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崇澗

關崇澗

關崇澗先生(1894-1963)祖籍開平塘口鎮。在印尼萬隆開設的“椰城餐館”是中國大使館指定的招待餐館。周恩來、陳毅、宋慶齡訪問印尼時,他組織華僑參與保衛工作。回國後任開平縣僑聯會主席,廣東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委員、政協廣東省第三屆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崇澗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於廣東省開平縣
  • 出生日期:1894年11月
基本信息,重大經歷,

基本信息

關崇澗,原名關錕,1894年11月出生於廣東省開平縣(今開平市)塘口鎮以敬三板步村一個華僑家庭。曾任印度尼西亞萬隆市中華總會副主席,廣肇會館理監事,廣華學校董事長,印尼食品總工會領導人,是印尼著名僑領。
關崇澗少年時期,父親關國襄到古巴謀生,奔波勞碌,很少寄錢回家。關崇澗在家鄉跟隨母親種田為活,只念過幾年私塾。1910年與謝仙結婚。1912年,他偕妻子到印度尼西亞謀生,初在印尼磨魯埠當苦力,後轉在機械廠當學徒,學習鉗工。1938年到巨港,在美孚石油公司當機械工人。為了維持一家六口的生活,他輾轉奔波,先後到過磨魯、麻蘭巴板、泗水、巨港等地。1941年3月,他到了萬隆市,得到機器工友張埠的幫助,進萬隆兵工廠當機械工。是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次年5月占領了南洋群島,他被迫轉行製作手錶鏈,以資餬口。1944年,又轉行開設小食店。他勤勞節儉,逐日有所積蓄。1948年底,他在萬隆郵政西街開設椰城酒家。由於酒家頗具規模,生意穩步發展,後來成為萬隆市華人餐館中的佼佼者。
關崇澗在印度尼西亞當了三十多年勞上,深受殖民當局和資本家的壓迫剝削,深深體會到華人身處異國,生活毫無保障,只有加強團結,互相幫助,才能求得生存、發展。因此,他還在開小食店時,就致力於華校、華僑社團事業。他曾多次義賣,累計達敷千元(荷蘭盾),悉數捐給食品工會、中華總會和華文學校作福利之用。他是萬隆市廣肇會館的創辦人之一,又是廣華學校的創辦人,並被選為該校董事會董事長。
萬隆廣華學校是由萬隆廣肇會館興辦的一所愛國學校。廣肇會館是萬隆市廣府、肇府籍僑胞的同鄉會,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廣肇會館除了團結僑胞、謀求同鄉福利事業外,歷屆理事會均以興辦學校為己任。早期,在朱華民、李松等人領導下,籌集資金,在萬隆市中心老醫院街購置了一塊地皮和幾所舊建築物,為創建廣華學校打下了基礎。1953年2月8日,在建築商林梧的大力支持下,廣華學校校舍破土動工。同年7月,第一期工程六間課室建成。廣華學校開學後,成立了校董會,關崇澗當選為董事長。董事會與廣肇會館理事會又攜手合作,共同籌集建校第二期工程的款項。關崇澗在舉行壽慶時把所有的賀禮賀儀共約3萬元,全部捐贈給廣華學校作為興建校舍基金。加上得到各界的熱情支持,廣華學校第二期工程得以順利完成。

