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基本形成;“一區兩園”等核心載體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建成一批一流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經濟發展高地。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獨立研發機構研發投入超過4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3%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和科技服務業總收入力爭在“十二五”末基礎上實現翻番,分別達到12000億元和800億元,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2。5%,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500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0件,每萬名勞動力中研發人員數達到180人。

三、重點任務

(一)聚焦重點,全面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
1.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積極順應新形勢下技術路線更加多變、商業模式更加多樣的趨勢,切實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一是圍繞創新型產業,培育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力爭到2020年“一區兩園”高新技術企業數占全市60%以上。二是加快實施“科技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和“小升高”計畫,通過“育苗造林”式培育,扶持小微企業升級為高新技術企業;加大對現有高新技術企業支持力度,助推高新技術企業加速成長,積極推動高新技術企業上市;鼓勵傳統企業通過併購重組、委託研發、購買智慧財產權等途徑,加快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向價值鏈高端轉型升級。三是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充分發揮南京高校院所科技資源優勢,強化校企校地合作,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推進集成創新;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積極參與科技攻關和產業化,帶動產業鏈關聯企業和產業創新能力跨越式提升。
2.發揮人才引領作用。一是加強人才引進。對接國家“千人計畫”等重點人才工程,以我市重點產業為導向,聚焦創業人才,最佳化實施市科技創業人才“321計畫”,“十三五”期間全市每年引進一批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培養一批科技創業家,集聚一批高端頂尖人才,按必成指標分解並考核,按期成指標引進並扶持,以高端人才引領新興產業,以產業集聚帶動人才集聚。二是改進人才評審,突出高端引領、以用為本、產學研用緊密結合,重數量更重質量,重引進更重服務,做實區級預審環節,增加市場專家、行業專家、風創投專家等主體評價權重,拓寬科技創業家遴選渠道,減少評審批次為“一年一評”。三是完善人才考評,每年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評估人才創業績效,對“321人才”實行跟蹤服務管理,年度考核指標覆蓋人才增量和創業存量,既注重年度引才育才數量,更加關注“十二五”期間落戶人才的創業績效和各級人才工作者服務效能,逐步提高區(園區)年度指標中的紫金科創特別社區引才育才比例。四是創新服務方式。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的有機銜接,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探索實施國資創投基金入股和政府財政資金扶持相結合的改革舉措;深化創業輔導、首購首用等扶持措施,提升人才創業成功率;最佳化完善《南京人才居住證實施辦法》和《關於進一步鼓勵和促進留學回國人員在我市創業創新的若干政策》,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提供社保、醫療、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就業、出入境等綜合服務。
3、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主攻方向,緊緊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向中高端水平攀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和“網際網路+”發展戰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產業升級和支柱產業振興,打造長三角地區先進制造業中心。依託六穀二十一園,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型製造、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產業集群。大力發展軟體及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科技金融、現代物流、文化旅遊、保健養老等現代服務業,突出發展總部經濟,提升生產服務業的規模和質量,增強生活服務業的便利性和豐富性,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全面提高農業裝備和技術水平,推動人才、科技、資金要素向現代農業園區集聚,把生物農業谷等“一谷四園”打造成全國一流的現代農業集聚區,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台階。
4、全力打造“一區兩園”。完善發展規劃,明確產業定位,重點打造南京高新區、新港高新園、江寧高新園,成為南京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核心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策源地。其中,南京高新區以建設國際一流的高科技園區為目標,按照“科技創業孵化、機制創新引領、高端產業集聚、開放合作先導、綠色發展示範”的思路和要求,構建有利於創新驅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體制機制,形成生物醫藥、北斗套用、軟體及信息服務等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成為江北新區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新港高新園圍繞新型顯示、雷射技術、固體照明、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堅持“人才、項目、載體、資金”四輪驅動,按“研究院+平台+產業化項目+產業基金”四位一體的模式,形成1—2個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江寧高新園以大學科教創新園為優勢,建設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在通信與網路、生命科學、智慧型電網及新能源等領域取得突破,打造產業特色鮮明、創新效能突出、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現代化高科技產業新城。
