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學通

閻學通

閻學通,男,1952年生於天津。成長在知識分子家庭,1969年曾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度過九年勞動歲月,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英語系,獲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國際關係學院,獲國際政治學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1992年9月-2000年6月,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歷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對外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主任等職。是中國國際關係學界中倡導科學方法論和預測國際形勢的著名學者。

2018年1月,入選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基本介紹

個人簡況,所獲獎勵,學術成果,學術著作,英文文章,中文文章,媒體採訪,開設課程,其他相關,

個人簡況

1952年12月7日生於天津,現任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總編、《國際政治科學》總編;兼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中華美國學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專家;兼任《世界經濟與政治》、《歐洲研究》、《當代亞太》、《東南亞研究》、《當代世界》、《國際安全研究》、《新華月報》、《戰略決策研究》、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美國)、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美國)、Canadian Foreign Policy Journal(加拿大)、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韓國)、The Journal of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Studies(韓國)、Asian Journal of PEACEBUILDING(韓國)雜誌的顧問委員。

所獲獎勵

1996年獲組織部和勞動部頒發的“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獎”
1998年《中國國家利益分析》獲“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
1999年《國際形勢與台灣問題》獲北京市優秀報告一等獎
2005年獲國務院頒發的高等教育事業政府特殊津貼表彰
2007年《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第二版)獲準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教育部研究生推薦教材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07年《國際關係分析》課程獲國家精品課稱號
2008年獲北京市師德標兵稱號
2008年《國際關係分析》獲準為國家精品課教材
2008年《中國崛起國際環境》獲北京市優秀報告一等獎
2009年獲第五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11年獲北京市教育先鋒教書育人標兵稱號
2011年獲全國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稱號
2011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
2011年《國際關係分析》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8年入選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學術成果

學術著作

獨著:
《歷史的慣性:未來十年的中國與世界》(2013)
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合著:
《國際關係分析(第二版)》(2013)
《構建天下有治的國際體系》(2012)
Ancient Chinese Thought,Modern Chinese Pow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1)
《中外關係鑒臨覽1950-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中國崛起靠什麼》,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中外關係定量預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王霸天下思想及啟迪》,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國際關係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第二版,2007)
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國際形勢與台灣問題預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東亞和平與安全》,時事出版社(2005)
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東亞安全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
《中國與亞太安全》,時事出版社(1999)
《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編著:
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案例選編》,人民出版社(2010)
國際安全理論經典導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中國先秦國家間政治思想選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中國學者看世界:國際安全》,和平圖書有限公司(2006)
譯著:
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五版,譯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發表有關國際關係的論文和文章上百篇,其中部分論文發表在美國、英國、韓國、印度、日本等國的學術雜誌上。