重大經歷

1955年3月,關崇澗由廣肇會館推薦,出任萬隆市中華總會副主席。萬隆市中華總會是萬隆市各界僑團的總機構。他任中華總會副主席後,接觸面較廣,工作也較多,對興辦公益事業均熱心帶頭捐助,不遣餘力地促進中華總會的會務,深得當地各界人士的尊敬和愛戴。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市舉行。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先遣人員11人,不幸在乘坐之。克什米爾公主號。專機上被炸毀遇難。當時國內外與論譁然,一致譴責國民黨特務的暴行。人們對周總理的安全尤為關心。後來得知周總理另乘飛機繞過香港,幸免於難。但在萬隆會議期間,如何保證中國代表團的安全,仍是人們十分關心的事情。早在二、三月間,中國駐印尼大使黃鎮夫婦和總領事趙仲恃等,已先後多次到萬隆選擇代表團的住所、食飯及招待會地址等,並通過中華總會和其他途徑直接落實。當時,中華總會成立了一個接待委員會,關崇澗協同中華總會主席洪載德、副主席林仁木、房延凌等負責中國代表團的膳食和住宿地點的安置工作。代表團的膳食,由關崇澗開設的椰城酒家負責制好,由關崇澗監督送到代表團的住地。在亞非會議期間,為保證中國代表團的安全,關崇澗的椰城酒家停止對外營業,專供代表團的膳食,並選派椰城酒家最可靠、手藝最好的廚師為代表團烹調飯菜。從採購運輸到煮菜,關崇澗都親自過問,逐項檢查,務使飯菜安全可口。他的愛國行動和具體細緻的工作作風,受到周總理、陳毅副總理和黃鎮、葉季壯等領導人的稱讚,並親向關崇澗表示感謝和慰問。與此同時,關崇澗還與中華總會領導人一起,組織、動員一批愛國僑胞和各界人士,做好街上、會場內外的保衛工作。中國代表團的發言人黃鎮舉行各國記者招待酒會,周總理接見萬隆市華僑代表等公開活動,均在關崇澗為董事長的廣華學校禮堂舉行。關崇澗與各方面配合,認真、細緻地做好會場內外的保衛工作。
1956年,宋慶齡副主席到印尼訪問,同樣得到關崇澗及由他組織的一批愛國華僑的熱誠接待。關崇澗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品德,給宋慶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國後,宋副主席還專門給他寄去了照片等禮物作紀念。
關崇澗於1957年11月回國定居。1958年7月5日,周恩來總理到台山視察工作時,向中共台山縣委了解關崇澗的下落。當他知道關崇澗定居在開平縣塘口公社(鎮)以敬三板步村以後,立刻派秘書乘專車把關崇澗從家裡請去會面。周總理見到關崇澗,十分高興,在熱情握手的同時,第一句話就說:“我們又在祖國的土地上見面了!”接著又關切地問:“你的生活過得怎么樣?回來後習慣不習慣?”還親切地對他說:“你年紀大了,要注意休息啊!”當他們談到亞非會議的情況時,周總理又問及關崇澗的子孫在萬隆的現狀,並徵詢他對僑務工作的意見。會見從下午五時至六時多。周總理和他一同吃了晚飯,又一同到台城燈光球場,觀看廣州青年隊對台山青年隊的排球比賽。周總理的親切接見,使關崇澗非常感動。他曾多次對兒孫及親友說:“周總理平易近人,他關心、愛護華僑、歸僑的高尚品德,使我永世難忘。我一定要更好地工作,團結廣大僑胞和歸僑、僑眷,積極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多作貢獻。”
關崇澗常對親友說:“我自小家窮,為生活所迫,到南洋謀生,像海外孤兒,受人欺侮、歧視。祖國強大了,海外僑胞才有靠山,社會地位就不同了。”所以,他時刻關心祖國和家鄉時事情,盼望祖國強大,在他任印尼廣華學校董事長期間,常常勉勵師生要好好學習中華文化,熱愛祖國,將來要為振興中華而努力。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關崇澗感到由衷的高興,合家歡宴慶賀。1949年底和1950年、1955年,他夫妻多次回國探親,觀光,親眼見到新中國及家鄉的面貌日新月異,人民安居樂業,深為感動。回印尼後,即以所見所聞,熱情宣傳祖國建設的成就,並組團回國觀光,使廣大僑胞加深對祖國的理解和認識,更加熱愛新中國。
關崇澗對兒女要求很嚴,教育他們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努力學習中華文化,熱愛祖國,為振興中華而努力。他有四個兒女,從1952年至1955年,先後三次送了兩子一女回國讀書。他們學成後,努力為祖國服務。除長子一家仍在印尼外,長女在香港當醫生,次子曾任開平高中英語教研組長,退休後仍在開平縣總工會職業學校英語培訓中心任教,幼子在浙江省地質隊當工程師。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社會主義祖國服務,實現了關崇澗的心愿。
關崇澗回國定居前,萬隆廣肇會館、廣華學校、中華總會和印尼食品聯合總工會分別設宴為他送行,還贈送了紀念晶、獎旗作留念。離別時,萬隆僑團各界人士和印尼友好人士,都依依不捨。關崇澗回到家鄉廣東省開平縣,也備受當地黨和政府以及人民團體的熱烈歡迎,並得到了妥善安排。不久,他便就任開平縣僑聯中學董事長、塘口公社僑委會主任。1958年5月,在開平縣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他當選為開平縣人民委員會委員,後又當選為廣東省僑聯委員。1959年,他被評為廣東省歸僑、僑眷先進分子。同年10月,在開平縣僑聯會第四屆委員會上,他當選為縣僑聯會主任、開平縣華僑建設家鄉委員會主任。1963年5月,他當選為開平縣第三屆政協委員,並被選為常務委員、副主席。後又當上廣東省第三屆政協委員。1962年10月16日,關崇澗加人中國致公黨,積極參政議政,密切聯繫海外僑胞,發動歸僑、僑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屬,努力捐資、投資家鄉建設。1963年8月7日,關崇澗因病在家鄉去世,終年69歲。開平縣政府為他舉行追悼會,副縣長陳家驥致悼詞。悼詞中說:“關崇澗一生愛國愛鄉,為團結僑胞、歸僑、僑眷建設祖國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