5.著力構建“眾創空間”。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加快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台。一是充分體現“一區兩園”核心區的示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麒麟科技創新園、仙林科技城、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軟體園、留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等載體,採取市場化方式,以社會力量為主體,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鼓勵社會資本和專業團隊參與運營管理,促進創新創業與市場需求和社會資本有效對接。二是充分釋放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人才集聚效應。著力提升孵化功能,突出差異化、特色化、個性化,打造最優“創客棲息地”。三是充分調動各級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打造眾創空間的積極性。加強政策集成,強調功能提升,繼續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躍升”、“孵鷹”計畫,引導全市孵化器向專業化、特色化、市場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四是充分發揮鼓勵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引導效應。進一步推進在寧高校和有關區建設大學生創業園等創業載體,完善大學生創業載體功能,促進載體數量質量雙提高。
(二)深化改革,全面激發創業創新活力
6.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入開展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新突破。一是改革科技創新評價機制,加大市場評價技術成果的比重,建立以產品成果與市場實績為主的科技創新評價機制,完善科技成果獎勵評價辦法,形成科技成果市場定價機制。二是改革資金支持方式,改變以直接撥款為主的科技經費和產業引導資金支持方式,建立以風險投資基金、創新券、風險補償等金融手段支持研發和產業化的財政支持機制。三是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緊扣科技與經濟結合,創新培育高企模式,改革創業孵化機制,健全技術轉移體系,完善技術經紀人制度和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和個人獎勵制度。四是推進技術研發機構市場化、企業化改革,推動套用型國有企事業單位國有資本(資金)全部退出,事業單位進行企業化改革。推進國有科技創業企業股權和項目收益分工權激勵試點。
7、完善創業創新政策體系。一是更加突出提高創新載體成效。推進實施《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條例》,進一步提升特別社區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各特區聚焦1—2個主導產業。大力扶持新型孵化器,支持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升級為省級、國家級孵化器,加快“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構建;對新批准立項的省級、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科技公共服務平台給予建設補助;加快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台,實現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由“量”向“質”的轉變。二是更加重視科技與產業的結合。鼓勵企業與研發機構、高校及其他組織聯合建立研究開發平台、校企聯盟等;通過發放科技創新券等方式,對企業向高校院所、科技平台購買科技服務、科技成果等進行補貼;對引進的國內外500強企業研發機構在我市進行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成果給予獎勵。三是更加注重創新活力的激發。完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繼續鼓勵在寧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事業單位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由財政資金資助形成的智慧財產權收益權和處置權歸承擔單位所有,參與研發的科技人員及其團隊收益比例進一步提高。做好“萬名青年大學生創業計畫”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的政策銜接,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給予資助;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免費場地或租金補貼;進一步加大小額貸款力度,符合條件的給予貼息;將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向高校延伸,在高校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為創業大學生編制專項培訓計畫,支持高校建設創業載體,更大力度推進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
8.積極推動政策創新。在“一區兩園”積極試點國家、省賦予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新政策,同時,探索爭取其他新政策。一是認真落實國家推廣中關村落實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非上市股份轉讓、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擴大稅前加計扣除範圍、股權和分紅激勵、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等6條政策措施。二是著力推行中關村先行先試4條政策,包括高新技術企業轉化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本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的獎勵,技術人員可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最長不超過5年;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的,該有限合夥制創業投資企業的法人合伙人可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法人合伙人從該有限合夥創業投資企業分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結轉抵扣;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轉讓,在一個納稅年度內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允許高新技術企業以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資本公積向個人股東轉增股本的個人所得稅5年內分期繳納。三是鼓勵“一區兩園”體制機制改革。深化管理體制改革,賦予“一區兩園”市級同等的經濟、社會等行政管理許可權。爭取省相對集中審批權試點,協調省相關部門賦予“一區兩園”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專家證審批許可權,打通有利於創新要素集聚的快速通道。全面對接上海自貿區,做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準備工作。積極推行自主創新技術和產品“首購首用”和“首購首用”風險補償機制。