英文文章

“From Keeping a Low Profile to Striving to Achievement”,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7, No.2, Spring 2014.
“The Bipolarization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Indian Research, Vol.2, No.1, Jan-Mar. 2014.
“The Shift of the World Centre and its Impact on the 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Vol. 30. No. 3, Sep. 2013.
“Let’s Not Be Friends”, Foreign Policy, June 7, 2013
“New Values for New International Norms”,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38, No.1, Jan/Feb 2013. “Strategic Cooperation without Mutual Trust: A Path Forward for China and the US”, Asian Policy, No.15, January 2013.
“The Problem of Mutual Trust”,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Nov. 15, 2012.
“The Weakening of Unipolar Configuration”, China 3.0, Ed. Mark Leonard, (London: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12).
“World Peace Forum’s Responsibilities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eign Affairs Journal, Autumn 2012.
“Football Game Rather Than Boxing Match: China-US Intensifying Rivalry Does not Amount to Cold War”,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5 No.2, Autumn 2012.
“How China Can Defeat America”, The New York Times, Nov. 21, 2011.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and Norm Evolutio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4 No.3, Autumn 2011.
“How Assertive Should a Great Power Be?”,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31, 2011.
“The Sources of Chinese Conduct”, Project Syndicate, March 28, 2011.
“The Instability of China-US Relations”,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3, No.3 Autumn 2010.
“We’ve Arrived but Have Some Way to Go”, Mail Today, Sep. 29, 2009.
“Sino-U.S. Comparisons of Soft Power”,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18 No.2, Mar/Apr, 2008.
“Xun Zi’s Thoughts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ir Implications,”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2, No.1, Summer 2008
“The Rise of China and its Power Status”,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1. No.1, 2006.
“An East Asian Security Community”, Foreign Affairs Journal, No.17, March 2004.
“Defining Peace”, 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Spring 2004.
“Decade of Peace in East Asia”, 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No.4, Winter 2003
“Prioritizing National Security”, China Daily, March 1-2, 2003.
“Political, Economic Ties on Different Paths”, China Daily, January 27, 2003.
“Security Will Top World Agenda”, China Daily, January 2, 2003.
“Global Security Environment is not Optimistic”, Beijing Review, Vol.45, No.1,2002
“Domestic Factors and US Defense Policy”,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3, 2001.
“The Rise of China in Chinese Eyes”,JOURNAL OF CONTERMPORARY CHINA, February 2001.
“Peace Must Top Bush’s Taiwan Policy”, CHINA DAILY, January 5, 2001.
“TMD Shaking East Asia Stability”, CURRENT DECISION REPORT, May 2000.
“The Taiwan Time Bomb”, THE AISA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11, 2000.
“Best Friends Next Door”, CHINA DAILY, March 7, 2000.
“Take China’s War Warnings Seriously”, THE AISA WALL STREET JOURNAL, Sep.3-4, 1999.
“Theater Missile Defense and Northeast Asia Security”,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Spring-Summer 1999.
“Conditions for China-US Strategic Cooperatio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ITONS, 1999, #7.
“Lee’s Plot for ‘Independence’”, CHINA DAILY, June 4, 1999.
“Thieves Cry: Stop Thief”, CHINA DAILY, May 28, 1999.
“’China Theft’ Allegation Hides an Axe to Grind”, CHINA DAILY, May 27, 1999.
“Security Coopertion in Asia-Pacific”, SEARCHING FOR MULT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Seoul: Korea 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 1999).
“Lee Teng-hui’s Book Exposes His True Bias”, CHINA DAILY, May 31, 1999
“Terrorism Remain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Mankind”, CHINA DAILY, September 23, 1998.
“Globalization Changes World”, CHINA DAILY, September 7,1998.
“Closer Military Ties Benefit China, US”, CHINA DAILY, July 6, 1998.
“India Tests Destabilize Peace”, CHINA DAILY, May 20, 1998.
“Cooperation Key to Regional Peace”, CHINA DAILY, March 27, 1998.
“Inter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for China’s Rise”, STUDY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1997-1998, (China Society for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1998).
“New US-Japan Security System and Northeast Asia”, CHANGERS IN NORTHEAST ASIAN SECURITY ENVIRONMENT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Seoul: 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7)
“China’s Security Concerns”, WORLD AFFAIRS, October-December, 1997.
“Dialogue Mechanism Cuts Misunderstanding”, CHINA DAILY, November 8, 1997.
“Security Trends in Asia Pacific”,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10, 1997.
"Dangers of Neo-McCarthyism", BEIJING REVIEW, July 7-13, 1997.
"Containment Policy Harms All Interests", CHINA DAILY, June 9, 1997.
"China's Ascent to Help Build Regional, Global Peace, Stability", CHINA DAILY, February 25, 1997.
"China's Growing National Strength; emerging nation or the Next World Power?", CHINA 2000, February 1997.
"Orientation of China's Security Strategy", RUMAN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No.2, 1997.
"1996-1997: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STUDY REPORTS ON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1996-1997.
"Deciphering America's Engagement Policy", 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16, 1997.
"China's Rise in the Eyes of Western Observers",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12 1996.
"Security strategies Change with the Times", CHINA DAILY, Oct. 28, 1996.
"US Fuels Cross-Straits Tension", CHINA DAILY, March 20, 1996
"China's Security Goals do not Pose Threat to World", CHINA DAILY, March 4, 1996
"Orientation of China's Security Strategy",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IONS, No.2, 1996
"China's Post-Cold War Security Strategy",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5,1995.
"China's Rise as Exporter Proves it's Competitive", CHINA DAILY, Jan.7,1994
"China's Security After the Cold War",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o.5, 1993.

