閾值協整及其對我國的套用研究

閾值協整及其對我國的套用研究是一篇歐陽志剛著,王少平指導的數量經濟學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閾值協整及其對我國的套用研究
  • 導師:王少平指導
  • 作者:歐陽志剛
  •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 學科專業:數量經濟學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時間:2008
  • 關鍵字:計量經濟學 菲利普斯曲線 經濟成長 收入差距
  • 館藏號:F224.0
  • 館藏目錄:2009\F224.0\5 
中文摘要
巨觀經濟中的時間序列數據大多數是單位根過程,標準的協整理論和方法因而得到快速發展並成為現代時間序列經濟研究的最常用方法。在標準協整框架下,協整向量刻畫了變數之間的長期均衡關係,誤差校正模型描述了協整變數的短期關係及其調節效應,因此,協整向量和誤差校正模型相輔相成、互為補充,聯合描述了變數的長期關係和短期變化。Granger正是對這一理論所作的原創性貢獻而獲得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標準的協整理論至少包含三個嚴格假定:第一,長期均衡是線性的;第二,向長期均衡的調節是對稱的;第三,向長期均衡調節的速度是不變的。然而,現實經濟中變數之間的相互關係常常具有非線性特徵,一旦使用標準協整方法分析具有非線性特徵的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得出的結論很可能是錯誤的。閾值協整正是針對上述標準協整理論的缺陷而進行的擴展,將非平穩和非線性結合起來,研究實際經濟問題中的非線性問題,因而,閾值協整理論得到西方學者的青睞並成為國際計量經濟學的前沿熱點領域之一。 閾值協整的基本思想是在標準協整框架下,引入TR(STR)模型去刻畫調節效應或長期協整關係。但是,閾值協整是最近才產生的計量經濟學前沿熱點領域,還有許多問題急待完善和發展。本文針對實際經濟問題的需要,擴展和改進現有的非線性閾值協整方法,使之能夠更好地套用於實際經濟問題研究。本文的方法論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Kapetanios,Shin(2004)在ECM中使用指數函式為轉移函式刻畫非線性調節效應,本文將轉移函式擴展為未知,並設定檢驗閾值協整和轉移函式形式的檢驗程式和構造相應的統計量。仿真結果顯示,本文的改進有限樣本性質很好。(2)Hansen, Seo(2002)在閾值協整向量未知條件下,在ECM中使用TR模型刻畫非線性調節特徵,因此,這種模型設定刻畫的調節效應是急劇變化的,這與許多實際經濟背景不一致。本文在協整向量和轉移函式未知條件下,使用STR模型描述非線性調節效應,由此而刻畫的調節效應是連續的。進一步,本文構造了相應的檢驗程式和估計方法對這一擴展模型進行估計和檢驗,仿真實驗顯示,本文的方法估計得到的參數具有一致性,構造的統計量具有較好的有限樣本性質。(3)Choi, Saikkonen(2004)允許解釋變數內生和隨機誤差項序列相關,研究在協整向量具有閾值效應時,基於動態最小二乘估計量檢驗閾值協整的方法。進一步,一旦檢驗結果表明協整向量具有非線性特徵,Choi,Saikkonen(2005)提出使用動態非線性最小二乘估計量估計閾值協整向量,並進而對動態非線性最小二乘估計量的殘差進行分塊,使用分塊殘差構造統計量檢驗閾值協整。本文將上述基於動態非線性最小二乘估計量的一系列估計、檢驗方法擴展為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我們的數學推導和仿真實驗表明動態非線性最小二乘估計量和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估計量具有相同的極限分布,但在有限樣本下,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估計量優於動態非線性最小二乘估計量。(4)本文將閾值協整擴展至非平穩的面板數據上,使用TR模型刻畫異質面板協整向量,並基於Westerlund,Edgerton(2005)的思想構造檢驗面板閾值協整的統計量。本文的數學推導表明,面板閾值協整檢驗統計量的極限分布為常態分配,並不依賴未知參數,進一步,仿真實驗發現,閾值面板協整統計量有較好的有限樣本性質。 為對本文所介紹的方法提供較完整的套用案例,本文首先分別對泰勒規則在我國貨幣政策中的套用,我國菲利普斯曲線的機制轉移以及我國農民醫療衛生支出的影響因素三個問題進行研究。其中,對泰勒規則的研究使用的是基於ECM調節效應的閾值協整,對菲利普斯曲線研究使用的是定義於協整向量的閾值協整方法,對農民醫療衛生支出的研究使用的是面板協整。最後,作為較完整的專題分析,本文使用閾值協整和面板數據機制轉移協整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與經濟成長的關係進行研究。我們首先基於我國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特徵定義度量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泰爾指數,然後根據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和經濟成長的數據變化特徵以及我國的實際經濟結構轉型背景,分別設定能夠反映城鄉收入差距對經濟成長的效應因收入差距水平和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有機制變化特徵的面板協整模型和閾值協整模型。模型估計結果表明:我國的城鄉收入差距與經濟成長之間存在非線性協整關係:城鄉收入差距對經濟成長的長期效應取決於城鄉收入差距水平和經濟發展階段,並有地區差異。這一結論說明,改革初期的城鄉收入差距促進了經濟成長,而現階段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對經濟成長產生阻滯作用。並且,這種長期效應抑制了短期經濟成長並對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產生刺激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