9.完善國際合作創新機制。深化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路,主動參與全球研發分工。一是加強國際合作平台建設。高標準建設國際企業研發園,放大“全球(南京)研發峰會”效應,促進本市科技園區、企業與世界著名高科技園區、企業間的深度合作。二是實施國際科技合作計畫。鼓勵企業併購、合資、參股國際研發企業或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支持科技人員參加國際研發組織、承擔國際科技項目。三是加大引進創新力度。繼續引進500強企業、知名大學、研發機構等到南京設立全球性或區域性研發中心,探索將外資研發機構有效融入區域創新體系,在擴大開放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三)最佳化服務,營造創新發展良好環境
10.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一是聚焦重大產業平台。圍繞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建設通信與網路、生物醫藥、液晶顯示、智慧型電網、衛星導航、雷射技術等重大平台載體,服務和帶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二是打造關鍵技術平台。重點打造智慧型電網技術平台、特種膜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命科學技術平台、軌道交通技術中心、未來網路小規模實驗設施平台、高精傳動設備製造技術中心、新材料技術中心等一批開放高效、專業化水準高的科技創新平台,積極引進一批高端國際研發機構,突破一批關鍵套用技術。三是完善公共服務平台。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及麒麟科技創新園、南京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等科技服務業示範區的建設,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四是創新平台組織模式。按照市場化原則,探索建立新型產業技術研發組織,加快推動南京未來網路、生物、軟體、雷射、3D列印、固體照明、北斗衛星套用等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建設,創新內部管理、人才引進、收益分配等機制,爭取更多更快地加盟省產業技術研究院。
11.促進科技金融融合發展。一是著力打造科技創業金融服務鏈。引導科技銀行、保險、擔保、創投等各類科技金融載體密切合作,著力打造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有機結合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二是加強多層次科技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一區兩園”要設立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並積極與社會創投機構合作成立風險投資基金,放大投資效應,支持科技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實施戰略性併購重組和產業整合,提升企業整體實力。三是最佳化科技投融資激勵和風險補償機制。修訂完善科技銀行、科技保險等創新發展政策措施,健全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和利息補貼機制、科技保險保費補貼機制、銀擔合作風險共擔機制、小微企業融資風險緩釋機制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一區兩園”根據國家、省、市相關要求,完善政策配套,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完善科技創業投融資服務平台功能建設。依託市科技創新創業金融服務中心、南京聯合產權(科技)交易所等,充分發揮“融動紫金”等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台的橋樑作用,將服務覆蓋範圍下沉到“一區兩園”,打通線上線下金融服務快捷通道,不斷改善創業創新企業融資環境。
12.大力發展創業創新公共服務。一是精心培育科技要素交易市場。大力培育融資、智慧財產權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促進創新要素加快流動。加強股權、智慧財產權、債權等產權交易服務機構管理,推進市域範圍內各科技要素交易市場健康發展。二是加強智慧財產權市場化運作。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設立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司,開展智慧財產權收儲、開發、組合、投資等服務,探索開展智慧財產權證券化業務,盤活智慧財產權資產,加快實現智慧財產權市場價值。三是發展檢驗檢測專業服務。圍繞產業需求,著力打造檢驗檢測服務標準體系和品牌,創新檢驗檢測信息化服務模式,並利用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現代服務業與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實踐成果,構建信息化綜合服務新業態。四是強化創業輔導。建立科技創業教育培訓體系,重點針對初創科技企業、成長科技企業需求,在企業家精神培育、團隊打造、商業模式等方面對創業者開展培訓,設立創業導師,促進創業者與中上游企業及產業鏈結合,有效推動科技企業的成長壯大。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把創新驅動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進一步強化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南京市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研究制定我市示範區建設重大決策並統籌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的重要問題。設立市級常設性示範區建設工作推進服務機構,落實示範區建設各項工作任務,並與國家和省相關機構作好對接。“一區兩園”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和常設工作推進服務機構,形成上下聯動、統一高效的工作機制。
(二)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技人才管理隊伍和創業創新載體領導班子建設,加大教育培訓力度調整充實力量,整體提升政策把握能力和操作執行能力。在科創載體運營管理隊伍建設,加快“去行政化、強專業化”進程。培養一支視野開闊,理念超前,服務高效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隊伍。
(三)加強督查考核。明確職責分工,細化任務分解,狠抓工作落實。完善“一區兩園”等核心創新載體考核評價制度和指標體系,強化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貢獻度的評價,促使核心創新載體更大力度推進創新,更大力度引進和培育高端產業項目。最佳化對各區、園區關於科技創新方面的考核,建立共性指標與個性指標相結合考核評價體系,根據各區域的發展實際及錯位發展的需求,突出特色,區別對待。
(四)營造良好氛圍。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樹立崇尚創新、創業致富的價值導向,培育企業家精神和創客文化。強化宣傳和輿論引導,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加快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努力營造濃厚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環境和氛圍,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