中文文章

《中國外交全面改革的開始》,《世界知識》2013年第24期。
《權力中心轉移與國際體系轉變》,《當代亞太》2012年第6期。
《俄羅斯可靠嗎?》,《國際經濟評論》2012年第3期。
《倫敦奧運暴露中國崛起困境》,《環球時報》2012年8月14日。
《中美競爭的前景:假朋友而非新冷戰》,《國際政治科學》2012年第2期。
《從南海問題說到中國外交調整》,《世界知識》2012年1月1日,總1572期。
《“一超多強”開始向“兩超多強”演變》,《環球時報》,2011年12月30日。
《定量分析的前景》,《國際政治科學》,2011年第3期(第三作者)。
《國際領導與國際規範的演化》,《國際政治科學》2011年第1期。
《中國應該放棄不結盟政策應對戰略安全壓力》,《中國與世界觀察》,2011年第2期。
《警惕人均GDP的誤導》,《環球時報》2011年2月17日。
《對中美有關係不穩定性的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年第12期。
《當前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的調整》,《戰略決策研究》,2010年第2期。
《“假朋友”關係導致中美不穩定》,《環球時報》,2010年8月3日。
《“成熟的中美關係”意味什麼》,《環球時報,2010年7月20日。
《中國社會科學的風向標》,《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7月1日。
《建設一個“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4月20日。
《六十年來中國對世界的思想貢獻》,《中國與世界觀察》,2009年第3、4期合刊。
《借鑑先秦思想創新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科學》,2009年第3期。
《戰略機遇期失不再來嗎?》,《環球時報》,2009年10月19日。
《崛起不能只靠一條腿》,《國際先驅導報》,2009年9月28日。
《先秦諸子學說:爭鳴戰爭與和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6月2日。
《先秦國家間的政治思想異同及啟示》,《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國家為何以尊嚴為崇高目標》,《環球時報》,2009年4月15日。
《國家最崇高的目標不是致富》,《環球時報》,2009年3月13日。
《<戰國策>的霸權思想及啟示》,《國際政治科學》,2008年第4期。
《世界格局走向及中國的機遇》,《當代亞太》,2008年第5期。
《從奧運透視中國利益排序》,《環球時報》,2008年9月11日。
《台海和平是誰維護的》,《環球時報》,2008年6月11日。
《中美軟實力比較》,《現代國際關係》,2008年第1期。
《文化資源需要政治用運》,《環球時報》,2007年8月2日
《國際關係研究中的文獻回顧》,《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年第6期
《軟實力的核心是政治實力》,《環球時報》,2007年5月22日
《中日關係轉暖能持續多久》,《環球時報》,2007年3月2日
《荀子的國際政治思想及啟示》,《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第1期
《世界政治趨勢》,《現代國際關係》,2007年第1期
《崛起中的中國國家利益內涵》,《中國國家利益與影響》,許嘉,時事出版社2006年版。
《新戰略環境下中美歐面臨的挑戰》,《歐洲研究》,2006年第6期。
《“和諧世界”外交政策邁出第一步》,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12月19日。
《變化中的世界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2006年第9期。
《美中東戰略目標難以實現》,《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8月3日。
《黎以亂局反映的國際政治本質》,《環球時報》,2006年8月1日。
《安全利益是中國首要利益》,《環球時報》,2006年5月30日。
《中國軟實力有待提高》,《中國與世界觀察》,2006年第1期。
《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政策關係》,《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第1期。
《台獨倒計時》,《聯合早報》,2006年3月6日。
《國際關係理論是普世性的》,《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第2期。
《反台獨不能對美期望過高》,《環球時報》,2006年2月6日。
《有和平不一定有安全》,《環球時報》,2006年1月13日。
《中國外交追求平衡的和諧》,《人民日報》,2005年12月26日。
《從和諧世界看中國軟實力》,《環球時報》,2005年12月16日。
《國際格局的變化趨勢》,《現代國際關係》,2005年第10期。
《從實力地位看中國發展》,《環球時報》,2005年10月19日。
《國家實力=硬實力×軟實力》,《世界聞報》,2005年9月27日。
《強大軍力才能保證和平崛起》,《環球》,2005年9月第17期。
《中國崛起的實力基礎》,《國際政治科學》,2005年第2期。
《遏制“台獨”仍是首要任務》,《環球時報》,2005年5月30日。
《國家雙邊關係的定量衡量》,《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
《“和平崛起”的分歧、意義及策略》,《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
《中國綜合國力尚不平衡》,《環球時報》,2004年9月3日。
《武力遏制台灣法理獨立的利弊分析》,《戰略與管理》,2004年第3期。
《對“和平崛起”的理解》,《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4期。
《和平崛起與保障和平——簡論中國崛起的戰略與策略》,《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3期。
《東亞和平的基礎》,《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3期。
《科學方法與國際關係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國際關係研究中使用科學方法的意義》,《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1期。
《用軍事手段遏制“台獨”》,《環球》,2004年第1期。
《美國調整海外駐軍的戰略動向》,《中國軍事科學》,2003年第4期。
《軍事實力與決心是遏制“台獨“之本》,《瞭望新聞周刊》,2003年第51期。
“不惜一切待價就能維護中國統一”,《聯合早報》,2003年11月28日。
“如何延續和平”,Charles W. Kegley, Jr. & Gregory A. Raymond,《從戰爭到和平:國際政治中的重大決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國際問題研究的時間概念”,《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9期,總277期。
“中俄戰略關係有待加強”,《中國評論》,2003年第8期。
“不斷科學化的理論”,Marc A. Genest,《衝突與合作:演進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美歐衝突及其啟示”,《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4期。
“非典檢驗中國對外關係”,《環球時報》,2003年5月23日。
“國際關係理論與大國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5期。
“反分裂反‘台獨’任重道遠”,《瞭望》,2003年第11期。
“國家安全比經濟利益重要”,《環球時報》,2003年2月14日。
“國際安全懸而不險”,《瞭望》,2003年第2期。
“2003:中國安全嗎”,《國防教育報》,2003年1月3日。
“誰威脅著我們的安全”,《世界新聞報》,2003年1月2日。
“非同步的中美政治和經濟關係”,《國際貿易》,2002年第12期。
“美國就是要追求絕對安全”,《外國軍事學術》,2002年第11期。
“中美關係走向”,《著名專家學者北師大演講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和平的性質”,《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第8期。
“國際安全形勢變化將小於2001年”,《瞭望》,2002年第1期。
“中國進入21世紀的國際安全環境”,《在二十一世紀的地平線上》,東方出版社2001年版。
“布希的保守民族主義對外政策”,《聯合早報》,2001年8月6日。
“小布希對華政策強硬的深層原因”,《中國評論》,2001年8月號。
“美國防務政策的國內因素”,《國際戰略研究》,2001年第3期。
“布希對華政策的基調”,《聯合早報》,2001年7月14日。
“對抗為主緩和為輔--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走向”,《世界知識》,2001年第13期。
“小布希對台政策的盲點”,《中國評論》,2001年3月號。
“軍售神盾使美國自動捲入台海戰爭”,《僑報》,2001年3月18日。
“美國會被台灣拖下水”,《世界知識》,2001年第4期。
“亞太地區安全前景評析”,《中國評論》,2001年1月號。
“大陸熱門戰爭觀”,《兩岸雙贏》,2000年第20期。
“台灣政局動盪非偶然現象”,《BIZNEWS》,2000年11月號。
“亞太安全前景堪憂”,《聯合早報》,2000年10月26日。
“時代不決定具體戰爭危險”,《世界知識》,2000年第20期。
“戰區飛彈防禦系統與東北亞安全”,《國際經濟評論》,2000年7-8月號。
“歷史的繼續:冷戰後的主要國際政治矛盾”,《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6。
“新世紀中國安全環境的變化趨向”,《中國評論》,5月號。
“未來十年:中國安全嗎?”,《環球時報》,2000年5月12日。
“台海戰爭的危險已經可見”,《聯合早報》,2000年5月11日。
“台灣問題需要儘早解決”,《北京青年報》,2000年3月11日。
“立足周邊求發展”,《環球時報》,2000年3月3日。
“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分析與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第2期。
“中國面臨的戰略安全環境”,《世界知識》,2000年第3期。
“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2000年春季號。
“中美需要穩定的關係”,《瞭望新聞周刊》,1999.9.20。
“何時統一台灣”,《環球時報》,1999.9.10。
“國際環境及外交思考”,《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8。
“李登輝的危險主張”,《南方周末》,1999、7、23。
“中國外交應面對現實”,《環球時報》,1999、7、22。
“中美戰略合作的條件”,《亞洲評論》,1999年春夏號。
“一箭多雕的‘兩國論’及其危險”,(新加坡)《聯合早報》,1999.7.19。
“科索沃戰爭不是歷史的轉折點”,《瞭望新聞周刊》,1999.6.21。
“‘稱霸戰略’的實質”,=,《北京青年報》,1999.6.15。
“延續‘台獨‘政策的宣言書”,(香港)《文匯報》,1999.6.10。
“爭取美日支持‘台獨‘的企圖”,(香港)《文匯報》,1999.6.9。
“企圖實質獨立的迂迴策略”,(香港)《文匯報》,1999.6.8。
“培植‘新台灣’民族主義思想”,(香港)《文匯報》,1999.6.7。
“下世紀中國何時可能捲入戰爭”,《科技與國力》,1999#6。
“考克斯報告表明美竊取中國核秘密”,《北京青年報》,1999.5.28。
“從《台灣的主張》看李登輝的政治情感”,(新加坡)《聯合早報》,1999.5.26。
“中國竊取軍事技術疑點重重”,(新加坡)《聯合早報》,1999.5.20。
“中美軍事合作的前景”,《世界知識》,1998#14。
“恐怖主義的發展趨勢”,《國際經濟評論》,1998#6。
“評冷戰後經濟全球化的政治影響”,《國際經濟評論》,1998#5。
“統一台灣的機率分析”,《太平洋學報》,1998#3。
“21世紀中國崛起的國際安全環境”,《國防大學學報》,1998#1。
“開啟走向穩定的大門”,《世界知識》,1997#22。
“亞太地區安全形勢”,《世界知識》,1997#19。
“麥卡錫主義的幽靈及其危險”,《世界知識》,1997#12。
“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1997#11。
“國利益的分析方法”,《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7秋季卷。
“中國與亞太國家的安全利益”,《紫光閣》,1997#8。
“亞太安全趨勢”,《現代國際關係》,1997#7。
“中國人應如何認識自己的崛起”,《世界知識》,1997#6。
“中國崛起的國際環境評估”,《戰略與管理》,1997#1。
“走出理想主義”,《世界知識》,1996#24。
“磨擦不斷-總體趨於穩定”,《瞭望新聞周刊》,1996#52。
“購買力平價法和對中國實力的估計”,《瞭望新聞周刊》,1996#44。
“冷戰後的中國安全觀念”,《世界知識》,1996#19。
“西方人看中國的崛起”,《現代國際關係》,1996#9。
“意識形態與中美關係”,《世界知識》,1996#14。
“聯合國改革與中國利益”,《中國與世界》,1996.6。
“國家利益的判斷”,《戰略與管理》,1996#3。
“美對台政策和台灣海峽緊張局勢”,《瞭望新聞周刊》,1996#10。
“中國安全戰略的發展趨勢”,《瞭望新聞周刊》,1996#8-9。
“西方面臨來自內部的政治衝擊”,《瞭望新聞周刊,1995#52。
“中國崛起的可能選擇”,《戰略與管理》,1995#6。
“世界對聯合國的期望”,《瞭望新聞周刊》,1995#45期。
“七國首腦會議的作用與前景”,《世界經濟與政治》,1995#8。
“冷戰後中國的安全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5#8。
“中國面臨的安全問題”,《現代國際關係》,1995#7。
“展望下世紀初國際政治”,《現代國際關係》,1995#6。
“中國的東亞安全政策”,《中國社會科學輯刊》(香港),1995春季號。
“冷戰後的多極世界及對中國的影響”,《當代國際問題研究》,1995#1。
“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現代國際關係》,1994#7。
“中美人權分歧及其原因”,《瞭望新聞周刊》,1994#16。
“非洲政府與民族私有經濟的發展”,《當代國際問題研究》,1994#2。
“促進中非關係發展的建議”,《世界經濟與政治》,1994#1(合作)。
“中國經濟走向海外概論”,《現代國際關係》,1993#11。
“東亞一些國家或地區反腐倡廉的做法”,《現代國際關係》,1993#10(合作)。
“新港韓反貪保廉經驗談”,《深圳特區報》,1993.10.4(合作)。
“淺析中國的涉外經濟利益”,《現代國際關係》,1993#6。
“90年代中國的國家利益”,《人民論壇》,1993.5(合作)。
“試析中國的安全環境”,《當代國際問題研究》,1993#4。
“當前我國面臨的挑戰和任務”,《世界經濟與政治》,1993#4(合作)。
“愚昧的偏見與冷戰對抗的遺風-駁中國威脅論”,《瞭望新聞周刊》,1993#12。
“加快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步伐”,《人民日報》1993.3.22(合作)。

媒體採訪

胡錦洋:《新“中國威脅論”背後,中外自信心“此漲比消”》,《環球時報》2018.2.28
鄧媛:《中國應承擔與自己地位匹配的責任》,《國際先驅論導報》,2011.4.29-5.5
劉文健,佟雪:《好大學要有好教授》,《東北師大校報》,2011.4.5
范應華:《中美關係:如何才能健康發展》,《世界知識》,2011.3.1,第5期
馮迪凡:《中美應能坦誠相見》,《第一財經日報》,2011.1.18
李穎:《中國外交應與“世界第二”地位相稱》,《國際先驅論導報》,2010.12.3-9
鄧媛:《中美是“敵大於友”的關係》,《國際先驅論導報》,2010.3.19-25
鄧媛:《中國應保持國際權力與責任的平衡》,《國際先驅論導報》,2009.12.28
閆昱:《大國需要的是自己內心的強大》,《人民論壇》,2009.11月(下)
范勇鵬:《加強中國民族國家的構建》,《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8.25
孫墨笛:《我們的政策取向絕不能舍本求末》,《人民論壇》,2009.7月(上)
張聰:《朝核迷局猜想》,《大地周刊》,2009年第12期
董彥:《“金磚四國”合作將給中國帶來什麼》,《中國報導》,2009年第6期
傅慧云:《兩岸軍事衝突可能性非常小》,《聯合早報》,2008.5.30
康培:《建立具有普世價值的理論》,《人民論壇》,2008年第4期
朱棣陵:《兩岸經貿交流無法遏阻台獨》,《中國時報》,2008.4.26
葉建國:《六方會談美國緣何讓步》,《21世紀經濟報導》,2007.2.28
邵藝:《科學預測的執著者》,《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10.17)
陸昕:《執著於科學預測的現實主義學者》,《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第7期
滕建群:《美國就是要追求“絕對安全”》,《外國軍事學術》,2002年第11期

開設課程

本科生課程:國際關係分析、國際政治與中國、戰爭與和平
研究生課程:國際關係研究方法、國際關係理論、國際關係理論經典選讀
辦公地址:北京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明齋304

其他相關

閻學通教授除關注大國崛起、國際形勢發展、中國對外政策、國際關係理論、科學研究方法等外,現研究志趣在於中國古代政治外交思想,他最感興趣的是古代中國學者對“王”和“霸”的區分。王制是中央集權,但是講道義的國家,以規範治理世界而不採取領土兼併政策。霸權則是指對盟友採取規模治理原則,但對敵對國家則採取軍事遏制政策。閻向萊昂納德解釋說王道與霸道有可同時存在的可能:天之國對中原國家采王道,但對“蠻夷之地”採用霸術。今天的美國對西方國家採取規範治理原則,但對於非西方國家則採取霸權原則。這就是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即採用雙重標準原則。”閻學通認為,中國崛起面臨著兩種選擇:一種是通過成為西方的一部分,享受西方規範的待遇,另一種則是改變現有西方的規則,建立起真正的王道規範秩序,讓全世界各國都享受規範的好處。
“歷史是由人創造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人有能力任意改變歷史。歷史的發展具有一定慣性,在人沒有創造出強於歷史慣性的力量之前,歷史將沿著既有的軌道發展。”在閻學通看來,未來十年,歷史的慣性有利於中國的崛起。他甚至大膽預測中國到2023年將會成為超級大國,世界將迎來中美兩極格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